好的母子关系,需要一个敢于放手的妈妈

2018-09-18 04:43陈妍妈妈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子妈妈孩子

陈妍妈妈

被母亲“爱惨”的男星

曾经,“贤妻良母”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褒奖,所以无数妈妈前赴后继为这4个字奉献终身,包括最近频上热门话题的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争议最大的演员朱雨辰的妈妈。

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4点起来熬梨汁,为的是让儿子喝下去之后不上火;儿子家的冰箱永远要填满,排骨是焯过水的,肉丝是按精确的量切好的;哪怕是拍戏进组,朱妈妈也要背着电磁炉为儿子料理三餐,上到五星级宾馆,下到农民房,风雨无阻。

朱妈妈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呢?那是因为有一次朱雨辰亲手为妈妈做了一顿饭,妈妈非但没有感到欣慰,反而自责:自己这么多年白辛苦了,儿子竟然落得亲自下厨房的境地……71岁的朱妈妈说,最希望可以早点儿找到一个能够替自己照顾39岁儿子的女孩,替她把“贤妻良母”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

朱妈妈眼里“贤妻良母”的标准是什么呢?应该是像她在节目里说的那样:家里要永远一尘不染,厨房要永远没有油烟,能凌晨4点起来熬煮梨汁,还要用整个生命去爱他儿子……连一起参加节目的男星武艺妈妈也只能表示:“现在像这样的女孩已经没有了呀……”

同是参加节目的主持人钱枫的妈妈也说:“现在这个时代,小夫妻的相处都是相互的。自己家儿子是宝贝儿,别人家女儿也是宝贝儿,不可能只要求一个人付出。”

网友纷纷感慨:“朱雨辰不是凭本事单身,凭的是有这样一位老妈。”

无所不能的妈妈=无处不在的控制

朱妈妈心疼儿子,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当这份母爱满到溢出来,并充斥着儿子的全部生活时,它就是令人窒息的毒药。

朱妈妈坦言,儿子的每一段恋情她都知道,并会横加干涉,所以这也是儿子迟迟没有结婚的原因之一。从2010年到2018年,朱雨辰参加综艺时,至少3次提起“妈妈的爱让自己压力很大”。

其实,朱妈妈的这种“爱”就是溺爱。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办型溺爱,另一种是纵容型溺爱。朱妈妈对朱雨辰属于包办型溺爱:她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她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她吃到儿子亲手做的饭菜,反而会难过的原因。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他们的安排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控制。可是,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每个人只有在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最快乐的。

除了朱雨辰之外,朱妈妈这种没有自我、不懂尊重的付出和爱,也深深地伤害到了朱雨辰的姐姐。“看到妈妈对儿子、对家庭的付出,我没有信心能够像妈妈这样经营婚姻、养育孩子。”

朱妈妈的“奉献”,让儿子觉得绝望,让女儿觉得自卑,所以他们都没有勇气去直面今后的人生,去与别人构建家庭。

这样的妈妈,看似是为孩子奉献了一切,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她们只想把孩子塑造 成自己心目中的乖小孩儿形象。又因为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不可指责。因为妈妈不可指责,所以孩子只能默默承受。这样的亲子关系,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波澜暗涌,妈妈和孩子都很痛苦。

那些丧失自我、为孩子无私奉献的妈妈,也会养育出丧失自我的孩子。

节目中可以看见,朱雨辰的内心非常孤独,虽然也会跟朋友一起出去玩儿,邀朋友来家里做饭吃,但宴席散去时却难掩内心的失落,独自哭泣:“怎么就没一个人愿意在我身边呢?”能够寻求温暖、寄托心灵的只有他的宠物狗。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需要不同的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父母的爱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全部。

好比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到远处的玩具,父母看不得他跌跌撞撞的样子,所以快走几步拿给他,这无可厚非。但相比拿到这个玩具,孩子更需要的是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即使他會摔倒,甚至会跌伤哭泣,但毕竟他还是独立完成了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然而,父母可以轻松地帮一个十几个月大的孩子拿玩具,但是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学习甚至谈恋爱,帮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是任何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为什么不早在他十几个月想拿玩具的时候,就放开手让他自己走呢?为什么不尽早让他自己去探索生活呢?

正常长大的孩子即便是遇到挫折,也会坚信自己能够有办法解决。而被父母用全部生命去呵护的孩子,一旦经历逆境,就往往会一蹶不振。

朱雨辰在节目里抱怨导演水平差,吐槽主演不露面,自己常年对绿幕演戏,这些都是他对身处逆境、怀才不遇的不满。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即便自己再有才华,现在也已经到了演爸爸的年纪。网友们说他负能量满满,但实际上,这个连一日三餐都需要母亲帮忙打理的孩子,即便已经40岁,也没有自信能够征服外面的世界,他怎能不抱怨、不吐槽?

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目前所处的阶段,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先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他才可能信心十足地在更大的世界里去证明自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动不动就用整个生命将孩子包裹得难以呼吸,而是能在每个阶段,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才是真爱。

妈妈多关注自己,孩子才会幸福

一同参加节目的其他几对母子中,虽然武艺总吐槽自己的妈妈什么都不会干,只会玩儿自己的,但看得出,他跟妈妈的关系还真不赖。

武妈妈连声劝朱妈妈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当妈妈的着力点在自己身上,多关注自己的喜好和情绪,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精力紧盯着孩子。

其实,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当看到妈妈在照顾自己、关怀自己时,一定会感到幸福,但这种幸福里含有愧疚和担心;而当他们看到妈妈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时,也会感到幸福,这种幸福里,都是轻松。

主持人李维嘉问朱妈妈:“您为孩子如此奉献的时候,您幸不幸福?”朱妈妈的回答却是“很无奈”。妈妈自己过得不快乐,她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呢?

相反,一个以身作则、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妈妈,她的孩子的人生也会是一路朝阳。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历经苦难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妈妈,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妈妈能够活出自己,那么就一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卸下心理包袱轻松上路,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在结婚生子的时候,还依旧牵挂着父母是否会满意。

在出生时,每个人都与自己的母亲是“生死之交”;而在长大时,每个人都需要与母爱实现心理分离。好的亲子关系,绝不是动不动就拿生养经历绑架孩子,更不是逼自己拿整个生命奉献给孩子。

“如果可以,请放开孩子的手,目送他远去,只让他带着你的爱、叮咛和挂念独自行走。他会跌倒、会爬起、会爱人、会被伤害、会再次寻找勇气,他不需要的,是形影不离的你,但他不会忘记的,是敢于放手的你。”

猜你喜欢
儿子妈妈孩子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