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羊》中的隐喻叙事

2018-09-20 10:49于静静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隐喻

于静静

摘 要: 隐喻是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其早期作品《人羊》为中心,从修辞隐喻、身体隐喻和空间隐喻三方面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隐喻叙事特点。大江小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隐喻的想象世界,理解其隐喻的本质,对于挖掘小说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人羊》 隐喻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作为日本“战后新文学旗手”,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颇丰,文学主题多样,富有特色。纵观其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极其重视小说方法的作家。他是作家,同时也是文学理论家,曾出版发行了《小说的方法》这一吸收借鉴结构主义美学、人类文化学等欧美文化理论、综合论述身为作家的文学活动之手法和主题的文学论,为研究其作品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巨大参考价值的文献。

大江在学生时代就热心于文学创作,1957年以学生作家的身份发表了《奇妙的工作》,在文坛崭露头角。同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羊》。这部小说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以战后为背景,讲述战后美国大兵在公交车中欺凌日本人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麻木不仁的同胞的控诉及反战的主题思想。

“难读难懂是人们对大江作品较为一致的评价”①。其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是作品中大量隐喻的出现。由此可见,隐喻是大江文学的重要叙事策略。

隐喻是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隐喻被诗人用来表情达意,后来被引入小说中,成了现代小说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说,大江小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隐喻的想象世界,理解其隐喻的本质,对于挖掘小说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大江的《人羊》为中心,试论其隐喻的叙事策略。

一、修辞隐喻

隐喻在相当长历史时期里是为诗人所使用的,随着意识流小说引入隐喻之后,隐喻的修辞手法便成了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从大江的早期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隐喻的青睐,经历了中期之后,到了后期隐喻已经成为他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手段,说隐喻在他作品中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不为过。

“一切比喻在本质上都是意象之间的一种交易,而意象也是各种隐喻的基础”②。首先看《人羊》中的“羊”这一意象。羊是一种极为温顺的动物,在动物世界里,相较于狼等狡猾的动物、老虎狮子等凶狠的动物来说,羊常常扮演被欺凌的角色,处于生物链较低端。羊作为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那些在美国大兵的淫威下不敢反抗、忍气吞声的日本人。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本体和喻体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虽身为人,而本质与羊同质的“人羊”形象,并作为作品的题目。

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羔羊”这个词共出现16次。在小说中可以归为“人羊”的日本人有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受害者。在小说中,“我”和一部分乘客被当成了醉酒美国大兵找乐子的玩物,被迫扒光裤子,漏出屁股,弯着腰,形同羔羊。公交车上的这部分乘客无奈地将自己的肉体公之于众,他们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为此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以“我”和一个穿着红色夹克的汉子为代表。“我”带着些许紧张上了公交车,本想躲在狭窄的边角空隙中,但是被美国大兵和随从他们的女人骚扰,成了第一只“羔羊”。另外,还有一个穿着红色夹克的汉子,被羞辱之后,想尽力把自己掩埋在角落里。

第二类“羔羊”是那些幸免于美国大兵欺辱的乘客,即看客。他们看着“我”们这些“羔羊”弯腰露臀的现场,大气不敢出。当大兵带着随同的女人下车后,“羔羊”们提起裤子,系上皮带,而未被当作“羔羊”的人们则用手摸着涨红的脸,望着这群“羔羊”沉默不语。美国大兵走后,以教员为代表的幸免者开始“义愤填膺”,成了事后诸葛亮。

第三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衙门里的日本人。当教员拉着我去警察局控告美国大兵的时候,警官一听到“兵营”一词,就有些紧张。并试图将案件搁置。

“重复强调是作家创造隐喻的基本方法”③。“羊”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出现多次,可以看出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成了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词之一。

二、身体隐喻

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特别擅长用身体感受进行叙事的小说家,他的每部小说中都可以找到使用身体器官和身体感受进行隐喻的身影,《人羊》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首先,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我和一部分乘客在公交车上被美国大兵扒光屁股,蒙受羞辱的场面。“屁股”一词成了小说中多次被提到也总也绕不开的关键词。屁股是人之所以稱之为人的最后的身体底线,却如此公之于众,其受辱之重可想而知。此外,“身子”、“脖子”、“脑袋”、“小肚子”、“嘴里”、“鼻孔”等身体器官的词语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可以说大江正是用这种物质的、肉体的、世俗的身体器官的隐喻表达对“人羊”们的懦弱的不满、对战争的控诉。

其次,有关身体感受方面的描写也是作者着墨很多的地方。例如,当美国大兵离开公交车,“我”们这些“羔羊”重新回到座位上,但是面对幸免的乘客,“我内心深感痛楚,身子疲惫至极④。小说结尾,我被教员不停地追赶,“我感到全身沉重乏力,心中充满焦虑和悲哀”⑤。“我们互相瞪着对方,但我们内心却已经绝望。我不知如何去掩饰失败和悲哀的情感”⑥。通过这些身体感受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心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无奈,同时开始关注二战后普通日本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只有通过隐喻,小说才能使自己不仅展现一个现象世界,而且也能表现一种主体经验,不仅讲述一个故事,而且还可以使这讲述成为对某种人生状况作出深入关照与反思的一个窗口”⑦。大江的这部小说发表于1957年,对于出生于1935年的大江来说,战争是他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写这部作品时大江还是一个学生作家,正好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学生,他用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故事,并用大量的身体隐喻,把读者带入一个逼真的故事情境中,关照人们的生存状况,反思战争。

三、空间隐喻

小说中人物的活动空间主要在公交车上,我们首先分析“公交车”这一空间的隐喻效果。在入冬后的深夜,“我”上完家教课,坐上了这辆末班车,别无他选。“我”本想在公交车上的角落处驱除一些寒气,结果,汽车开动之后,寒气又悄然侵入车厢,“我”渐渐回到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冬天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密闭的。从这点来看,公交车的密闭和“我”的自我封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呼应。“隐喻遵循的是语义的“逼近原则”⑧,此处公交车喻指封闭的环境,小说将故事主要构建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也有其深意。关注封闭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是大江在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二战后在美国大兵横行的历史环境下,日本人是如何生存的、主人公“我”经历了哪些痛苦的内心挣扎,这些都是作者通过高明的隐喻手法所要传达给我们的。

另外,公交车上本可以掌控方向和行进速度的司机后来也被迫离开驾驶座,成了美国大兵的“羔羊”,女售票员则趁乱仓皇而逃,也就是说在公交车上的工作人员已无法各司其职,混乱不堪。这也隐喻了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混乱状况。

在小说末尾,教员要查明“我”的姓名和住址,“我”被教员在“弥漫着雾气”的大道上不停地追赶着。在这部分内容里,小说反复出现“巷子”这一词语,比如“巷子尽头”、“狭窄昏暗的巷子”等。巷子也喻指一种封闭的环境,它可以提供一种隐蔽的空间,与此相对,迷宫似的巷子又暗藏随时可能被敌人发现的危险。特别是当时雾气很重,为巷子这种狭窄的空间又增添了些许让人呼吸困难甚窒息的感觉。

四、结语

以上从修辞隐喻、身体隐喻和空间隐喻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江的《人羊》中的隐喻叙事。大江的作品中丰富的隐喻意象给了我们很多新鲜感,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同时隐喻也成为作家阐释主题的一个重要武器。读懂文中的隐喻,我们就和作家的世界近了一大步。在这部小说中,通过隐喻的表现,我们可以读出大江初期作品探索封闭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的重要主题。

注释:

①于进江.“大江健三郎:五十年圆一梦,梦想成真”[A].韩贞全主编.外语学科研究[C].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5:207.

②③⑦⑧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22,435,429,423.

④⑤⑥大江健三郎,著,王中忱,邱雅芬,等译.个人的体验[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432,439,439.

猜你喜欢
大江健三郎隐喻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论中国作家对日本后现代文学的影响
——以大江健三郎为例
大江健三郎:父子当共生
“自在的存在”:恶心·荒谬·自欺——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之虚无存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拥有自己的生活
拥有自己的生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21世纪中国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