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耐材:“一块砖”撑起百年老店

2018-09-21 11:25徐天宝通讯员董星
山东国资 2018年15期
关键词:耐材山东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董星

8月7日,立秋,齐鲁大地仍是一片酷热。

记者在山钢集团旗下的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耐材”)采访,同样感受到这个百年企业涌动的新旧动能转换之“热”。

“像耐材这样的传统产业,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率先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面打造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山东耐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伟对记者说。

近年来,山东耐材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耐材”观念的实施,营造“科技创新”和“绿色引擎”双动能驱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的华丽转身。

被“忽视”的国家战略材料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付海军正式入列。

这些对我们来说看似遥远的大事件,却与山东耐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卫星还是航母,其关键部位都使用了山东耐材生产的抗氧化耐高温元件。

作为高温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耐火材料行业却一直扮演着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角色。而在欧美一些国家,耐火材料工业一直是政府大力扶持与保护的国家战略产业。

根据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国耐火材料产量2292.54万吨,同比降低4.13%。耐材行业面临着市场价格、环保减排、技术创新等多重压力。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三大基地之一的山东淄博(另外两地是辽宁营口、河南郑州),曾经有大大小小的耐材企业500多家。在全国3000多家耐材企业中,国有企业只有10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没有精品钢铁就没有制造强国,而没有精品耐材就没有精品钢铁。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深切体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耐火材料属于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耐火材料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工业材料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专门辟出一节,对耐火材料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始建于1904年的山东耐材,为了产业做强升级,积极进行窑炉的现代化改造。继集团所属鲁耐窑业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3条窑炉的环保节能改造后,又通过自筹资金和贷款等方式,实施了王耐公司3条隧道窑的节能环保改造。其中,王铝公司的9只方窑2台锅炉也全部由煤气改为天然气,并获2017年淄博市“绿动力”奖励。集团各子分公司也对压力机、粉碎、搅拌、配料等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对原来的传统工艺也进行了优化改造。通过设备及窑炉的改造升级,由原来的旧动能转化为新动能,自动化程度提高,运行成本下降,安全性能提升,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劳动强度反而有所下降。

在科技创新方面,山东耐材坚持“走出误区,走向市场,走进生产”的指导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为创新点,为市场竞争提供技术支撑。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每个子分公司明确产品定位,形成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深入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鲁耐窑业公司的新能源窑炉

据统计,山东耐材2017年重点围绕解决制约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瓶颈问题实施立项攻关,共立项38项,实现技术降本1079万元。其中,鲁耐窑业公司积极推进回收料、低成本原料的替代工作,调整改进工艺参数,提高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王铝分公司实施粉尘再利用工作见成效,在加工生产时合理调整原料配比结构,配入剩料、余料、粉尘等,既回收、消化了粉尘,又实现了原料使用成本的降低;王耐分公司通过优化工艺配方,通过以棕刚玉除尘粉替代硅线石、红柱石和以二级氧化铝粉替代硅线石等低成本原料替代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介绍,集团公司产品“高炉用粘土砖”两次获得国家耐火材料“银质奖”,负责完成的“干熄焦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一条龙”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多项产品获得省冶金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干熄焦用莫来石红柱石和莫来石碳化硅砖、热风炉用红柱石低蠕变砖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改制重组8年来,完成了2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获得省、市级奖励14项,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新产品13项。

公司连续多年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授予“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被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等部门表彰为“山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山钢集团文明单位”、省国资委“省管企业文明单位”等称号。公司产品50%以上出口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可以误解‘忽视’我们耐材产业,我们却不能自己‘忽视’自己。作为具有115年历史的国有大型耐火材料骨干企业,我们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我们国企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刘伟说。

“一块砖”撑起百年老店

时光回到10年前。韩国现代集团在建设新钢厂时,一期工程原定使用印度提供的耐火材料,结果由于其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退货。如果3个月内高炉不能点火,韩国现代集团部分高管将面临离职的风险。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他们找到了山东耐材的鲁耐窑业,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110万块格子砖。

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当公司保质保量保期地把110万块格子砖交付韩国现代集团后,韩国现代集团高层激动地给鲁耐窑业发来一封感谢信。山东耐材正式登上了韩国现代集团的优质供应商花名册。而且韩国现代集团高层表示,以后二期和三期工程所需的220万块格子砖和大墙砖,全部由山东耐材来供货。

2014年5月,鲁耐窑业接到日本某企业新型焦炉用26孔格子砖项目订单。此砖的难度在于国内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加之此砖尺寸大、孔多、壁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接不接单?职工信心有些动摇。鲁耐窑业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文学斩钉截铁地说:“不说不行的理由,寻找可行的办法!”

经过上千次的检验,鲁耐窑业的技术人员逐渐积累了高水平的耐压强度目测技术。令日本客户叹服的是,目测数值竟然和设备检验结果相差无几。最终,这批格子砖完全达到了客户的要求。日本这家企业又为山东耐材介绍了新的客户。职工们自豪地说:“全球只有两家企业能生产焦炉用26孔格子砖,一家在欧洲,另一家就是我们山东耐材。”

凭着耐火材料的核心制造技术,山东耐材在国际耐材市场上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产品销往国内15家最大钢铁企业和全球钢铁企业30强,与日本新日铁住金和韩国浦项制铁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今,山东耐材出口产品占全国铝硅系耐材制品出口量的1/6。

坚定“走出去”步伐,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山东耐材通过输出产品、技术与服务,加强与世界知名设计和工程公司、耐火企业的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可靠的耐火材料供应,实实在在地收获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高炉热风炉用耐材合同签约仪式

多年来,山东耐材致力于提高品牌影响力,国际市场开拓实现了高端多点突破。硅砖被安赛洛-米塔尔、印度布山等钢铁公司批准为合格供应商,实现了与全球最大焦炉工程公司德国伍德公司的合作;碳素焙烧炉用耐火材料完成了与力拓公司的合作;完成了德国保尔沃特公司巴西项目供货合同;实现了对印度电钢中间包出口。特别是在与力拓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山东耐材用足够的耐心适应客户长达5年的评价,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已成为力拓公司在中国的首家碳素焙烧炉产品的合格供应商。

以国际化战略为导向,山东耐材扬帆出海,在国际耐材市场中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和客户的信任,打造出过硬的产品品牌,被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印度安赛乐米塔尔采购经理称为“最值得信赖的供应商”。美国某知名公司使用山东耐材的产品后大为赞赏,在合同书上直接称山东耐材为“山东No.1”。

集团国际市场空间由亚洲市场向欧美、非洲市场拓展,是韩国浦项制铁在巴西和印尼新建钢铁厂最大的中国耐火材料供应商,是韩国现代唐津新建钢铁厂三期项目高炉热风炉最大中国耐火材料供应商,也是日本新日铁公司干熄焦设备成套供应商。

据介绍,在生产受环保治理影响的大背景下,山东耐材去年出口产品5.8万吨,约占产量的30%。今年上半年出口产品订货形势喜人,订单实现成倍增长。集团已拿到新日铁住金、日本JFE钢厂和韩国浦项制铁等多家全球顶级客户的项目合同。

同时,集团积极拓展“非钢市场”,研发化工危废行业特种冶炼炉、化肥厂钾肥炉等耐材。其中,今年年初一次就订货14座钾肥炉耐材。

“我们秉承‘共创、共进、共赢’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战略构想。”刘伟的话掷地有声。

“绿色耐材”突破传统产业瓶颈

高能耗、高污染是社会上对耐材行业的普遍解读,也是传统耐材产业的瓶颈。但是,在山东耐材改造后的全封闭隧道窑车间采访,记者感受不到粉尘的困扰,也感受不到高温的烘烤。

“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既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耐材副总经理潘东华介绍说。

作为环保压力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山东耐材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主动适应政府部门的环保要求,重点实施窑炉提升改造,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加强工业烟气、粉尘治理,推进除尘设施改造和工艺过程除尘设施建设,使排放和污染水平达到或优于国家环保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准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全力推进环境治理和装备改造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绿色新动能。

环保压力让山东耐材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困难考验。去年以来,受环保制约,影响公司生产79天,影响产量5.6万吨,部分子分公司被要求实施停产搬迁,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因为环境治理要求,鲁耐窑业被要求实施‘退城入园’,王铝分公司因为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地,被要求实施停产。进入取暖季,因为天然气供应不足,以及按照淄博市政府要求,重污染天气实施停产、限产,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李有才表示。

据介绍,2017年,山东耐材共实现利润总额712万元,同比增盈2767万元,改制重组8年来首次实现年度赢利,算是一份可喜的成绩单。但在巨大的环保压力面前,这份成绩单并不能让山耐人感到满意。

“痛点”就是切入点。去年以来,山东耐材通过自筹资金和贷款等方式,对各生产区域的窑炉、隧道窑和环保设施实施工艺改造,全部完成了清洁能源置换。所有窑炉均安装了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配套安装了在线监测和联网装置,基本实现了环保无死角。同时,大力实施装备改造升级,主动淘汰安全环保性能低、耗能高、效能低、工艺繁琐的设备,对破粉碎系统、配料系统、成型系统实施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综合能耗大幅降低。

“近3年来,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经接近1亿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企业来说,这样规模的资金投入是不容易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坚决抓环保的信心和决心”李有才说。

大投入有大回报,搞好环保也能出效益。在这个问题上,山东耐材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抓住部分耐材企业关停、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份额向优质企业归集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一举巩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地位。先后与马钢、宝武钢铁、京唐、中冶赛迪、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优质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深化了与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

目前,山东耐材各子分公司都按照要求完成了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并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据统计,去年集团万元产值能耗0.4797吨标煤,较前年同期降低20.17%,综合能耗较前年同期降低13.06%。

百年企业,历久弥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继续坚持走清洁生产、节能低耗、绿色发展的路子,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智能制造的转型,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耐材强企目标继续奋进。”刘伟表情坚定、信心满怀。

猜你喜欢
耐材山东
开放的山东,乘风前行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冬奥会背后的“山东力量”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山东耐材公司ERP项目实施及效果分析
钢铁企业推行耐材整体承包模式的分析与实践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立式磨粉磨硬质/高硅非金属矿时耐磨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冷水江市回收废旧炉衬耐材打造循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