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遗城——海龙屯》传播文化贵州好故事

2018-09-21 02:06晏青曹洪刚
电影评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播州杨氏海龙

晏青 曹洪刚

由石姝丽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该片荣获第31届金鸡百花最佳纪录片提名,2018年3月28日、29日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摄制组历时4年,在2013年就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土司遗址及周边土司大墓群的考古发掘过程。

一、贵州好故事需要好影像进行传播

贵州不仅有青山绿水,还有丰富多彩的历史。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考古时期。明朝朱元璋为了治理云南,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明朝永乐十一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省,至今已经有600余年。

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王国”,山川形变造就了贵州的多彩文化。贵州共有9个地级州市行政区划单位和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每个地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多彩的区域造就了多彩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工作时就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地公园省”是对贵州神奇秀丽山水之美的最好写照。贵州拥有5处世界遗产地,其中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和铜仁梵凈山,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遵义海龙屯,这是贵州展现给世界最美的窗口。

2015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联合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成为贵州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入选理由写道:海龙屯土司遗址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平播之役,该遗址位于今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遗址区面积含遗产区和缓冲区共12.9平方公里。海龙屯与其他两个土司遗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作为军事城堡存在,是在军事战役中毁灭。偏处西南一隅,但从羁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归流,完整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变化。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需要好的影像进行记录,传播贵州的好声音,让世界更加了解贵州。《土司遗城——海龙屯》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讲述文化贵州的纪录片。

二、讲述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好故事

1979年初冬时节,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期,海龙屯引起遵义县文物局葛镇亚的注意。2012年由贵州省考古所主持发掘,2012年海龙屯考古荣获“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瞩目。

《土司遗城——海龙屯》从纪实的角度,再现了海龙屯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和知识考古的过程,穿插着海龙屯的前世今生,通过镜头记录了海龙屯考古遗址发掘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是一段记录了遵义地区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故事,从家族的兴起到灭亡,随着故事的深入让观众逐渐揭开谜底。

该纪录片以两条线索推进,一条是以海龙屯考古发掘为线索,通过贵州考古学者的田野考古及讲述来表现;另一条线索就是以海龙屯的城主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的历史为线索推进。

(一)还原考古现场讲述真实的历史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记录了贵州山地文明的历史记忆,其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关隘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巨大天梯,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复原了海龙屯考古发掘过程,纪录片建立了海龙屯及周边的地理立体电脑模型图,从地图上看在海龙屯四周半径30公里以内,有3个成规模的墓葬群存在,从而揭开了海龙屯背后的故事。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基本准则,用影像讲述了海龙屯的故事。

海龙屯的考古发掘,就是一部播州杨氏土司的家族史。纪录片运用时空的交错,重现了考古的过程。从2012年,当中桥水库被批准修建,张兴龙和同事前来调查,发现墓志铭中关于威灵英烈候墓的记载。从此展开对威灵英烈候墓的寻找,2013年7月到2014年明,考古队接近一年的探寻,找到同海龙屯现存关隘建筑方式高度相似的石墙和两具木质棺椁,仅在田野考古阶段发现金银玉器80多件,没有发现盗洞的大型墓葬,这是贵州考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通过中国社科学院实验室考古的帮助,李存信研究员设计了套箱提取方案。在北京考古实验室中,揭开了考古之谜,在女室棺椁中找到凤冠、金覆面、金覆胸,显示出墓主人高规格法人厚葬制式。在男棺中提取的银烛台碎片上,铭刻着“雄威朗制使”,成为证明墓主人的关键证据。在纪录片中展现了科技考古的过程,让观众了解怎样通过科技进行考古。

在展现科技考古的过程中,记录镜头同时也展现了贵州省文物考古所的同事进入故纸堆中进行知识考古。在《四库全书》中,乾隆年间天一阁主范懋柱进献的藏书《清容居士集》第二十六卷发现了“威灵英烈候”记载,竟然是南宋时期的播州安抚使杨价。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四川战区最高统帅赵彦纳正被蒙军困于青野原,一支五千人的精锐军队突然出现,虎口刺青“忠勇”二字,这支军队的首领正是23岁的杨价,青野原一站,使得播州军被赐封为雄威军。杨价本人也被赐为“雄威军都统制”,在《宋史·理宗本纪》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记载。杨价墓周边的一期墓墙和海龙屯考古队发现的一期城墙在建筑工艺上高度一致。

在海龙屯山脚下高坪镇地瓜堡,1972至1979年考古队发现一座被盗的南宋末年杨文夫妻合葬墓,杨文乃杨价之子,承袭播州安抚使。埋藏在墓道之下的神道碑,从碑文上还原出一个尘封在泥土之下的历史。在抗击蒙军的前沿,抗蒙名将余玢1242年入蜀,杨文向余玢献上“保蜀三策”,并预见性的指出蒙军极有可能会绕道云南,北伐临安,这个判断比蒙军主帅忽必烈1254年攻打南宋的“斡腹之谋”提早了12年,遗憾的是并未引起余玢的重视。余玢只采纳了杨文“保蜀三策”的中策筑城以为根抵,用11年时间,在川北至川南修筑了一系列城堡。考古学者,在海龙屯找到的一期城墙,正是当年龙岩新城的遗迹。海龙屯始建是在南宋末年蒙元进逼播州吃紧的危急时刻,修筑的一处国家级防御工事。

贵州省考古队在海龙屯上发掘出3万余片明代青花瓷器碎片,最小的才几厘米大,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拼接,破碎的历史在考古队员手中,逐一展现,这些高规制的瓷器出现在海龙屯遗址上,透漏出从唐代开始镇守一方的播州杨氏家族,延续到明代,最晚到万历年间。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通过影像再现了考古学者发掘海龙屯考古遗址的过程,寻找发现播州土司杨氏家族墓并对其进行论证,通过动态的影像向观众还原了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对海龙屯军事城堡的建造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向大众传播了历史和考古知识。

(二)历史与想象再现精彩的故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合理的历史想象是揭开历史真实的关键,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影像作为承载历史的视觉媒介,它记录的是当时发生的存在,而存留的确是历史的证据。

纪录片着重讲述了明代播州土司家族是怎样走向灭亡的故事。杨应龙是播州土司的第二十九代统治者,不仅承袭了播州沃野千里的领土,还继承了坚固的海龙屯。

海龙屯上飞凤关只剩断壁残垣,人们早已忘记这个关口的真正名字。只记得杨应龙为一位美丽女子,修建了俯瞰群山的关隘。民间流传,正是这个叫田雌凤的女人,将播州700多年的荣耀引向灭亡。通过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的记载,展现了杨应龙的爱情故事。万历十八年,贵州巡抚的奏折,弹劾播州领主杨应龙,残暴虐民、恃功而骄,罗列的二十四大罪状中,最骇人听闻的是他竟然杀死了嫡妻。而此时的万历帝有更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日本丰臣秀吉派兵15万出兵朝鲜,无暇关注播州杨氏土司的问题,杨应龙上奏朝廷愿带5000播州兵出兵朝鲜,然而此时的朝鲜战争进入和谈,杨应龙失去立功赎罪的机会。万历二十一年,新上任的四川巡抚一改历任纵容态度,决定重新审查历次弹劾奏折。杨氏家族已经统治播州700多年,历经四个朝代的更迭从未失势,杨氏土司所效忠的是流水的帝王,不变的播州。杨应龙在娄山关以诈降伏击前来缉拿自己的三干四川官兵,使其全军覆没。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在朝廷招抚官员面前杨应龙下跪听堪,许诺以四万两白银,助朝廷采木赎罪,在罚金未缴纳前,将次子杨可栋作为人质,羁押在重庆。失去土司身份的杨应龙,开始征集工役对海龙屯进行修葺。不过数月,作为人质的次子在重庆突然暴毙。重庆府借由杨应龙两万罚金尚未付清,扣押杨可栋的尸首拒不发还。他带领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数十个屯堡城镇,万历二十七年盛夏,接到綦江守备滥杀播民的来报,杨应龙发兵6万血洗綦江城,綦江陷落。万历将尚方宝剑赐给曾巡抚辽东的名将李化龙,集结7省20万兵力,分八路进军播州,这_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中明军兵力总和。万历三大征的播州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在海龙屯上出土了一些形制不一的铅弹,明朝是中国火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军的主要武器已经转向火器。纪录片通过实景镜头展示了“三眼铳”短火器,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子弹用尽后,还可作为近代兵器使用,万历年间得到改进的迅雷铳,已经可以连发十八弹,能够迅速装填弹药的佛朗基、鸟铳,也都使用这种铅弹。考古学者未曾在海龙屯上发现炮台和射击孔,这说明平播主力使用火器为主的制式装备,而播州山城和守兵更擅长应对的是冷兵器时代的弓弩刀剑。飞龙关右角所形成的严重塌陷,很可能是被数百米外的火炮击中。1600年的春天,八路兵发的24万官兵,火炮轮番攻击。土司袁切为攻击海龙屯的先锋,通过事先安排的细作,在深夜引明军从屯前左侧水巷,攀人海龙屯,明军攻入,结束了播州杨氏一族725年的传世基业,杨应龙亲手点燃了这座城。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通过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爱情和家国故事,记录了海龙屯军事城堡经历怎样的战争洗礼,留下今天的断壁残垣。海龙屯军事城堡兴衰也是播州土司杨氏土司的兴衰,在西南一隅,大山深处记录了万历年间三大征的平播战争,也记录了改土归流走向国家一体化的进程。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贵州世界文化遗产地海龙屯丰富多彩的历史。

三、对贵州地域文化传播的启示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制作精良,真实反映了海龙屯的考古发掘以及播州土司杨氏家庭从南宋、元、明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发展的历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情节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讲述了贵州大地上发生的历史。

《土司遗城——海龙屯》记录片的成功展播,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为贵州讲好地域文化做了典范。我們需要这样的好故事、好影像、好纪录片、好电影来传播贵州的好文化、好山水。在贵州不仅仅有海龙屯,还有其他地域文化故事,如安顺地区的屯堡文化、黔东南地区苗族和侗族文化、黔南地区的布依族文化、毕节的彝族文化、遵义的红色文化和酒文化等等。贵州的山水文在全国具有独特优势,有黄果树瀑布、龙宫、梵净山、赤水、天坑群、万峰林等等,贵州的山水带着灵气,蕴育着干百年的历史沧桑。

一部好的影像记录,不仅真实的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展现一个地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文化的发掘与展示,才是最吸引入的地方。通过影像文化传播多彩贵州好故事,让世界聆听贵州的好声音。

猜你喜欢
播州杨氏海龙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封面人物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叶海龙,你别装啦
遵义市播州区珊瑚冬青栽培技术及栽培价值初探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播州归来
海龙卷是什么
播州治域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杨铿夫妇合葬墓发掘记 追寻宋明播州土司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