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2018-09-22 00:00庄林创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困境初中

庄林创

摘 要:当前初中历史教育陷入困境的种种原因及走出困境的对策是进行教学创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困境;素质教育;考试

长期以来,历史课在中学一直处于被冷落和歧视的地位,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原本地位相差无几的各尽所能的基础学科,却出现了较大的分野。有人已把数、理、化、英语等学科称为“强势学科”“主科”,并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把政、史、地等科目称为“弱势学科”“副科”等。导致历史课难教,学生厌学、怕学,社会效益低下,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冷落,在时下的历史教学中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呢?又该怎样走出困境,使中学历史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呢?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做些粗浅的认识,以期引起更多同行们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导致中学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人们对历史学科的未来功用进行了实用主义的评判,实用主义价值观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人们选择判断标准的功利色彩愈加明显,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在心态上缺乏兴趣,经常提出“学习历史将来能干些什么”的疑问,历史学科的功能作用还未被多数人认识。

(二)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那么历史教学到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呢?

1.当前的历史教学忽视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探究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是史学一贯的根本任务;服务现实,把握未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乃是史学最重要的价值,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依据。作为历史教学理应把人类历史上那些最能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教给学生。但是,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却漠视这种社会需要,片面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一切过去是问,更有甚者,一些教材的编写长期沿袭不变,从内容到观点都是唯书唯上,起不到“明镜”的作用,读了它难以达到“明智”的效果,有的地方错误频出,让一些学生感到历史枯燥无味,发出读史于世于都无多大用处的感叹。

2.教材面面俱到,内容多杂,专业性较强。目前我国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教法方面虽不乏新的探索,但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背后,俨然是一部中国史专著的缩版或简本。历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深不透,造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难学,内容太多太杂,线索不明晰,学了半天还搞不清哪个朝代有什么主要特点。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第21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要讲的问题就有“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兴起”“废除丞相加强君权”“锦衣卫和东西厂”“八股取士”“科举考试”“靖难之役”等六大问题,其中还穿插了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短短的45分钟要把那么多复杂的问题向学生讲清很困难。多数历史教师认为历史课难教,普遍感到一节课要完成教学任务已属不易,哪还有时间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3.历史教材忽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历史理应是中学的必修课程,因为它承担着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发展认识,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公民觉悟的任务(赵亚夫)。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历史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相接轨,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比如历史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特征,这既能抓住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发挥其促进思维发展、心理发展的历史教学功能的最佳切点。我们新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也增加了各种图画、资料等,但其中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是大部分插图充其量只是强化对某一历史现象的直观记忆,而不能唤起学生对历史真实的想象和感觉,其次在语言表达上过分注重发展过程,而忽视了历史情境,过于注重历史内容,忽视了个人感受,让人读来如隔岸观火,再激荡的历史,又如何能激起学生的心理反应呢。

(三)考试制度不健全是加剧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催化剂。

1.部分地区初中考试取消历史学科,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反正升学不用考历史,故平时根本就没有好好学,甚至不学,由是形成不被重视的“弱势学科”“副科”。因此校方在处理时课时少(一般中學历史周课时只有两节)致使进度相当紧,另外一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并非专业,多数历史课都是被“主科”教师“兼职”,如果遇到考试或是其他什么测验的话,历史课则被挪作他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由于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广大教历史的青年教师在评职评优方面常被打入“冷宫”。本来,青年教师就有部分不安心历史教学工作,于是就出现了“不愿教”“不愿学”的状况。

2.3+X高考科目设置的冲击,历史学科再次被抛进“小科”境地,历史教育、教学更加被弱化了,据报道,上海实行“3+1”高考后,由于历史学科内容多、试题难,好多学校的文科考生选取考历史的寥寥无几,致使个别学校因选考历史只有一两个考生而无法排课。

以上三个方面乃是导致中学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这场历史危机的出现还与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知识面狭窄,对时事政治热点关心不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有关。我们历史教师的这种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场危机。

二、走出困境,充分显示历史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并发挥其社会价值,已到了我们务必思考的时候了,目前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改革,但是在教育教学体制和教育评价机制还未有根本突破的情况下,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主动迎接挑战,使中学历史教学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端正学历史态度,提高对历史的认识,牢牢抓住史学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这个主题,开展历史教学。

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正确总结、深刻反思我们历史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维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历史不是“副科”,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不可低估的特殊的社会价值。“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潮流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潮流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历史潮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一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应牢牢抓住素质教育这个契机,努力构建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历史教学质量观。传统的历史教学质量观,把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考试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多少作为衡量历史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只关心少数人的分数和升学,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发展和提高。现代素质教育的历史教学观不仅要看学生是否从前人活动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了生存、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创造,把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使命感,作为历史教学教书育人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素质教育既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更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和努力的方向。对此,广大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莫再失去这个良好发展的机遇。

(二)教材编写要符合实际。

首先,教材编写要精,一节课所要反映的问题不宜太多。所谓“精”实质内容上要能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是那个时代最能留给人智慧启迪和经验教训可借鉴的人类活动。换而言之,就是要切忌面面俱到、不深不透,更不是文字的简单压缩。

其次,教材的编写要有层次性,要反映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阶段应以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基本常识为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各个朝代(时期或国家)历史的基本特点,以及主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重要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学生能够接受或乐于接受的。

(三)加强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1.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能表现其知识水平及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具备比一般人更高的品行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2.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还是专业理论水平、教学观念和方法技巧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认为,一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的历史教师,知识不仅要专,而且面要广;既要有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更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仅要关心研究历史,更要关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光芒。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3.现代教师要掌握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敢于进行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敢于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结合历史史实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面向全體学生,因材施教,既要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历史教师所任班级多,每班课时相对较少,接触学生的机会不多,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亲近,采用多种途径(如个别谈心、开展活动等),加强师生间相互了解、缩小师生情感差距,建立真正的平等和谐关系。试想,在教师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的氛围中孩子怎敢探讨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孩子成了被动的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创造的天性被扼杀了,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自己独特的、开放的和创新的现代历史观念,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感悟历史。

(四)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方法。目前的历史考试中,学历史多少都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方法,不断教授方法,但考试试题还是出现了许多不死记就答不上的题目,这种考试方式无疑将学生引入歧途,学生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和研究问题上,达到涵养历史智慧、训练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就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走出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搞好中学历史教学,是科教兴国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困境初中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