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区核桃种质资源及栽培现状调查分析

2018-09-23 05:57魏海龙
乡村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天水市核桃苗木

魏海龙

(1.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46;2.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甘肃 舟曲 746300)

核桃(Juglansregia),又称胡桃,为胡桃科植物。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油脂、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高,多食能使人“补肾通脑,有益智慧”,是很好的进补性食品[1-5]。核桃种植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尤其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是目前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甘肃省天水市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年平均气温7.0~10.9℃,年降雨量473~606 mm,无霜期141~202 d,具有种植核桃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但是,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采用小规模种植模式以及管理不当,导致核桃产量一直没有突破。因此,查清核桃资源与栽培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天水市核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麦积区地处东经 105°25′~106°43′,北纬 34°06′~34°48′。麦积区东西长123 km,南北最宽处50 km,最窄处不足5 km,全区总面积3 452 km2。区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 000~2 100 m。麦积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降水适中,平均年降水量600 mm,而且从南向北降水量依次减少。除此之外,麦积区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为47%,平均日照时间5.7h/d,年均日照时间2090h。但是,由于北部山区多、东南部林区少,导致日照地域间差别较大。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约170d。

1.2 研究方法

1.2.1 查阅文献资料。查阅关于我国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核桃平均产量、核桃栽培技术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天水市关于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报告和文件。

1.2.2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与访问调查天水市麦积区目前的核桃栽培品种以及各个品种的栽培区域、面积、生长状况和资源现状分布情况,同时调查近年来新建核桃基地苗木生长结实情况以及上一年秋季栽植苗的抽条情况,观察记录一年生苗木修剪后的生长状况以及新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现状

2.1.1 种质资源现状。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推广和应用面积最大的核桃品种当属早实类品种,这类品种主要是新疆薄壳核桃的实生后代或杂交后代,代表性的品种很多,主要有辽核系列、中林系列以及山东省育成的鲁光、香铃等;其次是云南省的泡核桃,品种类型众多,支撑着我国核桃产业的半壁江山。再有就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绵核桃品种群,属晚实类,其中不乏性状优异的品种,代表性品种是晋龙1号。目前,天水市麦积区栽培品种主要有香玲、鲁光、元丰、辽核4号、绿波、清香、陇南15号、温185和新疆薄壳等新品种以及当地原有的老品种等。虽然目前天水市麦积区核桃栽培初具规模,引进了一些新品种,但当地老品种仍然占有很大比例,老品种的品质及口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着天水市优质核桃产业的发展。

2.1.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2年,天水市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中,干果类经济林面积0.19万hm2,占退耕还林面积的85%以上。截至2016年,天水市已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15万hm2,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2014年完成0.60万hm2,2015年完成0.55万hm2。按林种分,完成经济林0.59万hm2,占51.3%;生态林0.56万hm2,占48.7%。目前,建成以鲜食葡萄、甜樱桃、桃、杏、核桃、板栗和花椒等为主的八大林果基地3.33多万hm2,林草间作0.67多万hm2,可利用的面积2.67万hm2左右。随着近两年天水市政府对于核桃产业的重视,估算天水市退耕还林用地中的核桃栽培还有至少1.00万hm2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尤其是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天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日益加快,流转范围逐步拓宽,流转形式趋于多样化,流转对象呈现多元化。截至2016年,天水市流转承包退耕还林面积239.55多hm2。主要用于发展林果产业,其中核桃栽培面积估计达到0.87万hm2左右。因此,当前可以用于发展核桃产业的土地资源较为充裕。

2.2 栽培现状

2.2.1 栽培品种。目前天水市的核桃栽培品种有清香、陇南15、新疆薄壳、温185、辽核4号、香玲、元丰、鲁光、绿波等新品种以及本地一些原有的老品种等。由于核桃产业是天水市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老旧品种的数量仍然居多。而老旧品种存在果实个小、壳厚、风味差、含油率低等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对2017年秋季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各品种栽植成活率及萌芽生长状况的调查发现(见表1),清香、陇南15、新疆薄壳的成活率最高,适应性较其他品种强;755、清香、温185、辽核4号在修剪之后生长势头强,新梢生长量大,长枝较多,有利于幼树成形;抽条率最低的是陇南15,然后是新品种、清香等。

表1 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核桃各品种生长状况

2.2.2 栽培面积及分布。截至2016年底,天水市核桃栽培总面积3.56万hm2,主要分布于清水县东南部的秦亭、陇东、百家、山门和草川等乡镇,张家川县东部的阎家、恭门、张梁、平安、刘堡和张棉等乡镇,武山县的鸳鸯、桦林、高楼、山丹等乡镇,麦积区的甘泉、东岔等乡镇,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分布。其中,秦州0.302万hm2,麦积0.355 万 hm2,秦安 0.016 万 hm2,甘谷 0.243 万 hm2,清水1.963万hm2,武山0.567万hm2,张川0.086万hm2。结果面积0.605万hm2,其中秦州38.67 hm2,麦积394.667 hm2,秦安 133.333 hm2,甘谷 56.067 hm2,清水 264.000 hm2,武山129.667 hm2,张川87.327 hm2。总产量0.915万t,总产值1.255亿元。但是,核桃栽培分布不均,区域跨度较大。主要表现在核桃栽培过于集中,区域之间立地条件差异性大,区域连片经营不方便。

2.2.3 产量及效益。截至2016年底,天水市核桃总面积达3.56万hm2,计算期20 a。核桃初果期5 a,核桃产量按950 kg/667 m2计算,可产核桃5.073亿kg。虽然预计数量可观,但是,由于新老旧品种核桃比率相差不大,因此,核桃品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质等级。

天水市核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核桃基地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天水市核桃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核桃新品种更新步伐,带动大面积核桃建园,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对于实现天水市核桃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果农增收幅度大。核桃基地建成后,进入盛果期每年产核桃1 140万kg,实现经济效益2.28亿元,项目地人均增加收入3 238元。而且,发展核桃产业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核桃基地建成后,可增加有林地面积,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发展核桃产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核桃基地建成后,每年需要投入达万余人次管理核桃园(松土、施肥、除草、喷农药等),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闲时的资源浪费。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栽培品种结构不合理。核桃品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尽管各地都在引进、推广新优品种,但还没有完全替代老品种,老品种栽植面积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早实品种与晚实品种比例相差大,成熟期过分集中,导致核桃不能及时采收,使得市场供应期变短;核桃加工专用或兼用品种少。

3.1.2 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品质较差。除新栽植的多处大面积核桃园外,零星分布于房前屋后的多为当地老品种,这部分核桃品种已经退化,再加上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管理粗放,基本上都是放任生长,从不整形修剪、不施肥、不浇水,只进行简单的病虫害防治,因此很难达到高产优质栽培目的。新建的多数核桃幼龄园管理不良,越冬防寒措施不到位,栽后两三年的核桃幼树经常发生“抽条”现象,对核桃园的早期产量影响较大。天水市核桃平均每667 m2产量只有120 kg,国家核桃丰产指标为16 a以上的核桃树年株产19~63 kg,每667 m2产量为172~273 kg,与此标准相差较大。并且提早采收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核桃的商品质量。

3.1.3 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近几年,天水市麦积区虽然建立了多处核桃生产基地,但是大多数分散栽、分户管理,生产规模小,没有按照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地域优势、传统优势等形成品种多样化的商品基地。县乡村三级技术网络虽已形成,但从建园到常规生产管理均未能实现统一技术指导的标准化生产,各农户生产的核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机械化脱皮、漂洗、消毒、分级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环节尚属空白,农民以初级产品混等上市,核果大小不一、商品性差,无法批量提供优质核桃产品。

3.1.4 科技投入不够,效益不高。目前,天水市还存在大量的散户经营,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投入缺乏。有些地方农民对于核桃栽培认识不够深刻,不能科学合理地对核桃园进行管理。加之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导致目前的核桃栽培还是采用旧的方法,最终导致核桃的产量及品质都达不到优质栽培的标准,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使得产业投入者的兴趣和信心越来越差,忽视了对核桃园的管理而影响产量、效益,形成恶性循环。

3.2 解决对策

3.2.1 建立优良苗木繁育体系,调整品种结构。建立优良苗木繁育体系,更新杂劣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同时强化苗木管理,整顿苗木市场,严格执行“三证”(苗木生产许可证、苗木质量合格证和苗木检疫合格证)制度,杜绝假苗、劣苗进入市场[6-7]。因地制宜地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辽核4号这样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逐步以新品种替代老品种。进一步依据品种适应性合理布局,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注重发展极早熟和极晚熟品种,扩大加工品种和鲜核桃加工兼用型品种的面积。

3.2.2 加强树体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进户提供技术指导,使得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树体管理主要是对树体进行修剪,使树体的光路畅通,同时减除病虫枝、雄花枝以及无用的细弱枝。并且对老树皮和伤口进行刮治处理。再则全树喷药消毒,树下则需要进行深翻改土、浇水施肥,特别是要增施有机肥,改良地下根系生长环境,使树上树下形成良性循环[8-12]。做好树体的防寒越冬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定提高核桃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3.2.3 实现核桃的标准化生产。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核桃质量标准,强化县乡村三级技术网络,加强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继续加强核桃商品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分散栽植核桃园、田间、地堰、庭院栽植核桃生产的技术指导,全面实施核桃的标准化生产[13-17]。

猜你喜欢
天水市核桃苗木
三个好朋友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苗木供求信息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黄龙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