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8-09-25 08:40黄吉菊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措施尿路感染

黄吉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4例ICU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针对性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可能影响感染发生(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见并发症,临床上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重症监护;尿路感染;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02

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症监护室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多数尿路感染为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管留置是重症监护内的常见基本操作,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4例ICU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32例。针对性护理组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为(52.8±4.3)岁。常规护理组中男81例,女51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为(53.6±4.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检测,做好患者的局部皮肤护理,积极预防相关感染,并在感染发生后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组首先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相关原因,总结感染诱发因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1)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内工作人员的护理培训:定期对ICU内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帮助相关护理人员强化感染预防的护理知识,全部护理人员均需培训合格后上岗。强化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操作,积极预防感染发生。(2)加强重症监护室内的卫生管理:严格落实ICU内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的监督,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病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同时加强室内通风,使ICU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同时严格限制家属的探访时间和探访次数,积极预防交叉感染。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手部清洁,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对于免疫力低下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其进行护理操作,减少护理偏差引起的感染。(3)尿道护理:加强对患者尿道口的护理,常规监测尿路引流系统的封闭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预防炎症加重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4)生活护理:ICU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差,因此应由营养师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每日得到充足的营养补充,提升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事件发生。(5)其他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尿液中细菌增殖而引起的感染;加强对女性患者会阴部的清洁,对于大小便失禁者应做好消毒工作;帮助患者锻炼盆底肌肉,可指导患者每天进行10~20次的缩肛运动,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资料,对可能影响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于尿路相关感染预防的作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 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共计发生尿路感染62例,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的感染率19.70%(26/132)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7.27%(36/1 32),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62例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可能影响感染发生(P<0.05)。如表1。

3讨论

3.1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可能影响感染发生(P<0.05)。(1)性别:由于男女生理结构都不同,女性的尿道短而宽,并且尿道口接近肛门,容易被粪便污染,因此女性更易诱发尿路感染。(2)年龄: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其机体免疫力日渐下降,由于其自身抗病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且感染发生后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病程,可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3)留置导尿管时间:一般而言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正常尿路内的菌群处于平衡状态,当导尿管插入尿路后,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细菌,若细菌在尿道内大量繁殖,可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甚至可能影响尿道粘膜对细菌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感染。(4)住院时间:由于医院内人流交错,消毒不彻底可能引起细菌大量滋生,家属进入ICU探视会增加感染风险。除此在外,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越大。(5)抗菌药使用时间:近年来,由于我国临床上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造成病原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一般而言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患者体内菌群紊乱情况越严重,因此发生感染的几率就更大。

3.2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则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另外,尿路感染加剧甚至可能诱发全身感染,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我院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方案,首先需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积极做好环境护理;强化医院内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同时做好病房内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使患者保证充足营养,定期对女性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锻炼,加强对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尿路护理,排便后做好局部消毒。

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发现,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分析尿路感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护理措施尿路感染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