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价值

2018-09-25 08:40张晶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

张晶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效果较好。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瑞芬太尼;丙泊酚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3.02

瑞芬太尼属于μ受体的一类的激动剂,联合丙泊酚使得麻醉起效迅速、代谢快等优势。本文主要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价值进行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在30至75岁,脑出血量:20~60 ml有7例,60~100 ml有3例,100 ml以上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脑出血量等方面的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措施

试验组患者诱导剂为咪达唑仑0.05至0.08 mg·kg-1、丙泊酚为1.5至2 mg·kg-1、维库溴铵0.08至0.12 mg·kg-1、瑞芬太尼为1.5至2μg·kg-1,依次缓慢推入静脉。两组患者在3 min后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成功后应用IPPV并保持30至40 mmHg的PETCO2。参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4.6至6 mg/(kg·h)-1、芬太尼0.05至0.10μg(kg·h)-1,微量持续泵入患者体内。试验组患者则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4至6 mg/(kg·h)-1、瑞芬太尼0.15至0.2μg·(kg·min)-1。30至60 min后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维库溴铵2 mg静脉推入,依据患者患者实际的血压、脉搏对麻醉的深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1.3疗效评估标准

詳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插管后的SBP、HR、DBP、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丙泊酚使用计量、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录入SPSS 21.0的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SBP、HR、DBP指标

麻醉前,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27.12±15.13)mmHg、(79.45±12.41)次/min、(73.14±11.98)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26.12±16.23)mmHg、(80.14±12.10)次/min、(72.96±12.2)mmHg。

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99.56±13.87)mmHg、(67.89±9.67)次/min、(62.12±12.67)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96.23±13.97)mmHg、(68.14±10.13)次/min、(61.89±11.56)mmHg。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SBP、HR、DBP指标较麻醉前的差异显著(P<0.05)。

插管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10.10±14.45)mmHg、(69.36±8.23)次/min、(62.45±9.97)mmHg;参照组患者的SBP、HR、DBP分别为(116.64±13馏9)mmHg、(74.13±9.24)次/min、(68.18±10.27)mmHg。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指标较参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患者中,呼吸自主的恢复时间为(5 13±0.63)min,丙泊酚使用量为(133.12±30.21)mg;恶心、呕吐0例(0.00%);参照组患者中,呼吸自主的恢复时间为(7.04±0.76)min,丙泊酚使用量为(308.78±48.56)nag;恶心2例,呕吐3例(41.67%)。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的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1.67%(P<0.05)。

3讨论

脑出血患者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采取脑出血微创术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且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小,手术耗时短,此外其对血肿的清除效果显著,降低颅内压、继发性脑损伤等症状的发生率。在微创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全麻气管插管,因此麻醉要求较为严格。丙泊酚具有短效、快速的优势,诱导效果平稳,能很好的发挥镇静催眠的功效。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发挥时间超短、起效十分迅速,镇痛效果强且代谢迅速,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依赖,即使重复使用也不会在患者机体内积蓄。

在本次分析中,发现: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SBP、HR、DBP指标较麻醉前的差异显著(P<0.05);插管后,试验组患者的SBP、HR、DBP指标较参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呼吸自主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1.67%(P<0.05)。可以说,针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效果较好。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丙泊酚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