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校园职业理想教育及改善建议

2018-09-25 10:23闫智敏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校园

摘 要:目前,在我国大学校园中对职业理想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重视与方式方法的僵化,使得大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存在平庸化、物质化倾向,难以体现家国情怀与主人翁精神。因此,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必须以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个人理想信念为关键部分,分层次培植个人——社会的理想信仰。而在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岗教师、行政岗教师以及整个校园内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改善与提升原本单一的校园职业理想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为新时代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弄潮儿。

关键字:大学生职业理想 校园职业理想教育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新兴力量,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应该饱含青春的热情,志存高远、喷薄欲出。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然而,当今的社会环境新旧矛盾层出不穷,不时出现道德失范、信仰危机、拜金主义等思想问题。并且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也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僵化老化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各方面的原因致使目前有关大学生理想现状调查情况显示大学生理想趋于物质化、平庸化、个性化,而失去了家国情怀、时代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面对此现状,本文对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出改善建议。

一、明确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理想信念教育是职业理想教育的核心

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应该以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导向,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期间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社会主义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现实的教育、社会主义未来的教育,使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

(二)个人理想信念教育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关键部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由于自己阅历的不足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虽然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职业理想信念,但是在确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缺乏正确的把握。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生活经历、专业知识水平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实现“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

(三)分层次培植个人—社会的理想信仰

在对大学生个人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应构建逐层升华的精神世界,在学生对自身的职业选择有准确的定位的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追求个人职业和社会需求的平衡,在认知上拔高职业理想的格局,并且要将这种认知配合着情感教育、隐形教育等方法向行动层面去引导,使大学生在满足自身职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行業,来服务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不断纠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明白职业的意义不仅仅是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物质生活的保障,同时也是服务他人,造福社会,进而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

二、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改善路径

(一)教学岗老师——改善职业理想教学方式

大学期间职业理想的理论教育可以通过专业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导论课、职业生涯规划导论课等来进行,这些第一课堂的传授理论抽象程度较高,涉及内容较广泛,涵盖面较广,负责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通则式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受教育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提出以下建议。

引导交流讨论。对于讲授个人职业理想的树立、未来职业的选择,课堂宜更开放,教师可准备一些引发同学们思考的讨论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意见交流,讨论时间停止后,每组派一名成员进行组内讨论成果的汇报,如此使学生加深理解,深化认知。

增加课堂情景演绎实验。事先准备好一些涉及职业观、道德观的情景难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情景演绎,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课堂形式,使上课具有趣味性。

注入社会热点事件,传授分析思路。课堂上利用社会热点事件、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用客观、辩证的解读分析促使他们能够透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得渗透到学生中的理论是立体的有启迪性的。

(二)行政岗老师——提高职业理想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并且大都思维活跃、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多,很难对目前校园课堂理想教育的内容提起学习兴趣。所以,应该积极寻求具有以点带面作用的学生工作老师、党团组织优秀榜样以及设立相关咨询处,来完成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案式职业理想教育,提供生活方向的引导。

(三)校园内部环境——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成为教学要求的重要原则,更是学生们对教育方式改善的渴求。职业理想教育应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出更好的教育形式、载体、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既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的职业理想教育活动平台,又应引导学生提升文化品味、树立高大理想志愿,从而沉淀为校园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另外,增设一些勤工助学的实习岗位。大学生富有激情、充满朝气、敢于迎接挑战,渴望在社会发展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学校应该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向广大同学开放一些管理岗的实习机会,让同学们在体验工作繁忙之余,增强大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个人的职业理想观,有力推进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西华.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王柏棣. 个体理想形成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蒙丹. 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闫智敏(1998-1),女,山西省临汾市人,民 族:汉 学历: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理想校园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