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认知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培养

2018-09-25 10:23赵蓉陈争峰
赢未来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

赵蓉 陈争峰

摘要:随着元认知研究进入教育领域,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元认知能力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元认知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元认知意识培养,元认知策略的传授,提出将元认知理论有效地融合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元认知意识 元认知能力培养 外语教学

一、引言

教学关系中的主导主体说认为:教学是由教和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在教学系统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是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多年来却一直着重于“教”这一方面,而忽略了“学”这一方面。从而使得传统教学模式显得僵化。近幾十年来,随着人们对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速度发展起来。从认知领域划分出来的元认知心理学更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使得英语教学的研究得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外语,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较好地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实现英语教学目的。

二、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价值

元认知的概念(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在元记忆的基础上提出的,①指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已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对个人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认识;对学习目标及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的认识;对学习策略种类及各个策略的特点的认识等。元认知体验则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是指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在学习前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可能成功或失败,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等,在学习结束后则产生成功或失败而带来的喜悦自信、效能感或困惑、焦虑、无力感等。元认知监控指个体依据元认知知识和体验对认知活动积极进行控制、调节。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难易、学习任务及要求等而制定出周密的学习计划、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反馈,调节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及时地修正策略,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地学会学习。

有关元认知与学习活动的研究证明,元认知适用于各种学习任务,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③Chanot和Kupper 的研究数据显示:所有的学习者都运用策略,优劣的区别在于其策略的运用是否灵活和恰当,而灵活和恰当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能力,也就是元认知能力。④Swanson.H.C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元认知不同于一般的能力倾向。良好的元认知能力能够弥补其一般能力倾向的不足,促进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学习者认知过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水平。⑤正如Waters所言:Knowledge of the techniques of study is important, but this can only be acquired effectively within a framework of study tasks that focus at all times on also building up hi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apacity for the learner for study。⑥文秋芳在一个优生和差生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杰出的宏观和微观调控能力,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和策略成效进行反思;而差生则在上述方面显得极为欠缺。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元认知使学生从过去盲目的摸索学习变为策略性、高效的学习,使学习者不仅把教学内容作为认知客体,同时还把自己和学习情境等因素当作认知的客体,了解自己的能力,已有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及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变量,自觉地分析学习方法与这些变量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同时又不断地主动地控制、调节相关的学习变量,并重新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元认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元认知意识将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三、外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陈旧观念,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的新观念,充分认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元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自己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改掉被动学习的习惯,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明确了解元认知与认知两概念的根本区别的前提下,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向学生示范他们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对认知的调控能力及其重要性。既演示可执行哪些步骤来完成如某一篇外语精读课文的理解与学习,并怎样思考和监控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

其次,要丰富学生元认知方面的知识,注重元认知训练,把培养元认知能力与元认知策略传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⑦早在1990, Vann & Abraham经过教学实验后发现学习不成功者并不是缺乏具体的认知策略和技能。其失败的关键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该在什么时候,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策略或技能。从根本上来讲,教师应系统地教授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实际英语水平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监控计划的执行;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分析能力,教师可围绕“是什么问题”,“制定什么样的计划,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计划、步骤、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这样做?”等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计划、提出问题,不断地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对学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监控、评价和调节。⑧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以往,学生惯于依赖外在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学习,以一次学习表现或测验成绩来评价某种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或某一阶段的收获,从而导致监控的被动盲目。所以教师争取能够了解个体学习者存在的疑难和困难,指导学生综合地、延续性地评价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以形成个性和总结性的方式去探查他们是否正在接近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具体教授中,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可采用与学生面谈法(interview),讨论法,记录学习日记法,让学生自言自语法(think aloud)等,同时需要大量的课外活动去进行培养,从而使他们获得较强的元认知能力。

制定目标卡。学生准备一张卡片。在卡片一面写上他们的目标,短期目标如本周,本月自己在口语,听力,阅读方面要达到的目标。在另一面写上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在学习目标最终决定前,学生要与教师沟通,以确保这些目标的可行性。在这些目标施实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他们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设置目标,并监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策略使用状况。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们体验独立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

学习日记。这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认知。教师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出一些要求,帮助学生反思认知过程(见表1)。在学习日记中,学生要描述他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是否起到帮助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监控策略,评估策略和补救策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使用。学生必须定期上交日记,以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并监督学生的不足,从而及时给与帮助。

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并关注自己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使得学生对外语学习全过程更加了解。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最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环境、即提供一种表达,演示和练习元认知及策略的学习环境,从而了解导致学生学习进步或退步的个体因素,指导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方法及策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元认知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才能实现从教师的外部组织向学生的自我组织,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过渡。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方式,可以每两个星期或一个月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让他们交流学习经验。学生可以交流自己在使用某种元认知策略方面的成功体验,也可以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参与并引导学生就大多数学生在策略应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最佳方案。同时,通过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会更加积极地比较和反思自己,从而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从理论的探讨和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只有在教学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作为认知主体的真正的自主学习,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环境,制定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LAVEL. JB. Cognitive Development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5. 104

[2]OMalley, J. & Chamot, A. 1990. 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hamot, A.U. & Kupper, L. 1989. Learner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2: 13.

[4]童世斌. 問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 [J]. 心理学,1997(4):43-45

[5]Waters M. Study Skills and Study Competence: Getting the Priorities Right [J]. ELT Journal, Volume 46, 1992 (7):264-272.

[6]文秋芳 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学习方法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8]郑磊. 论外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

作者简介:

赵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陕西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710126 ); 陈争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陕西 西安西安 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710126)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当代具-身嵌入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应用价值
关于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外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