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陶山文化 研发校本课程

2018-09-25 06:11孙尧恒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评价

孙尧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我校地处康汇流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以“陶山文化”为龙头的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凸现我校的最佳优势,彰显办学特色。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湖屯镇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们。他们需要来自农村生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来自贴近他们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好为将来发展本地经济打下基础。因此,着眼于“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为“陶山文化”服务,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我们确立了“走进陶山”课题。试图通过“陶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

一、强化管理,建章立制

(1)健全机构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正常运行,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2)人员保障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共有18位成员,校长亲自抓实施,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都为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集中了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力量,教科研功底扎实,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足够的能力保障,

(3)制度保障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科学性强,时间跨度大,规范化操作要求很高。因此,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研究行为,使研究活动能持续顺利地开展,达到应有的研究目的,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4)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顺利进行。

二、盘点资源,确定方向

我镇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西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陶山、小泰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春秋末期,商圣范蠡携西施曾隐居于此,卒后葬于陶山,现存范蠡祠、西施洞、范蠡墓、幽栖寺等遗址,《范蠡与陶山的故事》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校是一所乡镇定点小学,地处陶山脚下,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2012年被授予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

三、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我校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

四、注重评价,力促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并取得了预期的评价效果。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在评价方式上我们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认知内容。每学期新课结束后,学校制定出总的评价方案,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总体方案、结合秭归县校本课程评价标准,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评价纲要,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校本课程成绩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并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样的评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了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了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积累 传承创新

在校本课程研发期间,我们遵循“从活动趋向课程”,“由经典走向常态”的行动策略,聚力于“校本化”,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积累、传承、创新。如《走进陶山》、《珍爱生命 学会生存》、《懂中华礼仪 做文明少年》等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以“陶山文化”为品牌的“361校本课程”体系,有效带动了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学校实施“361课程策略”:即逐步形成三大主题、六大措施、一个目标的“润德育人 幸福人生”校本课程体系。

三大主题:

一是陶山主题特色课程(知陶、行陶、成陶)。

(1)主题之一:自然景观--幽栖寺、朝阳洞、西施洞、齐长城、碧霞祠、纯阳宝殿、岱南书院、竹林寺、玉皇洞、植被系列、形成集具陶山風格。

(2)主题之二:人文系列--陶山石刻 民风民俗、村名人名、陶山名人、幽栖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主题之三:实践活动--小导游、陶山泥塑、陶山绘画、摄影、科普宣传、环保、陶山粘画。

二是书香校园主题特色课程。

以经典诗文诵读省课题为依托,积淀传承文化,为学生成功铺路。在全校各年级采取定时间、定指导老师、定活动内容的方式,全面开展诗文诵读以及书法练习等活动,创建师生文刊:《教海拾贝》、《小荷》。

三是社团活动课程。

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社团活动。落实学生社团活动“全员化、走班化、课程化”的要求,通过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标准促进课程实施,使学校社团活动深入开展。

六项措施: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创造性开发、全方位架构、多元化评价、人文性管理。

学校通过强化学习、反思研讨、开发实施、展评促进。使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落到实处。18个社团、周三下午两节连排。

一个目标: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懂礼仪,会学习,有特长”这一教育理想。

开展课程研究以来,2013年10月22日—25日,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年会在肥城召开,我校承担“古迹览胜——陶山”和“商圣范蠡”等课题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2012、201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我校积极引导老师们立足乡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陶山主题特色课程在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在湖屯镇校本课程评选中,有14人次获奖,学校被评为“精品校本课程”先进学校;此外,泰安市特色鲜明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课程资源研发基地、泰安市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评价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