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2018-09-25 06:11尹传清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音乐教学德育

尹传清

摘要:课程改革在新时期不断的推进,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音乐对学生艺术情操、综合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音乐教学;德育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都对本国学生的道德教育制定并实施了措施,而我国在科教治国的前提下,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2010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指出要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所以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采取有效措施来协调统一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课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逝去手段的目的。”这句话指出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我国新课程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开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1.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课堂是素质教育实施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是以课堂学习生活为主,课堂教育不仅可以传授文化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当前我国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多数都是“填鸭式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乏味,引起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由于对进行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德育的真谛领悟不了,也起不到真正的德育的教育作用。

2.有利于解决德育与智育的冲突

当前社会发展过快,导致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90”、“00”、“蜗居”、“啃老”等负面词语频频出现,成为青少年的标签,成为人们热议话题,青少年的不良素质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现象发生的背后原因令人深思。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校和老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德育熏陶。

二音乐课中融入德育的对策

1.提升教师素养

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就是文化基础知识要过硬,音乐教师同样也不例外,当前社会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音乐老师要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更好的促进自己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改变教学单一模式,同时用多元化的手段来将德育知识融入进音乐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艺术,因此教师在扩充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要一切以实践出发,针对性的对班级学生建立一个完备的音乐教学体系,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2.把握教材特点,强化引导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相对于其他科目的特殊性,因此课程学习中要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道德教育渗透方式。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的部分,课程的理论部分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在进行课程的实践部分之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确这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改变某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排斥感。

音乐课程的实践部分项目多种多样,每个章节的训练都有各自的鲜明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制定德育渗透方式。但同时授课教师也应该注意适宜、适度原则,对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应该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同时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学生,稳定学生的情绪,完成任务的同时磨砺学生的心理意志。有目的、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情景中,激发出学生的主观意识,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德育教育的目的。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學,多种活动渗透德育

在音乐学习课堂中,同学们合作学习,不仅要向别人学习,还要为自己学习。这也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1.举办比赛以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都会全力以赴去努力,学生们都会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大家努力完善自己,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一举一动就会展现出来。2.分小组练习,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音乐技能掌握程度差的学生也应该得到尊重,能够与程度较好的学生组队合作,并很快把音乐学习效率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课堂授课营造文明氛围

教师必须真正以爱的名义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教师比语言教学更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朋友,是道德环境的创造者和爱的主人。因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接受和尊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起点和结合点,以达到自然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情感,学会文明礼仪,使知识和道德教育共同进步。课堂教学不仅是音乐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交际能力和创造精神生活的场所。

5.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教育应该正面进行,建立自信心。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由于亲人的过度保护,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形成了依赖心理,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独自解决。再加上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化,所以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可能在学习音乐课程上会更加消极,不自信。因此老师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让学生智力和道德教育共同进步。同时在教育时,也应该去除分别心,不区别对待,不嘲笑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的差别,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鼓励后进学生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

[1]周敏.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下的鉴赏培养与德育渗透问题探析[J].黄河之声,2014(3).

[2]郝卫健.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D].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音乐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