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策略

2018-09-25 06:11冯兴华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冯兴华

摘要:实践表明,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美术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思维,不断培养其发现美、领会美的能力,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始终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所谓的审美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于美的感受的敏感程度,越能够发掘细微的美丽,其审美能力就越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审美能力的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并不相同,但是人们往往通过对美的追求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外貌,以向美靠拢。小学教育作为启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可行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启发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智慧是非常有益的。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美丑观念。人类的发展与对于美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这里的美既是外在的物质美也有内在的精神美,外在的物质美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享受,而内在的精神美则能够潜在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品格,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而对小学生来讲,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求学乃至整个人生都有巨大的作用。

二、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

1.审美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够的主要原因,很多教師仍旧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是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开发和传授,对于能力方面的培养则选择性忽视了,这样单纯的技能的传授是无法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的,只有正确认识审美能力的价值,才有可能开发出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美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和程度即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它是用来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在现实的审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老师不重视探索符合新一代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习惯于使用多种教学设备,不善于营造氛围,不结合实际,只是简单照本宣科,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3.审美能力培养的渠道相对单一

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审美能力才是可取的。在传统的课堂上,由于太过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课堂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致使学生缺乏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意识。而事实证明,参加社会实践才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最好方式,这一点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例如,经常参加各种美术作品创作和比赛的学生,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自信心或是创造力都高于一般学生。

4.审美能力培养的考评机制缺乏

目前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反馈和考评机制的不完善。另外,审美能力内化于心,不是可以拿一个可视性的标准来衡量的。同时,这更加成为各级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借口,最终导致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恶性循环。

三、提高审美能力的策略

1.落实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审美知识直接而关键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儿童并不是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只是审美能力有限,不能够有深度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美,就像他们不能理解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毕加索画的艺术抽象。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更全面的审美理念及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课程有自己的特性,线条、画面、色彩、明暗等都是理解美术所必要的元素,日常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将为孩子们审美能力培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现实是艺术作品的源泉,而艺术作品又是对生活的浓缩与再现。因此,任何艺术作品绝不可能脱离生活的剧本,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状态都是发现美和感受美的有利着手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欣赏一朵花的美,从它花的整个姿态,再进一步观察花的花瓣,色泽的浓淡,花蕊的机理,当然还少不了嗅一嗅它的香味。在这样一个可见、可触、可感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3.鉴赏名作,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意境

就像在学写作文之前,我们会学习众多的名家著作一样。鉴赏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的画面感根据其点、线、面、色彩等组成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每个学生的审美经验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建立也因人而异。小学教育是对学生智力启蒙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美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更好地体验生活。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现美、描写美、表达美,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18周岁之前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重要阶段,18周岁以后,人格将相对稳定和成熟。而8到14周岁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又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义非常重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描写美、抒发美。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无论哪种方式的美,只要做到内心的理解和发现,都可以通过画笔去描写和表达。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课堂教育,更要重视课外教育。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体验自然美和社会美。组织学生登山,体会山的美;组织学生去戏水,体会水的美;组织学生去田间看农民伯伯种地,去工地看工人叔叔盖楼,体会劳动的美;引导学生去找优点和长处,感悟他人身上的美,引导学生把体会和感悟到的美用画笔描写和表达出来,这样的美术作品更真实、更鲜活、更生动、更能陶冶人的情操。

总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示范、提示,特别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情绪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水平。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