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导学”

2018-09-26 11:33袁春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袁春艳

摘 要:学生学习的内在動力、主观能动性在“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摸索与修正,结合学生实际将“问题导学”教学法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实施策略

知识掌握和问题思考有机结合的学习过程才会真正令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获得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占据绝对主导权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会采取填鸭式的知识与方法的灌输,思维被牢牢牵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很难有自主努力的机会和突破,学习能力的发展自然无从谈起。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必须甘愿退居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并以此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有意义的探究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在课间活动刚刚结束、课堂教学刚刚开始的这几分钟难以迅速平静,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参与进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该节课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即使课前准备得再充分也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思维引导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纽带将精心设计的多样化情境巧妙地引进课堂。首先,可以考虑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征进行故事情境的构建,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精彩故事还能在学生心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比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天方夜谭》的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是《天方夜谭》中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奇丽异常并特别富有想象力,大家知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吗?”“《一千零一夜》”“那大家知道这一千零一夜其实是多少个月呢?又是几年?”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使得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发,很自然地对教师提问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学生随着故事走入数学殿堂的同时学习状态也已经得到了调整。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物品设计进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比如,在“千克”和“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对这些熟悉的糖果、书本、文具盒等物品的重量进行猜测,学生往往因为对物品重量尚未形成明确的认知而导致猜测出的数据差异较大,教师此时可以适时激励学生:“本课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大家能在学习之后猜对今天老师列举的物品重量,老师就会有奖励哦!”学生很快会对今天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二、引学新知

学生在新知识的初学阶段往往难以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误解情况也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应对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把握,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中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比如,教师在“百分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可以请学生来列举一下运用百分数表达的实例,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很快做出回答:“我们内衣的含棉量是的100%。”“运动服含棉量是80%。”此时还有学生提出百分数是不带单位的,教师在一一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在屏幕上展示了一组百分数:96.7%、130%、45%、0.00001%、100%,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将这些百分数填在以下小题的横线上:①经著名外科专家李医生手术治疗的患者痊愈率高达________;②某公司近年来经济效益飞速上涨,同比增加________;③假如一件事情基本不可能发生,我们可以将其发生的概率记作________。学生在选择填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了百分数的意义,与实际生活关联的知识学习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疑惑。

小组讨论是引学新知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在接触某一问题时能够很快调动自己的知识系统并迅速找到优化方法,但学生因为认知能力、解题能力的差异往往很难做到,教师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强弱也无法直接探触,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将学生探索问题中的思维碰撞清晰展露,这不仅能够将课堂探究氛围构建得更加融洽,还能使学生之间的讨论更加异彩纷呈。比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的计算这一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租了一辆大客车、一辆小客车出去郊游,两部车分别有33个座位、25个座位,大家知道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吗?”各小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展现出了多种方式,数小棒、算珠算等方式都用了出来,也有学生发现了轻松计算的方法,将25分解成20和5,将33分解成30和3,整十数加起来很轻松,个位数相加也很轻松,很快就得出了58这一结果。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大家的讨论与智慧找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仅对算法的构建过程产生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树立了信心。

三、引导应用实践

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在于实践运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检验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正确与否,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内在需求的手段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重要目标。一般来讲,实践包含基本性、综合性、发展性等多个类别的操作行为。比如在“大小比较”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实践应用:(1)基础性实践:设置数的大小比较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如比较大小:①2.00元与1.5元;②7.35克与7.53克;③0.98米与1.01米;④5.543与5.54。(2)综合性实践:将学生所学知识设计进实际情境中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应用,这是促进学生理解与运用认知的实践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将学校运动会中的比赛图片进行展示并设计问题:学校运动会中的跳高比赛采用了小组制的比赛办法,规定每一组中的前三名能晋级下一轮比赛,小明是该组最后一个跳的,前面同学的跳高成绩分别是1.0米、1.12米、1.2米、1.15米、1.24米、1.18米,大家觉得小明必须跳多高才能保证晋级下一轮比赛呢?(3)发展性实践:教师将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延伸、拓展和设计并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锻炼与提高。比如:有□.□□□和□.□这两个数字且每个空格都不是零,同学们知道这两个数字中哪个更大吗?学生在方格中填入的数字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而且此题没有太多的条件限制,方格中可填数字的情况很多,因此结果也是多样的,学生在这种题目的讨论和交流中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更加有效的理解,思维得到拓展的同时也使“问题导学”的水平层次提升得更高。

四、注重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进行查漏补缺,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强化与总结也往往在反思总结这一环节中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每一节课的结束之前想一想本课所学内容的核心是什么,想一想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是哪一条,想一想今日所学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想一想自己对今日所学是否还心存疑惑等。这几个“想一想”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有效回顾,对自己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能使自己对“问题导学”法的内涵产生新的认识。另外,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合理运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总结、反思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的体验。比如,教师在“倍数特征”这一内容的总结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游戏,要求第一位学生随意说一个小于十的数,紧挨着的学生依次往后数数,但在遇到3或5的倍数、带3或带5的数字时不能说话但用拍手表示,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也对所学知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观能动性在“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和谐课堂氛围中的互学互助也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摸索与修正,结合学生实际将“问题导学”教学法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