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18-09-26 11:14黄彩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學策略认知规律高中物理

黄彩霞

【内容摘要】任何教学若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最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有多好。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将其当作是教学的中心点展开工作。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试着分析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认知规律 高中物理 教學策略

在实际教学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想要取得高质量,就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并结合这一规律分析出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这样所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才会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得预设教学目标能够更加容易实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一种基本思维能力,他们的发展构建都趋近成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由此,教师就一定要将学生的这些基本特点抓住并且深入了解,从而可以将这一种认知规律进行把握。接下来,本文将以鲁科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为例,来探讨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应该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

大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都会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即通过开展提问环节来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上主动性得以激发。因为自身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的缘故,使得学生在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失误或者说偏差。在学生出现这样的认知障碍时,教师要做的便是需要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所产生的错误资源进行灵活的运用。

例如,以“机械能”这个章节的内容为例,这个章节中有提到“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知识,这节知识的主要目的便是带领学生对机械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使他们知道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从而可以让他们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没有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如此一来操作出来的实验结果便出现实验数据不严密的情况。一旦实验数据不够严谨,那么也就不能够再将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出来,从而便使得错误产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看着自己手中的实验数据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的表示,即“机械能守恒定律给我的感觉是错的,因为我所操作出来的实验数据没办法将其证明出来”。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这一疑问进行灵活处理。但是一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直接否定,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如此一来,学生也就更加不敢质疑权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做的便是对学生更加进一步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流程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还需要提示学生注意教师的实验操作方式,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意识他们在操作实验的时候所出现的局限性。一旦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有了认识,那么他们便会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对自身的思维进行更正。当学生对自身偏差的思维进行更正并有了基本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再将这个实验的流程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演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对提问环节进行巧妙设置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一个环节是绝对不可少的,那便是提问环节,但是如何提问则是一个难点。好的提问方式以及问题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性质更加高涨,而且有的时候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教师在提问环节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一旦学生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熟悉或者是有疑虑的地方,那么他们的注意力便会立刻被吸引住,从而激发一种想要立即知道答案的欲望。如此,便会跟随教师的解题思路,一步一步深入的探究、剖析。

例如,以“摩擦力”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对着给小节的内容设计提问环节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的提问方式。即在导入部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随手拿起其一本书将其保持在竖直状态,在看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本书上的时候,便可以适时提问,即“同学们,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倒下或者是掉落?”在提问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在课桌上尝试。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以前并没有直面接触摩擦力,所以一时可能想不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再借助工具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即“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并在玻璃瓶上面涂上润滑油,在按照刚刚的方式尝试,看看结果如何。”在操作了这样的小实验之后,学生便会对“摩擦力”有更深的认识。而基于学生这样认知规律后,教师之后的教学便会更加的顺畅。

三、使学生构建完善物理模型

在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得他们的物理模型的构建可以得到完善。因为在物理教学中会有一些综合性比较高的物理题,要解答这样的一些物理题目,就必须要让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锻炼,从而使他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物理模型。

针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知识,可以构建的物理模型有很多,如“球车模型、传送带模型以及追击模型”之类的。当然,除了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对这样的一些模型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将这样的一些物理模型运用于实践之中。而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学生利用物理模型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从而使得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结语

总的来说,在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对高中物理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对提问环节进行巧妙设置以及使学生构建完善物理模型,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来使得学生的物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柳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管津津.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高中物理深层次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4):59.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學策略认知规律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浅析
多元建构感受方程思想精髓的研究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历史课堂材料教学的策略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