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而动的化学课堂

2018-09-26 11:14王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溴苯红色装置

王飞

在新课改强力推行的现在提出一个新观点不难,一个人坐在家里想想就能想出一堆来,但那样的观点多数是不切实际并难于推广。我的观点从来源上有别于上述类别,将思维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可能的细小的环节,通过这种随机式、无规律和高频率的刺激,让学生形成思维发散和逻辑创建的习惯,而后提出的观点。下面就我所探索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验装置的改进找“契机”

实验是化学的根本,对实验的装置的讨论也很多,书本上装置的简单也为装置改进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施我们的“刺激”。首先提出装置可能的不足,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案,不时的为难一下,提高改进的层次,如果学生不能继续改进可以略加疏导。这种难度层层提升,学生被一次次逼入死角,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一次次的刺激和逻辑创建。例如苏教版选修5中溴苯的制备实验,我提出少量溴蒸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讨论后使用了苯或者CCl4来吸收溴蒸汽,装置中加入了一个洗气瓶。这时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不加装置能办到吗?讨论许久,最终学生提出了CCl4与水同时放入锥形瓶中,并将导管插入CCl4层,这时我顺势讲解了防倒吸的一些原理和手段。

二、问题链设置出“危机”

“质疑”是新课程要求在课堂上体现的一个过程,我认为这很重要,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可以结合实验,合理提出问题,步步紧逼,刺激学生大量思考,形成“思维危机”,而后讨论解决问题。可能时间很短但确实有效。例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我们要检验其产物,会向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预习的学生会知道显红色,因为有碱生成,但结果有很大的意外。此时我们可以与学生讨论红色消失的原因。可以加以引导,如:为什么有红色?如何使红色消失?如果还没结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如果破坏红色形成的条件红色还在吗?最终学生会得出结论:碱消失或者酚酞消失了。我们还可以接着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结论就是水到渠成了。

三、思维培养应“随机”

精心准备的、随时随地的小思考題具有知识的时效性和相关知识的关联对比性,它不同于探究思考题,它能使人感到小问题的轻松与愉悦,在不知不觉之中将思维渐渐打开。而每一次细微的成功都会使学生从中捕获兴趣和自信。例如水与苯混合后怎样区别哪层是苯?问题很小,学生都能积极的说出一些想法,如:加溴水振荡后看颜色、加入水或苯后观察两层液体的改变情况、加入钠观察现象等等。每一种想法的提出后,不管正确与否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调用着自己的储备知识并从中尝试构建关联。再例如讲解溴苯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用溴水、苯和铁能否制取溴苯?学生往往会很快回答:不能。但转念之间就会陷入沉思,最终会想到使用苯萃取出溴再与铁反应。这样的问题会告诉学生一个信号,那就是:凡事没有绝对,遇到事情不能简单的从经验入手,要冷静思考,另辟蹊径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讲题过程留“生机”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发现讲过的习题学生没过多久就又犯错误,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犯过错误又怎么能说永远不会犯错误呢?我们应该要让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当然这绝不是说把学生错误的解法给大家挑毛病,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要先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路,而后把主要错误掺入自己解法中,让错误的思路在课堂重现,当然学生们很快就会让其化作“短命鬼”,不够,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一错再错”、对错交融,设计出一个看似合理担又漏洞百出的解法,让学生去揭发、去修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投入课堂,如果每次我们讲的都无懈可击那么学生就会慢慢变成听课的机器,我们绝不能那样,也没资格那样。当然在新课上也可以施展此“战略”。例如:在讲解粗盐提纯(化学提纯)时,各类药品的加入次序问题,可由学生说出次序,我们可以在过程中肯定他的一些想法,给予鼓励,当结束时,我们稍微提出一两个看似不起眼但却不能忽视的问题。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试剂间的反应,而忽视用量,而用量决定了药品的次序,如此我只要问:如果你是技术员请问各类药品用量如何?最棘手的教学难点就被这么一句不起眼的话堂堂正正的推摆在学生面前。不知死安知生?欲擒故纵。

五、练习题选择要有“心机”

练习题要以递进式题组的形式出现,我喜欢叫它“三级跳”。其实在这方面很多人都提到过的,那就是出题要有梯度,我这里就借用了前辈们的经验,但我更倾向于一题多变,每变相似但不相同,有时连数据都不用变,略加改动即可,这样做我个人认为更容易让学生看出题目问题变化的关节,通过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这类问题。

例如:1molC2H4与Cl2完全加成,再与Cl2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用Cl2多少摩尔?一变:1molC2H4与HCl完全加成,再与Cl2彻底取代,过程中用去Cl2多少摩尔?二变:1molC2H2与HCl完全加成,再与Cl2彻底取代,过程中用去Cl2多少摩尔?如此反复的、微小的改变虽然思维难度不大但对初学有机的学生来说这是很有好处的,能轻易的在这两次的变化中掌握加成与取代、碳碳双键与碳碳三键加成的区别。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溴苯红色装置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混用对工业大麻安全性的室内试验
追忆红色浪漫
轰趴装置指南
辛酰溴苯腈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研究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