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2018-09-26 11:14黄向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核心素养能力

黄向标

【内容摘要】教育部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要求的是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高考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持续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本文以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一课标为例,谈谈地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 资源开发 能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分析

教材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案例,阐述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学会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方法,具备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将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推演到页岩气等矿物资源的开发条件;将田纳西河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推演到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条件;学会阅读图文资料,提取题干中有效地理信息,提出地理问题,并能通过比较、演绎、归纳、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养成辩证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关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构建能源专题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挖掘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地理素养。全国卷注重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现场探究能力”,实际上是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教师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类似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还养成探究的习惯,提高探究的能力。例如,学生通过本课标的学习,能将知识迁移、演绎到新的情境——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案例: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创题)

材料一: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层地层中。四川盆地页岩气储量丰富,页岩气的储层具有低孔隙率与低渗透率的特点,需要高水平的钻井和完井技术。目前国内外对页岩气开采主要采用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基液压裂技术,耗水量大。

材料二: 天然气发电,占地面积小,耗水量小,不需要为环保而追加投资。在许多发达国家,天然气被当作发电的首选燃料。天然气能量转化率高达60%,而燃煤电厂的转化率只有40%-45%。部分发达国家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起始阶段。

1、评价我国四川盆地开发页岩气资源的条件。

2、指出我国四川盆地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与建设火电厂相比,说出建设气电厂的优点。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一各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1)说明我国页岩气的开发对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有何意义。

(2)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起始阶段。请为我国页岩气资源合理开发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有利:页岩气储量大,分布广,资源丰富;国家资金、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大;不利: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技术水平不高。

2、技术难度大;造成该地区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资金不足;成本高,产气率低;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3、运行成本低;燃料转换效率高;耗水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4、意义:(1)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降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缓解天然气供应不足;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建议:(2)加大勘探力度;提高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加强页岩气配套管网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三、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地理实践。例如,为更好的落实本节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所在地区的资源开发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考察晋江市金井镇风能发电站。实地考察风能电站开发的区位条件;利用空气风速计实地测风速;分析晋江市金井镇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等。作为高三的学生,可结合晋江市产业活动对能源的需求数据,分析其市场需求量;结合晋江市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评价风能电站建设中的不利条件,以及如何实现风能资源的持续开发等。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强化地理基本原理的应用,做到學以致用,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思想贯彻国家意图。试题中融入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以地理学的视角关注地理本质东西,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体现“一点四面”的要求。案例选择时,应选取学生熟悉或贴近生活的情境或案例,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要关注地理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学习内容的经典性、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教法,2015(9):40-48.

[2] 刘泽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构成的教学设计探究 [J],2016(13);6-9.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核心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