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CC范式的初中物理复习课观察

2018-09-26 11:14张永强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

张永强

【内容摘要】基于LICC范式观察初中物理复习课,以《物态变化复习》一课为例,从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配置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良好的教师指导和呈示,以及可视化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等维度观测与分析课堂效果。探讨如何从强化课型意识、设置教学目标、提升课堂参与、建立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升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LICC范式 课堂观察 初中物理复习课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一种常见的教学课型。每一新知识点的教学都需要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常常以即时反馈的形式出现,每完成一个单元教学都需要一两节课的復习与整理,即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一学期课程结束是都会安排一至两周的学期总复习,初中学生临近毕业时还有近一学期的系统整理复习。复习课作为一种基本课型,既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但何善亮教授认为目前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复习课教学的课型意识;(2)学生卷入复习课教学的程度不深;(3)复习目标、内容、方式之间的匹配失谐;(4)复习课教学与发展性评价相互背离。那如何从教师的角度改进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基于证据、技术与合作的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好方法,它指向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评判课堂教学活动,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提出可行的教学改进建议。

一、理论思考

当前教学一线的课堂观察现状为教师参与同伴间的听评课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究其原因,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鉴于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去专业”现象,崔允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实践,提出了适合我国本土课堂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该范式提出了课堂观察的4维度20视角68个观察点,四维度为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图1)。LICC范式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任职地图和一个实用的研究框架。LICC范式认为将课堂观察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其基本操作步骤有三步: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者之间的关系(图2)。

二、实践范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研究选取的被观察者欧阳老师为深圳市龙岗区优秀青年教师,有6年教龄,先后多次承担市区两级示范课,现为龙岗区初中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其授课内容为《物态变化复习》,为备战中考的系统整理复习课。观察者为《关于初中物理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课题组的3名成员。遵循可观察、可记录的原则,课前授课教师和观察者共同开发出课堂观察量表,便于记录。

(二)观察维度的确定

本节课为中考第一轮系统复习课,在教学设计时运用了可视化的思想,创设教与学的知识可视化情境,有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突破复习课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本次课堂观察重点研究教师行为对复习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影响。课前会议中结合讨论,将观察维度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达成;(2)课程性质·环节&资源;(3)教师教学·呈示&指导。为方便观察记录,将课程性质维度的资源视角和教师教学维度的环节视角相整合。

(三)量表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达成

本节课为中考系统复习课,故教学目标的设定按《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设定,教师将教学目标表述为4点,其中前三点为知识目标,第四点为方法目标,其能力要求等级分别为了解认识和理解。依据LICC范式的要求,我们通过收集学生达成目标的证据,从学生回答情况、课堂练习设置、练习正误率等方面综合记录目标达成情况。

从量表的课堂记录情况发现:(1)教师上课第一时间用PPT展示的方式呈现预设的知识目标,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学目标均为预设目标,说明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深圳市中考要求;(2)达成时长与目标能力等级成正比,分配62.8%的时间达成“理解”目标能力等级;(3)整节课学生表现积极,回答预设题目(PPT展示)的正确率较高,课堂练习的正确率较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说明教师熟悉系统复习课的目标设定,上课第一时间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力求学生明确复习任务,保证整节复习课的效率。应该说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复习目标。

2.课程性质·环节与资源

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呈现丰富的课堂资源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限于观察条件我们用定性描述的方式予以记录。定性描述依次记录各教学环节所用资源、所用时间、讲解方式及创新性,并通过观察学生对资源的反应、目标达成情况及其学习行为来考察资源的有效性。

“课程资源·资源”观察量表记录情况表明:(1)就资源配置而言,第三环节、第五环节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两种资源,并尽可能选择了思维导图、框架图、微课、码书等可视化的方式予以呈现;(2)资源与讲解配合,讲解以师生问答和讨论展示为主,师生讲解过程中注重板书板画、典型图的应用,将抽象的知识显性化,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提问时注意设置梯度问题,擅长启发引导;(3)资源创新性突出,充分应用了微课、码书等信息化资源,很好地展示了复习中常遇到但生活中不容易观察的场景。(4)学生对各资源均反应良好,能按照预先设置的习题资源迅速构建化起“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体现出本节课所配置的资源在复习课中的支架作用;(5)在资源呈现上,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针对性强有所侧重,其中,难点突破所用时间所占比重突出,达到了62.67%。但还有改进的空间:“环节三·沸腾”中视频与图片的内容重复,可简化重复呈现的资源,使教学环节更紧凑。

3.教师教学·呈现&指导

观察量表记录情况表明:(1)呈示方式多样,既有传统的板书,又有已经普及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还有最新信息化的工具,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2)教师走动情况较多,充分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3)指导方式中示范、提示难点的方式运用较多,指导对象以集体指导为主,充分体现了复习课“回顾与整理”的特点;(4)重要结论呈现方式有新意,以图为主,以自编口诀为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但我们认为板书设计还有提升的空间,应清晰地呈现出复习的主线。

(四)总体结论

经课后会议总结,我们对本节课的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每一教学环节学生都清楚学习任务,目标达成度高;(2)教师准备充分,资源配置新颖多样;(3)教师呈示、指导方式合理,符合复习课特点;(4)应减少重复配置的资源、优化板书设计。

三、对复习课教学的建议

在现行学制下,絕大多数学校会在中考前组织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整理复习,如何提高系统复习的效率,如何避免复习陷入简单、枯燥的重复,笔者基于系统的课堂观察,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课型意识,梳理课型流程

应改变复习课随意性强、焦点不集中的现状,梳理出适用大多数复习课流程,如笔者结合科组集体智慧,建立了“明确复习目标——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独立完成复习题目(复习题目按难度分为A、B组)——教师巡视(批改、搜集问题及个别辅导)——教师展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学生间互助,解决个性问题——教师讲解共性问题”的六步流程。复习课一开始学生就明确复习目标,整节课的复习活动围绕复习目标展开,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小范围互动解决个性问题,避免学力稍弱的学生疑难点长期积累,也过滤出了共性问题,全班大范围解决,这样就能解决“学生掌握的反复讲,学生不会的没提到”的低效问题,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相较于用“大水漫灌”有很大的进步。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一种怪现象,八年级课堂人人争先,整齐一片,九年级复习课堂人人低头,睡倒一片。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越来越低,低效无趣的课堂让学生渐渐地疏远了物理。所以在复习课设计中应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复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节课“二次复习,可视化突破”的设计值得借鉴,在课前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初步系统化,即一次复习,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随机安排学生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思维导图,其余学生质疑补充,做到知识点全覆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二次复习。将预设的重难点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过滤出的共性问题运用可视化语言加以突破,如用板画、视频、图片、实物、实验等可视化方式将抽象问题显性化,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渗透可视化方法,培养学生可视化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设置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

一是要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正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多层次的,既要有针对学优生的目标,也要有针对学困生的目标,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二是资源配置要多样化、差异化。如改变用试卷铺满课堂的情况,要配置好思维导图、微课视频、智慧课堂系统等工具,也可以用学生讲解的形式;再如习题的设置要分层,既要让学优生吃饱,又不能让学困生畏难。三是指导方式多样化,复习课堂应避免教师长时间、没有重点的讲解,既要有共性问题的集体指导更要有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可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个性问题。复习课堂不是一片安静,是动静合理转换的课堂。四是要及时解决好生成性问题,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还具有生长的特点,要利用好生成性资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怎样的复习课才是一堂好的复习课呢?应该建立操作性强、发展性的判断标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用以下标准来判断:1.学生知识系统化是否有进展;2.学生知识盲点是否有突破;3.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是否有提高;4.教师讲解是否要有针对性;5.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提高。五项标准是递进的关系,前四项标准的落实会带来第五项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以上判断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物理思维的各个方面。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复习课有普遍适用的流程,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在标准的指引下合理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复习效率会有答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7-40.

[2]崔允郭.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5):79-83.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天成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LICC模式评析
基于课堂观察的“问”
中外教师在高职外语合作教学中的和而不同
此处有声胜无声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