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8-09-26 11:14李莹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塞北教室课文

李莹华

【内容摘要】这是一篇教学案例。临时生成的课堂,却起到了意想不到效果。通过作者的反思,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改变一下教学方式也能令人获得惊喜。只要心里有学生,兴趣就一定能调动起来。

【关键词】唱 说 雪 兴趣

一个炎热夏天早上的第四节课,我准备按计划给学生上《雪》这篇课文。

一走进教室就看到许多学生伏睡在课桌上。“起立”、“坐下”礼毕。一些学生伸着懒腰说:“老师,我们太困了,这节课别上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说点别的吧”。我想:这几天,我因事请了假,耽搁了几节语文课,若不赶紧上课怎么赶上教学进度;可是学生这种情况又怎么能学好课文呢?怎么办?停顿了一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唱首歌好吗?”话音一落,学生们齐声地喊:“好!”,我说:“同学们认真地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于是,我放开喉咙,声情并茂地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唱歌可是我的爱好和强项,歌声一停,教室里顿时响起爆竹般的掌声:“好,再来一首。”接着,我笑着说:“再来一首有的是机会;现在请回答我,我唱的是什么内容?”学生齐声回答:“塞北的雪”,“塞北的雪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静思着,一时回答不上来,同桌的有点议论。过了一会儿,我说:“咱们班有哪个同学会唱这首歌,再唱一遍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推荐着,不久,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唱,”于是,这位女同学又把这首歌唱了一遍。接着我又问:“塞北的雪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马上抢答:“玉白”、“轻盈”、“飘逸”、“奉献精神” ……看到学生这种活跃热烈的气氛,我顺口就问:“那南方的雪又有什么特征?”问题把学生难住了,有的学生朝上看着什么,有的嘴里咕嘟着什么。有的学生说:“南方的雪没见过,说不上来,”“是啊,我们哪里见过南方的雪”,“电视里见过”,“是见过,可怎么知是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教室内一时喧闹起来。待学生平静下来,我说:“好,现在就说同学们熟悉的,说说你熟悉的咏雪的诗句或带有雪字的成语。”这一话题又一次把学生的情绪激活起来,你一言,我一句,他一语,说了一大堆。时间过得真快,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这时,我有意地把学生带进课文:“同学们还是对南方的雪不太了解,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接着,同学们把课文《雪》读了一遍,读得那么起劲,随后,又是一番议论……

下课了,走在走廊上,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的歌唱得很捧”,有的说:“这节课我很感興趣,”也有的说:“这样的课,多上几节才好。”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抒情散文,首次选入中学教材,编排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虽篇幅不长,但内容蕴意深奥。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偏离,要使学生真正学懂这篇课文,需要教师的一番讲解工夫。我原计划按朗读、感悟、赏析、拓展几个环节教学这篇课文,结果,课堂上的实际情况,不得不使我改变计划,投学生所好。

我们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所收的生源是可以被列入“慢”班的学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课文情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这堂课,或许未能按教学计划展开各个教学环节而缺乏完整,或许有未在课文上花时间而让学生对课文不把握之嫌,但是,我不忍心强迫学生在不愿意的情况之下,跟着老师亦步亦趋,钻进老师设计好的“圈套”。至少我应该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是尊重他们的,是为他们利益着想的,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学生快乐,我也很快乐。第二课时自然步入了正轨:对文本的赏析。

本人认为:这一堂课的可谈之处主要有四:1、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2、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一反既往,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4、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兴趣中说话训练。本堂课,随机选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内容与课文《雪》恰好有相通之处,学生在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的熏陶中,领悟塞北的雪的特征,在唱、说的兴趣中感受语文课带来的快乐。也使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心里有学生,兴趣就一定能调动起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中学)

猜你喜欢
塞北教室课文
“313”教室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塞北月色美
四天三夜 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探塞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忆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