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大世界

2018-09-26 11:14王焱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议论文微课

王焱焱

“真好!有了它,孩子回家就看,我不仅省了家教钱,还更省心。”

“真好!今天它里面有动画呢,虽然全是文言文,我拖动反复看了两遍就懂了,掩耳盗铃的那个人真笨,我可不能像他一样。”

“真好!自从用它上课,我再也不用耽误课堂宝贵的时间,一遍遍的讲解最基础的知识,我把课堂重点放在关注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一对一'就是扎实,就是有效啊。”

“真好!张老师,这个知识点你讲解到位,背景画面也优美,比我在班里说的更透彻,学生更容易接受,你把它发给我呗,让我们班的学生也学习学习。”

现在,校园里、家校群里都在谈论着“它”,那“它”是什么呢?

没错,它就是引起教育界大变革的“微课”!微课,一种以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

那么微课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呢?

一、有效预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农村中学来说,多数家长为当地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在家无法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制作预习类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筛选出学习重难点的双重功能。比如在教授议论文之前,教师可以制作关于议论文小知识的微课: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论据分类等等。这样形成一个微课系列。当学生开始学习议论文的时候,已经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议论文知识,对这一领域不再是一片空白,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除了知识类的讲解之外,微课还可以提供与文本有关的写作背景或者是文学常识,初步感受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感同身受,为下一步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微课中要求去读准字音,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通过一项项递进式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学习,一步步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突破重点,精准攻克知识壁垒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对重难点的教授,而班级学生众多,并且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掌握速度各不相同,教师很难精准的辅导每一个学生,按照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来定位整个课堂,只能是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来进行讲解,所以往往一节课上下来,就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优生提高难,学困生倦怠情绪重,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微课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的特点就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讲解,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并且能够随时暂定,反复播放,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理解,从而真正的掌握,攻克知识的重难点。

三、学会合作,真正享受学习乐趣

通过课前教师投放的微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需要教学的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对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也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小组内就可以更充分地经历表达、展示、交流和论辩。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部分后进生或是不够自信、不擅表达的学生被课堂边缘化的问题,从而关注到了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种同伴间的合作从“微课”学习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同伴之间分工明确,同学们会通过班级群里进行线上交流、分工,你查阅资料,我寻找写作背景,他作相关比较……进入课堂后,大家的任务更明确,目标更专一,展示更充分,学习热情更高涨,合作更高效。

四、扩大视野,丰厚学生知识储备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本有限,语文生活无限,及时的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

比如我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苏州园林》一文,本篇为说明文,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很多学生并没去过苏州园林,单凭阅读文本,有部分学生无法明白苏州园林的布局及其特征。如果播放整个园林的介绍片,时间又过长,因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关于《苏州园林》的微课,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文本中“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同时,我运用文中的语句,作为解说词插入微视频之中,将画面文本融于一体。学生不仅欣赏了苏州园林的图画视频,而且从文中寻找相对应的景色描写,来体会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观看视频增加了学生对园林景色的实体感受,又经过文本分析、解说等过程,学生较为容易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特点,切实感受到了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人们在无“微”不至的时代里,脱离信息发展孤立生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更需要从细微末节入手,努力做到见微识远,以微知著,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将一个个知识点高度的浓缩或富有创意的展现,用积聚能量的小微课,为农村学生展现精彩的大世界!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4]廖颖.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议论文微课
议论文阅读专练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议论文”写作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