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初探

2018-09-26 11:14吴文茂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区域探究

吴文茂

【内容摘要】探究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上具有传统学习方法无法比拟的特殊效应,不是可有可无的。同时,课程标准中对探究式学习有明确要求。地理学科具备的综合性、地域性、思维性等特点为探究式学习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实践基础和方法基础。本文就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初步探索,以便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创新精神 地理 实践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和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会了一定地理知识,发展了分析思维,但很少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长期得不到发展,以至于一些“优等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表现平庸、缺少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特点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一、实施探究式学习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及质量标准,就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战略的最好体现。同时,新一轮高考改革自2014年起在上海、浙江两地试点之后,即将在全国全面铺开,其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命题原则等方面无不体现“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所以,今后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必须围绕“核心素养”而进行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实施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地理学科具备的综合性、地域性、思维性等特点为探究式学习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实践基础和方法基础。《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具体内容和要求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識和欣赏地理环境。”

这四个层面的核心素养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教师和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教师必须围绕课题,精心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是课堂进行探究活动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和关键环节,可起到挈纲引领作用。有道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这里的问题必须是老师规划好去探究哪方面的知识,或者由学生自主讨论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未必整节课都使用。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组织是关键

一方面,在教室里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好学生。一般刚开始这样的学习活动,可能有的学生受到常规性学习的约束,对探究式学习不习惯,出现散漫、无动于衷的样子,学生也可能对自己能力有所顾忌而表现出不很乐观的态度等现象发生,此时教师要大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激励、支持和信任。要讲清楚其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所以最好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各小组一般5-10人不等,遵循男女生搭配、班干部分散等原则。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比较好。

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组织学生野外活动,教师征得学校的同意,可以利用恰当的时间到近郊典型的地域去活动。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切实落实到位难度较大,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当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比如,观念要改变,思路要创新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地理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研信息专号》第Ⅰ期 2002.

[2] 褚亚平. 地理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3]教育部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标标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康辉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区域探究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