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8-09-27 10:49洪霞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生活经验数学课堂教学

洪霞

摘要: 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生活化情境 生活教育资源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能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一、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养成随时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每天上课前两分钟由学生分享自己的日记内容。

二、創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

老师在上课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创设直观性情境、创设描述性情、境创设欣赏性情境。课上练习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习题情境,体会学有所用。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平均数的应用》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让三名男生、三名女生拍球比赛,比较哪个小组获胜,并说明理由。接着老师加入刚才失败小组的行列,再次进行比赛,记录下拍球次数以后请学生再次进行比较哪个小组获胜,并说明理由。这时,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大家各说各的理由,互不相让。老师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告诉学生: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 “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欣赏美丽图片的同时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挖掘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资源。

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效地挖掘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源,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合理地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资源。

1.从教材中挖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篮球运动员姚明引入新课:姚明身高224厘米,腿长146厘米,那姚明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一步大概有多远呢?很高枯燥的内容就这样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学生不但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新的学习中,同时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并使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做法:

(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如在教学“编码”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街道、家里、校园等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编码的数,学生汇报时,有的是街上看到的汽车牌照,有的是从校园的自行车上找到的钢印码,有的是从商店里看到的包装袋上条形码,还有的则是从家长的身份证上看见的身份证号码等。学生充分理解到只要你是有心人,那么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内的数学素材,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其他还有像空间位置、统计方面均可找到合适的数学素材。

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学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李永桃《论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编制原则与途径》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生活经验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