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2018-09-27 10:49刘延丽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延丽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有效地融人本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全新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深度学习的探索、琢磨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要求老师带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的积极参与,从中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深入有效的学习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深入学习,老师应在教学中多方面入手,如:创设生活情境、依据学生的认知状态授课、注重学生课余生活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去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秉承这样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本知识,多思考、多研究、多探索,从而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局限,见识、认知水平较低,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要渠道。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课本中的定义、概念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旦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就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让学生结合身边的长方形物体进行思考、计算,如:作业本,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份作业本的周长?学生纷纷表示用尺子量然后各边相加,我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然后又引导学生计算其它长方形的周长,如:课本、文具盒等,学生不停地测量、计算后,有了一定的数据资料,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长方形的两长、两宽分别相等,于是自然也就得出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及计算公式?由于学生对长方形的理解透彻,所以测量一次正方形后便得到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亲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也能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状态授课,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深度发展

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接受能力也不同,往往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进行授课,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深入发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而数学概念语言的专业化和简洁化,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因此,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感到有趣而且简单,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妈妈让你去买冰激凌,你买了5根5块的和5根10塊的,一共花了多少钱?并列出算式。学生经过思考后,写出了两种算式分别是:5×10+5×5=75(块);5×(10+5)=75(块)都很容易算出答案,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式子的计算方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呢?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积极地进行思考、讨论,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授课,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三、注重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数学深度渗透生活实际

小学生处于贪玩好动的时期,老师应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讲故事、唱歌等方式,让学生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后,得到调整和放松。而且老师可以在活动中穿插数学知识,以加深巩固知识点,还可以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减少抵触心理甚至让学生喜欢钻研数学。可以说,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应在课余生活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观察生活,从中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来促进数学知识深入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为了巩固课堂的教学知识,促进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生活化,我用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有人问周总理“你们国家有多少钱啊?”总理回答到“我们国家只有十八块八角八分钱。”(因为当时我国发行的人民币只有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这些币值)。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国家现在有国家有多少钱啊?怎么算出来的呢?这个问题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动笔思考,回忆课堂上讲过的币值,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可见,在课余时间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感知数学生活化的表现,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想法讲解知识内容,让学生有意无意的进行深入学习。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有趣,以做到更深入的系统学习,从而乐于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最终达到一个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构建新型数学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抛“砖”方能引“玉”——谈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

[2]金陵.翻转课堂:法贵专一,水到渠成——读《微课程教学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想到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