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材施教

2018-09-27 10:49孙亚茹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孙亚茹

摘要:因材施教思想是由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的,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但是这个思想也常常是一个新的话题。因为,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难以实施,因而常常得不到重视。不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因材施教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也越来越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因为,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差异性分析,进而可以更好的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引导,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因材施教 教育理论

具备因材施教思想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分析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因材施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吻合,还具有相当丰富的现代内涵,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与因材施教思想结合,可以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育方式中“一刀切”现象,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因材施教。

1、分层次设立教学目标

学生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但是如果教师设立的目标不合理,或大或小,那么都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时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思想,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真正有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制定教学目标既要从教学大纲和教材出发,还要从各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出发去考虑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恰当的、全面的。

例如:在学习《马拉松的故事》时,我可以制定这样的目标:

(1)阅读全文,了解马拉松赛跑的由来,明白人们称运动优胜者是“最伟大的运动员”的真实含义。

(2)深刻体会雅典英雄菲迪皮茨的爱国精神。

题目(1)是本篇课文需要全体学生掌握的重点,而题目(2)是难点部分学生可以達到,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在提问时,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题目(1),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题目(2)。这样做,既可以让差生不至于气馁,也能让优等生得到训练。可见,通过因材施教思想制定学习目标,可以充分考虑到各层学生的实际而制定,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强信心,并有所发展。

2、对学生分层进行指导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中的问答就很容易变成老师和优等生之间的对话。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就会懒于思考,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以课前预习检测来举例子。

例如:考察《看不见的爱》的预习情况,就可以给出三道习题。

(1)认新字词的发音。

(2)朗诵全文。

(3)看不见的爱指的是什么?

问题(1)主要用来提问中下等生,因为字词的发音是教学大纲里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而且相对简单,所以只要中下层次的学生通过了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了,如果有没有通过的,或有学生认为自己还有所不足,就要进行及时补救,以免留下更大的隐患。问题(2)让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字词方面问题不大,而且也可以带动中下层次的学生。问题(3)应该先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优等生回答,最后进行交流。分层次指导是从因材施教思想出发,通过个别带动全体,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3、在课堂提问中,难易问题互现

在课堂中,教师总是会向学生提问,如果问题的难度总是过高,就会超过差生的接受能力,如果问题的难度过低,又会影响到优等生成绩的上升,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以因材施教思想为核心,难易问题互现,既要照顾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也要考虑到优等生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发展的局面。

例如:在学习《乞丐和女主人》时,可以提问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外貌描写?

(2)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3)“怔住了”、“喉结上下滑动”以及乞丐搬砖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提高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1)和问题(2)可以用来向成绩较差或成绩中等的学生提问,而问题(3)则主要向优等生提问。这样做,不仅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巩固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可见,难易问题互现也是因材施教思想实施的重要保障。

除了在课堂中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思想,在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上也要因人而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力量。”所以,教师在面对中下生应该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对中上等生的要求就应该稍高,不能让他们骄傲。但是,不管是那类学生出现错误,教师都应该及时纠正。总之,在因材施教思想的指引下,要激发各类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从而推动各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雪霞.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47.

[2]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8):200.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