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 助推黔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访黔南州政协主席、《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编著魏明禄

2018-09-28 09:04陈跃华周芸吉刘彦青
贵茶 2018年4期
关键词:毛尖都匀黔南

文-陈跃华 周芸吉 刘彦青

记者:黔南州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茶文化底蕴深厚。如今,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黔南茶以其形美香高、味醇爽口、汤色明净的优良品质享誉海内外。请介绍一下“都匀毛尖”的品牌历史以及未来黔南茶产业的谋划发展。

魏明禄:追本溯源,黔南茶拥有厚重悠久的历史。有进贡明朝朱元璋皇帝的散茶;有导致“罢造龙团”开始生产散茶的史记;有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并保存完好的清朝乾隆时期所立的“贡茶碑”遗存;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的荣誉;有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都匀毛尖的殊荣……可以说黔南茶身披着无数历史的光环。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黔南茶代表之一,都匀毛尖已有上百年的品牌历史。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对于都匀毛尖,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这成为了黔南州继续做大做优茶产业的最强动力。

茶产业一直是黔南州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黔南州茶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茶园面积突破161万亩,惠及全州所有县(市),无论是种植面积、加工技术、品牌价值、产品质量,还是产业带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在国内茶叶主产区中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16年,中国品牌促进会对“都匀毛尖”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为211.49亿元,位列全国茶类第四;2017年,都匀毛尖获得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黔南州茶产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浪潮中,紧扣“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时代主题,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打造,让都匀毛尖这个百年老品牌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在市场高度繁荣的当下,黔南州茶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运用商业的眼光和理念,全局谋划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魏明禄(左二)和调研组一起分析样本茶树特征

记者:“起步——成长——成熟——衰退”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周期,只有充分认识这一周期规律,未雨绸缪才能有效防控风险,延长生命周期,茶产业也不例外。请问未来黔南州茶产业将如何做好转型升级?

魏明禄:当前,黔南州茶产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但从产量、质量、品牌、特色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来看,压力与机遇并存。

我通过调研发现,都匀毛尖整个市场存在一些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现象。例如部分茶区认识有偏差,发展不平衡;管理粗放,茶园效益低;大量引种,难有特色性;加工质量不稳定、产品易代替和复制等问题。

所以我认为,都匀毛尖的品牌价值必须要得到提升。要加强基础研究、精准营销提高效益、强化基地建设夯实基础、丰富文化活动提升品牌内涵、推动茶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优化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标准化上;要对企业和茶农进行系统培训,严格规范加工和采摘标准。在公信力建设上;要建立官网,进行公信力认证,建立数据库,实现全程可追溯。在文化氛围营造上;要全方位体现黔南少数民族风情,体现黔南州多彩丰富的茶文化。在生产力方面,要加强茶园管护,严格安全防线,提高茶园下树率,提升加工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在品牌塑造上,要加强宣传力度,精准定位,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记者:我们都知道,品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它有着不可复制性。任何品牌想要做大做强,都必须表现出它的差异性、唯一性和独特性。请问黔南茶的品牌特色如何体现?

魏明禄:品牌既是商品本身的“烙印”。有的品牌可以成为百年老店甚至千年老店,它的“烙印”已经不在商品本身,而是烙在了人们的心里。而有的品牌只是昙花一现,未经风雨便不留痕迹。为什么有些企业或产品性质非常相似,但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品牌的不可复制性。“特色”才是品牌的“不败秘诀”,真正的品牌都凝练、积淀了其独特的品牌文化。我虽不是茶学出身,但是早已观察到茶产业的品牌现象,开始思考并付之于行动。

黔南茶种质资源丰富,都匀毛尖品牌历史悠久,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提升黔南茶产业品牌,第一就要做种质资源、做特色,让“都匀毛尖”这个品牌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如大红袍,它的“高端”就是源于原生种质的稀缺性。其次要摸排黔南的茶资源,它们的理化指标各有什么优势。如黔南有两种近缘植物,金花茶和六堡茶,这些近缘植物说明黔南州茶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化验对比其氨基酸、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然后选出黔南的优质茶种,再将这些茶苗逐步投入市场。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按照科研规律来办,这急不得,但也等不得。综上所述,可以说现在抓种质资源普查应用是正当时,所以这就是《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创作意图。聚焦种质资源的研究,把基因库建立起来,选育出优质的品种,在全省的范围内推广,打好黔茶品牌,这个非常有意义。

采访后记:

2011年调至黔南工作后,魏明禄了解到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产业链中涉及的行业较多。于是开始走访和调研各大茶产区,通过调研收集数据和样本信息,做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说《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问世,凝结着魏明禄和调研团队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如果把《黔南种质资源》作为资料文献,其贡献在于,第一,将黔南茶树的种质资源进行摸排和记录。黔南所有的茶类植物信息在《黔南种质资源》里都有据可寻,从“全”的角度来说,基本做到全覆盖;第二,对种质资源进行生化样分析,在指标上得到了系统的数据,这对茶叶加工有现实作用;第三是创新性地推行建资源谱,目的是为了保留濒临灭绝的茶树种,并规范了具体保护的方法和范围。

如果把《黔南种质资源》作为行业指导书籍,其对黔南茶产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是可供茶产业做基础研究,第二是指导本地优良茶树种质的培养和选育,第三是给消费者在购茶及喝茶上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毛尖都匀黔南
那一刻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