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直播+农业”

2018-09-28 07:23周振兴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农技农产品互联网+

徐 鑫 周振兴/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微信订阅号每个工作日向您推送即时且有价值的“三农”图文消息、视频、评论文章,敬请扫描杂志封面下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jsncjj1984进行关注,还能与编辑在线互动哦!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大众社交与传媒流行趋势,风头正劲,互联网直播也逐渐融入农业领域,在农技推广、农产品品牌与电商营销等领域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农业服务新风尚。

“直播+农业”已成为农技推广与品牌营销新路径

拓展了农技推广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逐步成为农民群众的“新工具”。基于移动网络的“农技直播”综合了广播、电视、图文的优点,推广覆盖面广、效率高。今年6月,省农委宣教中心以“江苏农业”微信公众号、爱农易APP平台为载体,对“轮、控、改、替”设施瓜菜全程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观摩会进行全程直播,半小时就吸引了三千多人在线观看,1个月内超过1.5万人观看,远超传统现场观摩会的观摩效果。

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客户线下体验是农产品电商营销的新趋势。“直播+农业电商”模式,更加精准地服务消费者,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农产品品牌及企业背后的创业故事,在实践中已充分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主播对农产品原产地种植、采摘、包装、品尝等全过程的在线展示、体验式讲解,客观真实地将产品质量、特色甚至是口味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建立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通过答疑解惑、在线下单,拉近消费者距离,营造购物氛围,激发观众购买欲望,促进农产品销售。沭阳县新河镇有近300人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花木,2017年网销额达15.6亿元。

拓展了农业产业展示载体。虚拟实景技术(VR)是农业直播技术的延伸,“VR+直播”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场景复现、作物从小到大的动态与连续场景切换,在直播之外,可仔细观摩作物品种、技术、装备的差异。通过“VR+直播”,更好地将前沿的视听技术与虚拟实景技术融合,通过虚拟场景、品种、技术、农业机械、农资产品的现场,大大节省观摩现场与会议成本,使农技推广更有现场感、综合性。在2017年10月首届中国·南京蔬菜种业博览会上,通过应用“农业+直播+VR”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平台,种植大户、技术人员未到现场也能通过手机、网络身临其境进行参观观摩,开幕式当天近万人通过VR平台观看种博会蔬菜品种在线展示。VR在农业旅游应用也崭露头角,农庄VR全景展示开启了休闲观光农业宣传的新篇章。

“直播+农业”发展尚存制约因素

运行机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国各类直播平台有300家左右,但农业直播平台寥寥无几,已开设的平台覆盖面不广,政策扶持、队伍建设、宣传推广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政府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作仍倾向召开现场观摩会,选择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进行新闻宣传,对开展直播宣传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江苏农技推广直播应用探索在国内尚属首创。

直播平台有待推广。首先,互联网直播多以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但现阶段,市县农业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量不大,覆盖面不广,省里已有的一些涉农APP下载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培育大平台、大载体。其次,农产品电商直播竞争激烈,具有较高知名度及客户流量的寡头电商平台,多设有粉丝数、销售额、认证费用等层层限制,对经营户而言,门槛较高,而自建中小平台流量少,又难以见效。再次,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wifi覆盖率低,4G流量资费高,也影响了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

内容质量有待提高。农业直播对主播素质要求较高,同时需具备较强的农业专业知识与新闻传播素养,善于引导被采访对象,能够应对直播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紧缺,致使不少涉农直播存在内容趋同、质量不高的困境,部分直播节目缺乏专业性、独创性及特色服务,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另外,出于对关注度、销量等利润的追求,部分商家在电商直播中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

“直播+农业”发展潜力无限

建立一批“省级+市级”融合平台。做好现有平台的建设与监管,让更多的农技人员、种植大户订阅省市农委微信公众号,扩大农技耘、爱农易APP等平台的宣传力度,尽可能增加推广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争取村庄集聚区wifi全覆盖。创新农民技术培训方式,引导支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作微视频,作为直播技术平台的重要补充。

做好选题策划与队伍建设。鼓励引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教单位在组织农业技术观摩时,利用省市农委微信公众号及APP进行直播,结合现场观摩、专家讲课、政策发布、农业会展等活动,积极应用图文与视频在线直播、微视频、VR等新兴传播手段,丰富直播内容。加大对农业直播团队的培育力度,做好内容策划及热点营造,丰富节目题材,在取景拍摄、语言表达、营销推广等方面注重专业性、准确性,全程把控,生产原创、优质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完善推广形式及后续服务。加强省、市级农业信息网络、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大型平台的推广力度,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互动形式回馈粉丝,增强用户粘性,提高平台知名度。同时,加强对农民应用网络直播的宣传引导,开展流量定向补助。联合通讯运营商对使用直播平台的农民用户推出流量优惠套餐,提高农民使用新媒体工具看视频、录直播、查阅农业信息、寻找订单、进行农产品买卖的能力,真正让农民用得起、学得会、得实惠。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传统思维,加快技术革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微视频、直播、VR等技术合成,建设永不落幕的品种、技术、模式、装备展示厅,将最佳技术样板全方位展示给农民。在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农庄,通过“直播+VR”,向市民展现乡村与农庄风采。在“三园两区一体”建设过程中,将互联网、物联网、监控、溯源等手段有机结合,实现7×24小时直播生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通过“初级农产品+直播+稻虾、稻蟹、稻鱼共作+农业众筹”模式,促进口碑传播、人人营销,提升苏米品牌形象,实现农产品增值。□[2018年8月21日微信发送]

展会直播现场

猜你喜欢
农技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