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民 增添新活力

2018-09-28 07:23李国军江苏省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宝应县农民培训

李国军 李 峰/江苏省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 峰/宝应县政府办公室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的有效手段,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江苏省宝应县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集聚优势资源,形成以县农广校为主阵地,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基地的“三位一体、一主多元”培训体系,满足了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

按需下单满足农民多元化培训需求

从产业看,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业产业。围绕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农艺工、蔬菜园艺工、农业技术员、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员、畜禽养殖员、乡村动物防疫员等相关专业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4.6万人,培训率45.2%。

从内容看,基本包含了产业链各环节。全县70%以上的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运作与拓展、品牌建设、农业政策等方面知识不足,导致视野不宽、观念不新,有的还存在跟风投资现象,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培训课程设置以原有的技术课程为基础,增设销售等公共课程。以农艺工专业培训为例,共开设各类课程10门,其中技术课程7门,此外增设“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公共基础课程3门。

从时间看,以短期培训为主。据调查,农民普遍倾向于3天以内的培训时间。根据这一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时间,尽量做到以3天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适当配合3天以上的培训。据统计,全县2017年21期职业农民培训班全部为3天以内的短期培训,2018年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14期,其中3天以内的11期,4~7天的3期。

从方式看,以理论讲解和现场实践结合为主。据调查,宝应县农民偏好于现场实践观摩和入户指导等培训形式。针对这一情况,适时优化培训方案,加强相关培训模式的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1所,县级田间学校2所,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实践基地14个。近两年的所有培训均安排学员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实现集中授课、生产实践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三段式”培训,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

问题导向瓶颈制约倒逼改革创新

培训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全县农民培训体系虽然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两多一难”现象,即多头管理、多部门实施、难以形成合力。由于培训机构所在单位不同,在培训方向上存在差异,资源互不共享,师资互不交流,形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局面,造成培训课程重复,培训资源浪费。

师资队伍还需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农民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宝应县成立农民培训讲师团,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显著改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随着基层一线农技推广人员逐渐老化,培训师资选拔变得越来越困难。

农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劳动转移速度的加快,农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较大下滑。此外,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了解常规病虫害的农民在30%左右,10%左右的农民还不能正确处理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精准施策助推培训提质增效

完善培训体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专家型教师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优化梯队结构,培育优秀团队。引进一批青年人才。选拔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深入农村基层实践锻炼,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并适时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利用科研院所平台,在农业系统内部选拔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奉献意识的人才,与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塑造一批示范型人才。选拔一批“乡土专家”,依靠他们的创业实践经验来指导学员。

分级分班培训。分层次遴选培训对象,合理组班,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生产精英班以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种养殖大户、农村基层干部等作为培育对象,优先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并通过他们辐射带动其他农户。技能提升班主要为科技示范户、具备50亩规模的农户、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创业青年等,通过开展“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服务”三段式培训模式,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广谱实用班包括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即围绕农时季节,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强化示范操作与示范指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培训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师资培训和农村精英人才培育共建,加大在项目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合作。与生产经营基地合作。组织学员观摩创业园区建设情况,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激励学员增强自主创业信心和动力,切身感受农业创业成果。与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组织合作。通过骨干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专家讲座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经营大户开展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各类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合理安排全县培训资金。根据全年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培训资金比例,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规范细则,确保培训资金使用科学、规范。合理整合培训项目。将培训与科技入户等项目相结合,将农民培训对象与科技示范户相结合,避免重复培训和资金浪费等现象。合理组织联合培训。与农业园区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通过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基地现场培训

猜你喜欢
宝应县农民培训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静物》(速写)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江苏省宝应县初中英语朱永举名师工作室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