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通知书,让你花式就读七名校

2018-09-28 05:23
高中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办学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及中心城市。湖光江景、丰富美食都给武汉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赐给武汉“江城”之名,在此交汇的长江、汉江赋予武漢“江城”之实。作为我国的水陆交通枢纽,武汉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汉味早点尤为诱人,武汉人还有个特殊技能,那就是他们能够边走路边吃早餐,包子豆浆自不必说,即使是粥、面、米粉,带汤的、不带汤的,边走边吃各种食物都不在话下。热干面、豆皮、汤包可以说是武汉的经典早餐,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说一个星期都不会重样。

有人说武汉市民聊天像吵架,有人说武汉公交车速度堪比赛车……这或许是抱怨,也可能是玩笑,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武汉——有市井气、江湖味,大雅又大俗,爽快不做作。这座历史上曾经辉煌也曾经历过苦难的城市,作为中部地区的教育重镇,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耀眼的能量。

七校联盟 特色模式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之一,有武汉大学(武大)、华中科技大学(华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大)、武汉理工大学(武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华中农业大学(华农)、华中师范大学(华师)这七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十五个,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这些学校与众不同,应该就是七校联盟了。七校联盟又称“七校联合办学”,是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武大、华科、财大、武理、地大、华农、华师这七所大学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选修第二学位。七所学校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在这七所高校就读的本科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修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

七校联合办学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高校联合办学并非武汉独有,但七校联盟的这一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来说最彻底,其他高校虽然都有跨校辅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选修公共课,不能拿学位。

第二专业 就读体验

想要选修双学位可不容易,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大一时的课程成绩要达到规定的分数。不同学校会开放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对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选修了双学位之后,只要修满50个学分并且通过答辩就能拿到学位证,如果觉得学习起来太过吃力,也可以将双学位转成辅修第二专业,修够一定的学分之后也能拿到辅修证。

就读双学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双学位所学的课程、作业及考试与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一样,不过上课时间安排在周末的两天以及寒暑假,大部分情况下一整天上的都是同一门课,考试时间也很集中,所以选择了双学位就意味着连续两三年基本没有课余时间。不过对于想要跨专业考研或者是对某个专业非常感兴趣想要多学些东西的学生来说,修双学位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双学位的学习虽然非常辛苦,但是除了能够学到不同专业的知识,还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进行任务规划和充分利用时间,也会让大学生活非常充实。

双学位的认可程度究竟怎样呢?这是因地而异的。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和私企在招聘时,都会考虑拥有双学位的人才,招聘系统会专门设置双学位这一选项供你填写,只要真的学有所得,选修双学位是很不错的选择。

各占“山头” 各有特色

这七所大学在校园内都有一座山,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来自哪个学校的时候会用山名来代称,比如“我是南望山来的”“我是隔壁喻家山的”……不只在地理位置上各占“山头”,从学校名称上就能看出这些学校各有优势、各具特色,武大和华科在看起来就是一文一理,财大的会计金融排名全国前五,武理的王牌则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华农则以生命科学见长,地大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华师则是七所学校里唯一的师范类院校。

武汉大学 武大是一所综合研究型大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也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中下旬开始开放,每到那时,樱花大道就是最热闹的地方。武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12个学科门类,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树木葱茏,景色秀丽,被誉为“森林式大学”。 2000年,原来的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成华科。在华科,能源、光电、机械等工科专业毋庸置疑是很强的,光电国家实验室就坐落在华科。此外,学校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大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还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经、法、管三大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了行业研究基地和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连续多年作为阅卷中心承担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和全国司法考试的阅卷工作。

华中农业大学 华农的前身是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学校的面积非常大,但是有许多地方都是试验田,试验田里的各种农作物基本上都是学校师生的研究课题。校园自然园林风光引人入胜,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都会有大批的游人来到学校。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等都是学校里的优势专业。学校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 华师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武汉理工大学 武理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在新材料与建筑材料、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有一系列突出成果。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大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组建地大,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2年,由地大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12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

辅修双学位 为自己多打开一扇门

我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辅修了武汉大学的金融双学位。当我得知武汉有七校联盟的辅修机会时,第一想法就是要修武大的金融,但也是有顾虑的,毕竟在华科电气的学习压力本身很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但觉得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应该试试,大不了双学位的证拿不到,但还是可以学点知识啊。

现在依然记得上第一节课的场景,因为我对武大比较熟悉,所以第一节课是踩着点去,并没有提前去找教室。结果就是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已经人满为患,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思考方式的改变

辅修金融对我来说简直是开辟了人生新篇章,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平时接触到金融学科的机会并不多,但我对金融很有兴趣,所以上课听得特别带劲儿。听课本身学的知识就让我获益匪浅,更重要的是知识之外对自己认知事物能力的提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自己价值观、金钱观也有改变。

比如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从平均收入看金融行业(券商,基金,私募,信托,会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等)就比电气行业赚得多,是因为电气工程师的工作不如金融行业的技术含量高吗?还是因为不如金融工作者辛苦?我总结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不一定准确,但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收获很多:1.金融业善用杠杆。比如最基本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金公司等杠杆率特别高;相比之下电气行业前期的研发投入,设备的购买,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很大程度上这些资金需要企业自己承担,远不如金融行业,行业的天然属性就是这样。2.行业规则和收入分配。电气行业需要更多软件硬件的支撑,一套软件的使用费用可能是一年几十万美元,而新修一个发电厂则需要土木、电气、机械工程师等大量相关合作方的配合,这是一个无比头疼且耗资巨大的工程,到了配网层面需要接入变电站,光是订一个变压器,从变压器生产商拿到技术规格后生产可能就需要十几个月,辛辛苦苦完成了项目的电气工程师还要和那么多人分收入。再对比券商做一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公开募股)的条件、周期和报酬,虽然作为电气的学生觉得很不甘心,但这就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的,不服也没办法。3.边际成本差异。还是用修发电厂和IPO来比较,券商做完一单IPO,熟悉流程后再来一单,之前攒下来的经验可以马上应用。但是新建一个发电厂所有的设计施工,包括地质环境、原动机类型、发电机设计、继保系统等都要从头再来,不仅工程量大,周期还长。

这个思考的过程加深了我对金融和電气专业的学习,从长远来看我如果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就会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我想这才是读书除了知识外最重要的收获。

自我管理的提高

通过双学位的学习我对本专业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所以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上双学位后,我本专业的成绩居然越来越好!一方面得益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在没上双学位的时候周末会出去浪,但上了双学位之后,周末两天整天都坐在教室里,课间和午休我会拿出电气的专业书看看,做做作业,转换一下大脑。我体会到很多事真的功夫在平时。

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很平凡,但双学位的学习给了我很多难忘的经历,比如复习考试的那种认真劲头和发觉自己潜力的过程。武大双学位的考试一般是星期五晚上考一门,星期六上午考一门,下午考一门,晚上考一门,也就是说24小时内要考四门。何况金融这种学科,背的东西不少,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所以每次考完双学位我心里都特别畅快,因为发现自己的潜力实在太大了,学习效率高到自己都不敢相信,现在回想起备考过程第一感受不是累,而是充实。以后工作了可能有更苦的时候,这些经历都是对自我的提高,为以后克服更多的困难时刻做好准备。再比如认识了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青年,在班上遇到的很多同学都是想学金融却阴差阳错没有学金融的同学,所以很谈得来,一起学习和聊天会有很多收获。多多观察周围的同学也能看到很多正能量的故事,比如有个妹子在上双学位班的课间一般在看雅思和准备会计的证书考试。虽然我不认识她,也没讲过几句话,但这种努力认真的态度是很能感染人的,每次自己懈怠时,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大学四年时间太宝贵,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会为自己多打开一扇门,想做就努力去做,不要纠结。

总之,我很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感谢当年促成七校联合办学的人,受益最大的就是那些渴望得到学习机会的学生。感谢武汉大学经管院老师的付出,也感谢自己当年的冲动和坚持。

(weiliyi)

猜你喜欢
辅修双学位办学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学英语辅修现状与课程改进方向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