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高效教学

2018-09-28 05:26罗丽娟余科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效导入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罗丽娟 余科甜

[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灵活选取导入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促进数学教学实现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有效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60-02

歌曲要想动听得有前奏,戏剧要想动人得有序幕,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有效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

一、童话式情境——展现魔力的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童话世界、魔术天地、动物王国等永远充满着魔力的气息,无不让学生激情澎湃、兴趣盎然,这些情境给知识以灵性,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事先了解到学生都很喜欢《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因此创设了如下故事情境。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拿出光头强玩偶)

生(齐):光头强!

师:光头强总是去森林砍树,不仅熊大和熊二讨厌他,就连蚂蚁都想对付他。不过在对付光头强之前,蚂蚁得先看看光头强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陆续爬上了光头强的身体。蚂蚁A第一个回来汇报,他说光头强就是一根杆子。过了一会儿,蚂蚁B也回来了,它说光头强是一座不长树的小山。同学们,哪只蚂蚁说得对?为什么?

生1:都不对。因为蚂蚁太小,而光头强太大了。

师:蚂蚁太小了,他们说的“杆子”其实只是光头强的什么?“不长树的小山”又是光头强的什么?

生2:“杆子”其实是光头强的腿或者手臂,“不长树的小山”其实是光头强的光头。

师:还有谁想发表看法?

生3:两只蚂蚁都只看到了光头强身体的一部分,要看完所有的地方才能下结论。

师:嗯!看来要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单看它的一面,还得学会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符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看到喜欢的光头强玩偶,都非常兴奋,这不仅调动了课堂氛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还为进入新授课做足了准备。学生初步了解到观察物体要全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得以提高。

二、生活化情境——呈现知识的“原生命”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呈现知识的“原生命”。这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现实背景,又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棉线、麻线和毛线,设计了如下新课导入情境。

师:同学们,图片里的都是什么东西?

生(齐):都是线。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与线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再来观察另外一组图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公路、斑马线、晚会灯光和桥)

师:这组图片上是不是也有很多线?你认识这些线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1:都是线段。

生2:都是直线。

师:不完全正确。今天,我们先一起学习“线段、直线、射线”,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上述案例中,学生对线段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射线的概念并不了解。教师用看似简单的棉线、麻线和毛线引入,再延伸到公路、斑马线、晚会灯光、桥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触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呈现知识的“原生命”。学生不仅回顾了线段的相关知识,还对直线和射线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游戏式情境——玩中求知、兴趣盎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对游戏总是充满着积极、好胜、勇于挑战的激情。针对低年段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准备了魔术棒和水果,并设计了如下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魔术!看,这是老师的魔术棒,它很神奇,看看它能给大家变出什么吧!魔术棒、魔术棒,变……

生1:橘子。

师:老师还要继续变。看,又变出什么?

生2:苹果。

师:再来变一次……

生3:橘子。

师:不着急,还有呢。魔术棒、魔术棒,变……

生4:又是苹果!

师:我还要继续变一样东西,大家猜会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看好了,魔术棒、魔术棒,变……(橘子)猜对的同学可以欢呼一下。我还想继续变一样东西,大家一起说,变出的是什么?

生(齐):苹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有趣的魔术表演,让学生口脑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初步展示了规律的一般特性——重复出现。兴趣盎然之余,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新知的学习。

一段恰当、巧妙和新颖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郑敏信教授曾说:“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一个能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的情境就是一个好的情境、一个成功的导入。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6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余文森.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编 李琪琦)

猜你喜欢
有效导入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导入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