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拒绝出发,增强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2018-09-28 05:26丁艳伦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讲解导入运用

丁艳伦

[摘 要]数学,乃思维之体操,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断改变,教师也应俱时改进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从三个拒绝教学出发,在知识的导入、讲解与运用等方面追求实效,切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讲解;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96-0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其创新与运用意识?我认为教师应切实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从三个拒绝出发切实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以下是我结合教学经验阐述教学的三个观点。

一、拒绝简单化导入,追求实效性导入

良好的开端乃成功之一半。好的课前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进而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探究的状态。对此,教师要拒绝简单、俗套的教学方式,坚持务实与创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策略”。我先用多媒体导入故事情境:“收获的季节又来临了,小猴是帮助妈妈摘桃子的好帮手!然而,他在摘桃子时遇到了一些难题,你们乐意帮助他解决难题吗?”接着,我在情境图下出示小猴遇到的难题,学生一边仔细观察情境图,一边思考。最后,我向学生提问:“哪些条件是已知的?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能帮助小猴解决难题吗?”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我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小结:“相信大家都有能力帮助小猴解决难题,但我们要找到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来帮助小猴。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看看老师是怎么解决小猴的难题的。”

在上述案例中,我先将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并借助交流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解决方法的思路上,即“知其所以然”,弄清解决问题的策略所在,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了能力的“制高点”上。

二、拒绝直白化讲解,追求实效性启发

数学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而非直白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學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正确、简捷的路径,并品味探究知识的乐趣,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时,我并未直接将“(长+宽)×2=周长”这个公式告诉学生,而是交还给学生探究与发现的权利。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跟同桌或组内同学交流、比较,从中找出最巧妙、最简捷的算法,进而使他们体验探索知识的快乐。学生交流之后,我帮助学生梳理出了四个解题思路:①长+宽+长+宽=周长;②长+长+宽+宽=周长;③先算“长×2”,再算“宽×2”,再将两个积相加等于周长;④先算“长+宽”,再将它们的和乘2等于周长。我向学生提出问题:“长方形只有长和宽两个数据,为什么算式中会出现了四个数?”我提出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说出“图形中存在两个长和两个宽”,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以上四种算法的相近之处,最后评出思路最为巧妙、简捷的算法。

在上述案例中,我拒绝了直白化的灌输教学方式,尤其是其中的“比较”,一是引导学生充分运用长方形的特征进行思考,二是弄清相关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思考与筛选,学生对简便算法的合理性与快捷性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

三、拒绝教条化知识,追求实效性运用

数学教学不是生硬地让学生掌握公式与定理,或是带领学生玩数字游戏。相反,数学教学要贯彻“学以致用”理念,追求知识运用的实效性。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并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克”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千克”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应用,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落地生根”。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一袋食盐和一袋大米的包装袋,再说出它们的重量各是多少,继而追问“净含量”的含义。在学生的理解处于似是而非之时,我适时给予引导并进一步设疑:“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是5千克?”并由此疑问让学生理解“净含量”的含义。接下来我出示图画,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载重量”的相关含义。通过与1袋5千克的大米进行类比,想象2000千克到底有多重,以此来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对千克的认识。

在上述案例中,我为了促进“认识千克”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加深对“千克”的感知,使数学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描述物体轻重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将“实效意识”贯穿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努力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有效实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讲解导入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