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杨靖宇缘何成了东北抗联领导人

2018-10-09 03:50
文史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确山县杨靖宇满洲

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血沃黑土的英勇事迹早已广为流传,但是作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的他,后来为何去了东北,又是如何投身到白山黑水之间的战斗的呢?

名震豫南的土地革命英雄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自小就深刻体会到世态炎凉和社会的黑暗。

1926年秋,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10月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确山县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4日,杨靖宇以总指挥的身份成功地领导了58000余人参加的确山农民暴动,并从此走上了彻底的职业革命者道路。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之际,杨靖宇顶着血雨腥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响应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开展的秋收起义,1927年11月,他率领农民军组织了刘店秋收起义,其声威震动豫南。

短短几年间,杨靖宇先后创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入豫南工农革命军),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此后,他先后调任豫南地区特委书记和省委特派员。由此可见,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杨靖宇就已经是一名闻名中原大地的优秀革命领导者了。

被周恩来选定赴苏学习军事

1928年,国际国内革命形势风云激荡。这年冬,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并在极端秘密状态下组织召开了中共中央常委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人才,参加我党在上海开设的中央军政干部培训班,以解决各根据地前线军政干部极为缺乏的实际问题。杨靖宇作为河南省委唯一推荐人选,于1929年1月化装为商人先从郑州乘火车至武汉,再由武汉坐客船前往上海,参加这次由周恩来亲自筹划并组织授课的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出发之前,时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的吴芝圃已经给他打了预防针:此次培训比较特殊,参训人员均为各省地下党委选送的党内精英,训练结业后也许会在全国范围内安排工作,可能不再回河南开展革命。

培训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从保护这批精英的角度出发,明确规定所有参训人员不能相互通报姓名。培训也是高层次的,周恩来作了政治、军事工作报告,恽代英作了农民运动报告,刘昆作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报告,此外学员们还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党内文件和各类专题资料。通过这次培训,杨靖宇从各个方面都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培训结业那天,杨靖宇被通知到周恩来处接受任务,因为事先有心理准备,杨靖宇也做好了到其他地区开展工作的思想准备。见到周恩来后,杨靖宇才知道党的高层对这期培训班学员结业后的归属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中央组织部内部会议研究,已经初步形成方案并向中共中央进行了汇报建议。对于杨靖宇的去向,周恩来代表中央提出了两个意向:一是调入全国总工会,另一个是派往苏联学习军事。杨靖宇立刻表示:听从中央的安排。周恩来考虑到杨靖宇在确山农民起义和刘店秋收起义中表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自己掌握的情况和近一个月的深入了解,他更加坚定了让杨赴苏联学习军事的决心。次日,培训班领导通知杨靖宇,立即动身前去与满洲省委接洽,办理出国赴苏的手续。就这样,杨靖宇的革命生涯面临了一次重大转折。

“中东路事件”留下了一名抗联英雄

1929年2月,杨靖宇抵达奉天(今沈阳)并顺利联络到满洲省委,他被告知:组织上正在通过关系到东北当局办理出国相关手续,具体出发时间未定。习惯了紧张革命生活的杨靖宇不太适应这种赋闲生活,想到在军政干部培训班时看到过一份材料,说是当时满洲虽然有50万工人,但是党组织却比较薄弱,比较缺乏干部。于是他主动进言满洲省委,希望在等待期间,组织上能分配给自己一些临时性工作。几天后,满洲省委通知他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在省委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于奉天和大连之间开展城市工运和学运工作。

受领任务后,杨靖宇化名为张贯一到抚顺一个煤矿当上最劳苦的矿井工人,与矿工一起干重活,吃住在一起,了解工人的思想、劳作、生活状况及迫切要求。工人有什么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在充分掌握了矿工的苦难实际后,根据省委指示,1929年5月1日,杨靖宇领导了著名的抚顺矿工“反裁员、反加班、反打骂”大罢工运动,这次后来被称为“红五月”的罢工行动取得了全面胜利,他也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经此行动,抚顺矿工的工作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共抚顺支部的党员也从原来的8名发展到24名,抚顺煤矿的兄弟团开始形成,为日后建立工会奠定了基础。

杨靖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出国事宜却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半年没有进展。1929年7月9日,“中东路事件”爆发,其后中苏断交,杨靖宇赴苏之路也就此中断。不久,刘少奇北上接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在临行前接受中央例行谈话时,就已经知晓了杨靖宇其人其事。到任三天后,刘少奇秘密组织包括杨靖宇在内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人员召开了一次见面会,会后单独留下杨靖宇,向他说明赴苏留学已无可能,并征求他下一步工作意见。杨靖宇虽然觉得有些遗憾,还是爽快表态:未来的工作安排,一切听从中央的指示。

刘少奇对杨靖宇的革命经历已经比较了解,对他的革命经验和能力素质更是非常欣赏,自然很希望留下这名难得的人才。在后来的省委常委会上,各位常委都认为杨靖宇在停留东北这段时间表现突出,并且也比较熟悉抚顺、本溪和大连等地的工运、学运工作,非常适合留在满洲省委工作,组织上也非常需要这样一位各方面都特别出色的优秀党员留在东北,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留下杨靖宇在东北工作。

就这样,杨靖宇由河南出发,最终投身于东三省的革命斗争。他虽然失去了到苏联接受系统军事教育和训练的机会,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军血战数年,屡立奇功,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

杨靖宇是唯一与毛泽东、朱德并列当选为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委员的中共党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唯一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敬献花圈和享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葬仪的革命先烈,更是唯一一位受到党中央两代领导核心题词的抗联领导人。

猜你喜欢
确山县杨靖宇满洲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确山县
确山县35名“两癌”母亲获救助
确山县发展红薯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
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