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培养文本文感

2018-10-09 10:12龚永珍
教师·下 2018年8期

龚永珍

摘 要:自能阅读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以读促思、自能通解地展开阅读,进而主动地感悟,并掌握相應的阅读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构筑自能阅读的学习模式,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促使其自主迁移;要鼓励学生学会整合信息,掌握文本实质;要鼓励学生学会关联对比,体会文本精神;要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展开良性互动。这些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文感,促使学生提高自能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自能阅读;文感;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7

一、调动已有经验,自主迁移

在引导学生展开自能阅读时,教师要尝试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阅读其他文本时的阅读感受、分析方法,进而尝试举一反三地阅读其他的文本。如果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就能将这些已有经验作为前认知,从而更好地阅读新的文本,产生自主迁移的效果。

《匆匆》是一篇精彩的散文,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迁移阅读的方式,思考自己曾经学习过哪些散文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尝试调动已有经验,展开迁移阅读。如有学生回忆起曾经读过的《山中访友》,提出:“在学习散文作品时,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因为散文作品大多有优美的文辞,如果深情诵读便能更好地和作者形成情感的互动和沟通。”于是学生便采用诵读的方式阅读《匆匆》,尝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有学生提出:“在诵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感到作者有一种亲切感,他将时间作为自己的好朋友,并且热切地探究时间究竟去哪儿了。”还有学生提出:“在学习《山中访友》时,我们还分析了文章中的词句,尝试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我觉得在阅读《匆匆》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尝试运用类似的方式展开学习,如有学生指出《匆匆》一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渴求和探寻,这种写法让人感到十分亲切。通过回忆学过的《山中访友》,学生利用迁移阅读的方式完成了对《匆匆》的探究。

通过阅读获得的经验就是学生的文感,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文感,然后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展开迁移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曾经阅读过哪些文本,尝试找到文本之间的相似处,再尝试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新的文章。这样就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充分构筑起自能阅读的教学模式。

二、整合多元信息,掌握实质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能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自能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尝试整合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联系点,进而尝试找出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最为关键的信息。这样的阅读方法能促使学生将文本的整体和其中的各部分内容当成系统整体和子系统处理,把握住文本的实质。

在阅读《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元整合的方式,从文章中获得各种信息,并将其整合起来,进而掌握文章的实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草船借箭》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尝试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如有学生尝试从诸葛亮的办事能力入手进行分析,发现诸葛亮十分善于运用天时,在得知会有雾时,就利用雾的特点,设计了对抗曹操军队的方式。还有学生提出,诸葛亮十分谨慎,因此在出发去江面时,会让船队将船用绳子连接起来,而后及时让船掉头,促使船的两面都能受箭。此外,学生还尝试从人物对话中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认为诸葛亮十分聪明,从他和周瑜的对话可以看出,他将万事都控制在掌中,而且十分沉着冷静。诸葛亮虽然知道周瑜要陷害自己,但是依然答应了对方立军令状的要求。还有学生从诸葛亮的人际关系入手分析,发现诸葛亮十分善于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其找鲁肃帮忙就能看出这一点。在总结了诸多信息后,学生不难从中找出诸葛亮的特点,诸葛亮不仅十分聪明,善于利用天时地利,而且善于沟通人际关系,有着坦荡荡的内心。

如果学生能学会整合文章中的多元信息,便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文感,再阅读其他的文章时便会更快速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而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掌握文章的本质。

三、学会关联对比,涵泳精神

对比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一些相同主题、相同写作手法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展开关联对比,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快速地找到文章的异同点,并尝试利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语感。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容易把握住文章的核心精神。

《伯牙绝弦》《月光曲》都是以音乐为主题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尝试从中总结出文章的精神。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虽然这两篇文章所描述的故事一中一外,但是其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伯牙绝弦》中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因此能听懂其乐曲中弹奏的内容,作者用泰山和江河形容音乐的旋律。而《月光曲》中,皮鞋匠兄妹也是音乐家的知音,因此在音乐家弹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会看到月光照耀水面的景象。学生通过对比还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所展现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其主旨和蕴含的精神都是一样的,钟子期和伯牙的身份不同,但是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音乐,而皮鞋匠和音乐家的身份也迥异,但是也能倾听对方的音乐。这表示真正好的音乐能突破时空的界限,能将两个完全不同身份的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掌握了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从中获得启发,体会到其精神内涵。

如果学生尚未掌握如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关联对比,教师则可以给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展开关联对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文感,在自主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很快地找到对比的方向,进而提高对比的效果。

四、组织读写结合,良性互动

读写结合是一个能促使学生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自能阅读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这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尝试思考自己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发,然后将其写入文章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评改,学生在阅读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能得到启发,进而对所阅读的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这篇童话故事后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文章,从同伴处获得启发。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过多地展示了小女孩的悲惨经历,然而童话故事不是应该展示美好的事物吗?所以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但是在看到了另一位学生的文章后,该学生从中获得了启发,另一位学生写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虽然命运悲惨,但最后带着幸福去了天堂,这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中必然会有很多的苦难,作者通过小女孩的形象将其展示了出来,而小女孩的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世人的呼唤,希望世人通过小女孩的故事获得启发,进而自觉地追求、维护、创造美好的生活。”通过品读对方的文章,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比较片面,从同伴处获得了启发,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优秀的作文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样便形成了良性竞争互动的过程。同时,这种方式也能让学生了解他人如何展开阅读,对学生自己的文感形成和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薛 晨.文感教学,引导学生“自能阅读”[J].语文知识,2017(23):40-41.

[2]王学峰.小学语文高年级自能阅读实践革新探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6):56,63.

[3]周 敏.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S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