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支汊航道分类及发展建议

2018-10-10 11:19杨琼冯宏琳黄力
水运管理 2018年8期

杨琼 冯宏琳 黄力

【摘 要】 为进一步合理利用长江干线支汊航道资源,对长江干线支汊河段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将支汊航道按功能作用划分为公用分流航道、港口专用航道和通支流航道三类,提出支汊航道建设发展建议:统筹协调绿色发展,适度开发利用支汊河流;全面服从主航道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支汊航道;根据支汊航道类别特点推进建设。

【关键词】 长江干线;支汊航道;公用分流航道;港口专用航道;通支流航道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发展也随之加快,2017年长江干线水运量达到26.5亿t,长江干线武汉以下区段断面货流密度均超过2亿t。随着长江干线船舶流量密度大幅提高,长江干线支汊航道资源开始受到各方重视,对其的开发利用日益成为热点。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长江航运规划研究中心、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针对长江干线支汊航道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经济社会效益以及航道技术等级和维护尺度等开展了研究,认为有效利用长江干线支汊航道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长江干线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运效益、提升通航安全、促进干支有效衔接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已颁布的航道技术等级评定范围未包括长江干线支汊航道,支汊航道开发利用缺乏有效指导。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干线支汊航道资源条件,科学指导支汊航道分类规划、建设与维护,本文对长江干线支汊航道现状进行梳理,对支汊航道定义、分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1 长江干线支汊河道特点

1.1 长江上游水富至宜昌段

长江上游水富至宜昌段长约1 074 km,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分汊河流较少,支汊河流主要分布在宜宾至重庆忠县段,以顺直型分汊和微弯型分汊为主。目前,仅东溪口水道、瑭土坝水道和黄花城水道等3个支汊河道已开辟为公用航道,均为交替通航的主航道。

1.2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段

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段长约900 km,由山区河流过渡到平原河流,分汊河道呈现主流摆动且各支汊交替消长的演变特点,分汊河道兼具顺直型、微弯型和鹅头型等形态,其中:上荆江云池以上段为顺直分汊型,宜昌至藕池口段以微弯型分汊为主;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段以微弯型分汊为主;城陵矶至武汉以潘家湾、纱帽山为节点,上、中、下段分别以顺直型、微弯型和顺直型分汊为主,并开始出现鹅头型分汊(如陆溪口水道);武汉至湖口段总体较顺直,宽窄相間呈藕节状,分汊河道多呈微弯型和鹅头型。长江中游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发展频繁,支汊河道利用率总体不高,目前已开发利用支汊河道11条,其中已开辟为公用航道的支汊河道3条,已被沿江地方政府、企业利用的支汊河道8条,这11条河道中大部分仅在中高水位期才开通(为季节性航道)。另外,纳溪水道右汊、神背嘴水道左汊、白沙水道左汊、木洞水道右槽、监利水道左汊、牯牛沙水道右汊、九江水道左汊等河道在中水期和洪水期有船舶航行。

1.3 长江下游湖口至长江口段

长江下游湖口至长江口段长约864 km,为冲积性平原河流,分汊河道条件总体较好,其中:湖口至江阴段河道宽窄相间,江中洲滩发育较多,以微弯型和鹅头型分汊为主,水域相对开阔,除少数浅险水道碍航外,大部分江段通航条件较好;江阴至长江口段河道明显放宽,呈喇叭型展开,为巨型丰水、多沙分汊型河道,分汊河段大多为多汊道。长江下游分汊河道条件良好,加上区域经济发展较快,航道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已对条件较好的支汊进行了开发利用。目前,已开发利用支汊河道19条,其中已被航道部门开辟为公用航道的有12条,已被地方港航企业以委托维护方式开发为专用航道的有7条。

2 长江干线支汊河流开发利用情况

长江干线共有分汊河流83条,已开发利用支汊河道33条(见表1),其中作为交替主航道使用的支汊河道3条,已开辟为公用航道的支汊河道15条,作为港口专用航道的支汊河道15条。此外,有7条支汊河道仅在中水期和洪水期利用自然水深季节性通航,未开辟为常年通航航道。

3 长江支汊航道分类

目前,对长江支汊航道尚无统一定义和分类标准,对左右两汊因洪水季和枯水季变化而交替为主航道的分汊河道,应视为主航道参照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标准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原则上不纳入支汊航道研究范围。本文定义长江支汊航道为长江干线分汊河段除主航道以外的可供船舶通航的通道,具备缓解长江干线主航道通航压力、满足地方港口发展需求、促进干支有效衔接等功能。

根据使用性质,支汊航道可划分为公用航道和专用航道。本文以长江支汊航道利用现状为研究基础,综合考虑长江分汊河道类型、支汊河段发展条件、航道开发需求等因素,根据功能和作用将长江支汊航道划分为以下3类:

(1)公用分流航道。支汊河流的公用分流航道是指为缓解长江干线主航道通航压力开发利用的支汊航道。对于演变趋势趋于稳定的分汊河段具备通航条件且该河段船舶流量较大、主航道通航压力较大,或支汊位于捷水道可显著缩短航程时,可作为分流航道。目前已开通的缓流航道、推荐航道、季节性航道等均属于分流航道。

(2)港口专用道航。支汊河流的港口专用航道是指为满足长江支汊航道沿岸地方港口发展需求而开发利用的航道。随着沿江港口发展建设持续推进,长江岸线资源日益稀缺,部分支汊航道内已分布或规划有港区,存在船舶进出港等需求,对于该类自然条件良好、后方经济社会发展或产业布局对支汊航道岸线开发需求强烈的支汊航道可开发为港口专用航道。

(3)通支流航道。支汊河流的通支流航道是指为促进长江干支衔接联动开发利用的支汊航道,对于有主要支流(指纳入流域规划的长江支流)汇入且入汇支流现状或规划航道尺度高于支汊现状尺度的,或未来通过支汊河道内入汇支流通航具有明显航程优势的,可开发为通支流航道。

公用分流航道和通支流航道属于公用航道,港口专用航道属于专用航道。部分航道兼具两种或三种功能,如仪征捷水道、李英水道和福姜沙南水道兼具分流航道和港口专用航道功能,罗湖洲水道兼具分流航道和通支流航道功能。

4 发展建议

(1)统筹协调绿色发展,适度开发利用支汊河道。支汊河道开发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遵循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等有效衔接,与长江干线航道规划、主要支流航道规划和汊道内港区规划等充分对接。基于河道现状自然条件、演变趋势和航道开发需求,充分利用航道现有自然条件,在不搞大型整治工程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维护和适度建设来酌情开发利用支汊航道。重点突出具有较好通航条件和较大开发价值的公用分流航道,合理确定建设目标,逐步推进开发利用。

(2)全面服从主航道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支汊河道。近年来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显著改善,三峡“清水”下泄对中下游河道演变影响正持续深入,分汊河段的汊道河势调整变化相对剧烈,支汊航道条件多数尚不稳定,其演变关系到长江干线主航道建设与发展,应以不影响主航道发展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利用。支汊航道等级和标准不宜统一划定,可在航道需求和建设必要性明确之后,通过专题研究或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确定。对于重要支汊或与主航道关系密切的支汊航道,在开发利用前应开展主航道影响论证和通航安全影响论证。

(3)根据支汊河道类别特点推进建设。依据支汊航道类型划分,从需求角度确定支汊航道主要功能,分类推进规划、建设与维护。公用分流航道需充分考虑与既有主航道的分工和船舶运输组织。港口专用航道和通支流航道应以满足到港船舶和支流航行船舶需求为主。分流航道、通支流航道和以为公用码头服务为主的公用支汊航道,以航道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建设为主,并由其负责维护。港口专用航道以相关企业和港口管理部门为主提出规划需求并建设,后期可委托航道管理部门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