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标站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及其体系的建立

2018-10-10 11:19杨弘曧
水运管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信息化

杨弘曧

【摘 要】 为推动航标站转型升级,实现航标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基层航标站的实际出发,分析在航标站建设中引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组织准备、体系制定、体系运行和评估等3个阶段建立航标站标准化管理体系,并提出建设航标站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事项:标准化管理要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标准化管理流程要实现信息化。

【关键词】 航标站;标准化管理;信息化

1 标准化管理概述

标准化管理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1],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内容,一般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等3类。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近年来,航标管理部门广泛使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管理。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事项所作的规定。在航标日常管理中,有众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航标灯通用技术条件》等。工作标准是为了实现工作整体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各个具体岗位工作制定的标准,具体可包括岗位职责、生产操作规范等,工作标准经常与管理标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2 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标准先行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加强对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加快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不遗余力地提高标准化水平。为提升航标领域国有单位的竞争力,促进航标领域的技术进步,在基层航标管理部门推行标准化管理是时势所趋。当前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黄金时期,航标单位作为“交通强国”战略中重要的航海保障力量,要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进航标事业转型升级。

(2)航标站的日常工作不仅包括航标业务管理,还有具体的航标生产作业和技术性工作。目前,航标站的管理体系主要以管理标准为主,较少考虑具体的航标工作标准和技术层面的标准规范。标准化管理将同时考虑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促进航标站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航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辖区内的海区助航标志(航标)进行建设和维护,而航标站广泛分布于辖区沿海,承担了航标配布和维护保养一线大量的海上作业。按照航标站所辖水域的不同,航标站管辖航标的数量在几十座到几百座不等。航标站职工在航标日常巡检养护、应急抢修等实际工作中直接接触航标,掌握航标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航标站辖区内的航标进行管理和养护。因此,基层航标站作为航标事业的细胞,是航标管理部门发展的主力军,推进航标站的标准化管理对于提升航标管理部门整体的航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为切实促进管理部门业务发展,航标管理部门的工作考核力度逐年加大,主要体现在考核工作常态化、考核标准具体化、考核激励制度化。航标管理部门内部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考核标准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各部门除了完成日常业务的质量管理工作外,还要耗费大量精力来应对上级部门定期的工作考核。尤其是基层航标站,除了做好航标相关的站内航标装配、修理(内业)管理外,还要承担繁重的海上航标配布和养护(外业)工作。

如何在保证航标维护质量的前提下,减轻航标作业的工作量,并提高航标内业工作的效率,是航标站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标准化管理有助于理顺现有的航标站管理思路,依据考核标准,结合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改进现行的管理体系,实现航标站管理科学化、高效化、标准化。

3 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3.1 硬件方面

基层航标站负责实施航标的日常管理和承担具体的航标生产任务,这需要配套相应的生产和办公场所。随着近年来航海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基层航标站的设施硬件指标总体达到要求,基本配备了航标仓库、航标保养车间、航标船码头、航标保养场、生产辅助用房等航标生产配套设施。这不仅为航标一线生产作业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也为航标站管理标准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2 软件方面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航标管理部门历来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包括管理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人才。自2000年以来,航标管理部门采用国家统一招考的方式,从社会和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录了高学历、专业对口的青年人才,以此不断优化、完善航标职工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并将这些人才充实到航标基层一线的生产管理中,为基层航标站的标准化管理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技术升级方面,航标管理部门紧跟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在航标智能远程监控、智能巡检、智能灯浮、智能灯桩等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力争抢占行业技术高地,提升航标管理部门在业内的话语权,为今后制定航标领域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铺平道路。

3.3 制度体系方面

管理不仅靠人,更要靠制度。近年来,航标管理部门抓住事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狠抓规章制度“立”“改”“废”工作,按照“工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考核有标准”的原则,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逐步推进制度规范化工作。航标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促进了航标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展开。为适应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新版要求,航标管理部门陆续完成了对已有航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版工作,涉及的航标站管理标准包括航标巡检、航标养护、航标应急反应、航标器材管理等,这为日后实施标准化管理作好制度的储备。

4 建立航标站标准化管理体系

4.1 组织准备阶段

在航标站中推行标准化管理,站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如下:(1)要成立以站领导为首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并制订清晰、可操作的工作计划表,明确不同阶段的节点日期和预期的工作目标。(2)要在全站范围内进行宣贯和学习,通过学习文件、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和特点[2],让航标站全体职工着实领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要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入腦入心”,为后续体系文件的制定作好铺垫。

4.2 体系制定阶段

(1)管理标准的制定。管理标准的制定即对现有的管理体系(例如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细致、周密的分析,重点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细化和健全。为体现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针对性,要对具体管理过程对应的规定、制度、办法进行标识。同时,还应详细列出该管理过程输出的各类记录、表格等成文信息,以加强管理行为的可操作性。

(2)工作标准的制定。管理标准的制定侧重于管理程序或管理过程,而工作标准是为不同崗位、不同工种设置的规范标准。航标站的业务流程中不仅包含管理工作,还包括大量、具体的技术性工作,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例如航标组长职责、航标管理员岗位职责、航标员操作规范等。在起草标准时,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职工亲身参与到标准制定的工作中,对标准化进行讨论、发表意见。与管理标准类似,在制定工作标准时也应包括该类型工作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和涉及的成文信息。

(3)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器材、设计和设备工艺等标准,其中:器材标准用作航标周转器材(浮标、锚链、卸扣、灯器等)的检验依据;设计标准是航标相关的设计方案和相关标准,例如航标灯桩的设计图集;设备工艺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及主要备件标准、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例如浮筒除锈设备维护保养规范。

4.3 体系运行和评估

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审查,只有在全部通过后体系文件才能进入运行阶段。在体系正式运行前,应召集站内全体成员,开展体系内容的学习培训工作,重点对操作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细化培训。

管理体系不同于一般管理流程,其关键在于持续改进。在体系投入运行后,站内应指定专人记录体系运行的过程数据,主要记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乎实际或者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下一步体系修订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上级主管部门要对航标站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编制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及时检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并对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合理建议。

5 需要注意的事项

5.1 标准化管理要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现有的航标站管理流程已经覆盖航标站管理的各个方面,但不同的管理流程之间经常互相交叉,存在人员职责分工不清晰、重复登记相似的业务台账等管理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航标站的工作效率。建设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不是对已有的工程流程进行简单叠加,或者增添新的流程,而是参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考核标准,通过梳理、整合现有流程,实现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在保证航标维护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多余的体力劳动和非必要的业务流程,提升航标站职工的工作幸福感,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

5.2 标准化管理流程要实现信息化

随着航标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航标站标准化管理的效率,考虑运用信息化手段来编制和实施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搭建航标站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采购标准化管理全过程的公开化和可视化,以此将现有的管理流程集成到统一平台,使航标站管理更加实时、顺畅。管理平台应用软件应同时支持PC端和手持终端,满足管理人员移动办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雪艾,张艳玲.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6):17-19.

[2] 王化翠,崔忠波.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7(2):5-6,23.

猜你喜欢
标准化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快递包装回收难问题的解决方向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