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关系研究

2018-10-11 07:54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赛事阶段

邱 雪



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关系研究

邱 雪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以“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研究”为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在梳理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发展的5个阶段,及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最新的价值基础。研究认为:1)受冬奥会赛事与举办城市规模的影响,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联系可以分为直接利用阶段、规划建设阶段、区域发展阶段、互利共赢阶段及可持续发展阶段;2)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体现在筹办和举办两个环节,最终北京冬奥会将为冬奥会打造“冰+雪”的举办城市办赛模式,为北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产。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城市;互动

从1924年夏蒙尼(Chamonix)这座小型城镇拉开的冬奥会序幕,到2022年北京这座大型城市即将进行的冬奥会庆典,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了将近100年的历程(表1)。从冬奥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冬奥会因其对办赛客观条件及赛事发展规模的限制,始终与举办城市保持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一方面,冬奥会推动了举办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少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都因奥运会的举办而得到了复兴,如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Grenoble)加快了该市及所在的伊泽尔省(Isere)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受举办城市大型化趋势的驱使,冬奥会也在不断调整并扩大着自身的品牌价值,其全球影响力及商业利润随着举办城市的扩大而不断攀升,以电视转播权为例,其电视转播收入已经从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Squaw Valley)的5万美元上升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Salt Lake City)的5.45亿美元。可以说,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这种良性互动已经构成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发展主线,而这种互动已经影响到了包括赛事规模、项目设置、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这种互动影响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直接利用阶段(1924—1932年);规划建设阶段(1936—1960年);区域发展阶段(1964—1980年);互利共赢阶段(1984—1998年)和可持续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1 直接利用阶段(1924—1932年)

伴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的复兴,冬季运动项目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例如,北欧运动会(Nordic Games)和霍尔门科伦滑雪大赛(Holmenkollen Week)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国际重要的冬季运动庆典。与此同时,夏季奥运会在其比赛项目中也设置了花样滑冰比赛(1908年伦敦奥运会和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和冰球比赛(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这使得国际奥委会产生了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想。1924年,在巴黎夏奥会举办前的6个月,一个单独的“国际冬季运动周”(International Winter Sport Week)在法国的夏蒙尼举办,这次国际冬季运动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25年,在布拉格(Prague)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修改其宪章,夏蒙尼“国际冬季运动周”被追认为第1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

表1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

资料来源:www.olympic.org。

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阶段3届冬奥会(1924年、1928年、1932年)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都相对较低,冬奥会的参赛运动员平均不足500人,而举办城市都是平均人口在3 000人左右的小型城镇,不少都是当时知名的滑雪胜地,而冬奥会所需的大部分费用也主要由当地政府承担。因此,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较弱,受制于举办城市的条件限制,组委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举办城市的现有资源,而冬奥会的发展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让步与妥协,这种方式客观上阻碍了冬奥会的进一步发展。

以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Lake Placid)为例,由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American Olympic Committee)提出的申办请求使得冬奥会第1次踏足美洲,普莱西德湖所在的纽约州为冬奥会所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主要资金,并参与了冬奥会所有场馆的建设。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普莱西德湖组委会没有延续上两届冬奥会关于项目设置的安排,而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组织设计了冬奥会的相关赛事。在考虑是否为钢架雪车(Skeleton)修建赛道时,组织者认为建设一个耗资25 000美元的赛道只会给普莱西德湖留下昂贵而使用率极低的设施,所以组委会直接取消了钢架雪车比赛,而国际奥委会也不得不听从组委会的这种设计,直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才恢复钢架雪车这个项目。

2 规划建设阶段(1936—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全面的复兴,而冬奥会也在这一阶段迎来了自己新的起点,特别是随着各国对冬奥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参与度和影响力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St. Moritz)标志着冬奥会已经吹响了复兴的号角,因此,这届冬奥会获得了“复兴运动会”(Games of Renewal)的称号;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Oslo)开创了火炬传递的先河,火炬从有“滑雪运动摇篮”之称的莫尔杰达尔(Morgedal),经过诺托登(Notodden)、康斯伯格(Kongsberg)、德拉门(Drammen),最后到达奥斯陆,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冬奥会的仪式进程(图1),同时也使得冬奥会的各项流程得到了不断规范;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Cortina d'Ampezzo),苏联代表团第1次组队参赛,社会主义阵营的参赛使得冬奥会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随着冬奥会影响的持续扩大,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已经达到了5万美元。

图1 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火炬传递路线图

Figure 1. Route of Torch Relay of Oslo Winter Olympic Games 1952

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阶段冬奥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都有所提升,每届参赛运动员稳定在 1 000人左右,举办城市也上升到了平均人口为1.3万人左右的小型城市,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融资仍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与此同时,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有了显著的加强,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冬奥会成为了举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冬奥会不断扩大的赛事规模已经对举办城市的城市肌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组委会不得不把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办赛的首要位置,而受益于举办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善,冬奥会的赛事规模与影响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为例,奥斯陆开启了大型城市承办冬奥会的先河,奥斯陆当时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 447 100人,大型城市的办赛为冬奥会的筹备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组织者在办赛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城市规划方案。在这套方案的指导下,奥斯陆修建了冬奥会历史上第1个运动员村,事实上,由松恩(Sogn)、于勒沃(Ulleval)和伊拉(Ila)3部分组成的奥运村分散在了奥斯陆的不同地方,虽然这种安排曾遭到某些国家运动员的不满,但冬奥会后,奥斯陆奥运村的这种规划却为城市留下了使用率极高的城市遗产。其中,松恩被改造成大学生公寓,于勒沃被改造成当地社区医院的职工宿舍,伊拉被改造成养老中心。

再以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为例,在城市规划方面,组委会已经意识到为冬奥会设计的奥运村与当地相对较少的人口比例是不相符的,但考虑到冬奥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组委会还是为冬奥会新修建了一个可以容纳1 200人的运动员村。冬奥会后,斯阔谷奥运村几经周折,先后经历了被改造成酒店、运动员训练基地以及当地会议中心的命运。同样,受到举办城市客观条件的限制,斯阔谷组委会直接取消了雪车(Bobsleigh)项目,一方面,由于只有9个国家派出队伍参赛使得该项目的比赛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雪车赛道与城市规划的定位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成为冬奥会历史上唯一一届没有举行雪车比赛的冬奥会(表2)。

表2 历届冬奥会雪车比赛情况

资料来源:www.olympic.org。

3 区域发展阶段(1964—1980年)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的进一步加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博弈的舞台,由此导致了以冬奥会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商业价值的不断攀升,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这一时期的全球影响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Innsbruck)在项目设置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冬奥会在大项(Sports)、分项(Disciplines)以及小项(Events)设项的增多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投入到比赛中来,而该届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权收入也达到了59.7万美元;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出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第1个赛事吉祥物,这个名叫舒思(Shuss)的卡通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冬奥会报以的关注与热情;而随着冬奥会进程的不断加大,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 550万美元。

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阶段冬奥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表现为参赛国家(地区)、参赛运动员、项目设置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特别是参赛运动员突破了1 000人大关,而举办城市的总体规模也已经达到了平均人口为1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其中一个城市的人口甚至超过了100万,无论是国际奥委会还是举办城市都意识到冬奥会在吸引投融资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冬奥会已经成为了举办城市及其区域发展的工具,而举办冬奥会所形成的“城市-区域-国家”的发展链条进一步加大了冬奥会在全球的影响与水平。

以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为例,法国政府把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看作是整个国家的一次体育盛事,政府承担了80%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本,同时还提供了2 000万法郎作为营运费用补贴。为达到遏止法国乡村和山区传统经济下滑以及为格勒诺布尔所在地区发展提供动力这两个目的,政府首先修建了一个连接格勒诺布尔与日内瓦(Geneva)的高速公路,同时新建了圣埃蒂安德圣茹瓦尔(Saint-Etienne-de-Saint-Geoirs)和俱乐部机场(Versoud)的两个新机场。作为结果,冬奥会确实加快了格勒诺布尔及其周边6个滑雪胜地的现代化进程,而格勒诺布尔所在的伊泽尔省因冬奥会的举办,在与法国另外两个旅游胜地萨瓦省(Savoie)和上萨瓦省(Haute-Savoie)的比较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再以1972年札幌冬奥会(Sapporo)为例,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获得成功后,日本政府又把冬奥会视作一次推动北海道北岛(Northern Island of Hokkaido)经济发展的重要良机,在区域发展方面,日本政府在北岛地区新修建了2个机场、41条公路以及45 km的快速运输系统,以此来带动了北岛地区的发展。与此同时,组织者在提升区域建设的同时,还很好地处理了赛事和环保之间的问题。以滑雪项目为例,北海道北岛唯一一座并适合举办下坡滑雪赛事(downhill skiing events)的惠庭山(Mount Eniwa)区域,隶属于支笏洞爷国立公园(Shikotsu Toya National Park),公园管委会同意在此地举办赛事,但条件是冬奥会后,所有相关设施必须挪走,而受到影响的地区也必须恢复原貌。

4 互利共赢阶段(1984—1998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奥运会中的商业利益使得各国对冬奥会举办权的争夺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冬奥会赛事组织管理运行的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准。本着“和平、友谊、进步”原则的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Sarajevo)获得空前的成功,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向世界宣告“从1924年冬奥会诞生以来,世界还没有过如此绚丽多彩的体育盛会,运动员从未如此团结一致······萨拉热窝冬奥会,将作为过去60年历届冬奥会最好的一次被载入冬奥会史册”。1992年,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奥运会的影响力和增加电视转播收入,国际奥委会做出了夏奥会与冬奥会交替举办的决定,此举为国际奥委会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以电视转播权为例,其收入已经从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的9 150万美元上升至1998年长野冬奥会(Nagano)的5.13亿美元。

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阶段冬奥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已经全方位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参赛国家(地区)、参赛运动员持续增多,而举办城市也已经达到了平均人口为29.8万人左右的大型城市。与此同时,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强,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冬奥会已经成为了举办城市复兴转型的重要手段。冬奥会在保证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由于举办城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冬奥会在赛事规模、全球影响方面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参赛运动员突破了 2 000人。种种迹象表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这种互动影响已经构成了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主线。

5 可持续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冬奥会热度的持续高涨,冬奥会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商业价值持续攀升,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电视转播权收益已经达到了5.45亿美元。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冬奥会已经成为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实践,就在这届冬奥会上,国际奥委会爆出了其成立以来最大的“贿选丑闻”,这使得国际奥委会的公信力一落千丈,冬奥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十字路口。2014年,被称为“黄金打造的冬奥会”的索契冬奥会(Sochi)总投资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鉴于对冬奥会开支的恐惧,波兰的克拉科夫(Krakow)、挪威的奥斯陆、乌克兰的利沃夫(Lviv)相继退出了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行列。2014年12月9日,《奥林匹克2020议程》(2020)40条改革方案获国际奥委会通过,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关怀等,国际奥委会希望此举能够帮助奥林匹克运动摆脱其现有的困境。

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关系来看,这一阶段冬奥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迎合日益扩大的赛事规模,这一阶段的举办城市均采用了“冰+雪”的办赛模式,即举办城市举行冰上项目,而城市附近的城镇承办雪上比赛,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温哥华(Vancouver)+惠斯勒(Whistler)”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北京+张家口”模式。而由于冬奥会与举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的这种互动影响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成为这一阶段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的最新的价值基础。近几年,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国际奥委会先后在《体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5)、《体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运动21项日程的实施》(2012)、《奥林匹克2020议程》(2014)中诠释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目前,这一基础已经得到了冬奥会和举办城市双方的全面认可。

如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环保为视角,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设立了4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1)零浪费(zero waste),垃圾回收利用率必须达到95.6%;2)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根据气候中和网络(Climate Neutral Network)测算,冬奥会在犹他州以及美国及加拿大境内产生的122 936吨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以及243 840吨的废弃物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3)冬奥会期间启动了城市林业宣传计划,这项计划使得犹他州植树达到了10万棵,而全球植树总量达到了1 500万棵;4)冬奥会期间对破坏环保的方式采用零容忍(zero tolerance)的方案获得了总体成功。

2006年都灵冬奥会(Turin)又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放在了城市转型方面,为实现冬奥会带动城市转型的既定目标,都灵制订了6项可持续发展策略:1)针对都灵市政府的改革策略,从政府层面为都灵的城市转型提供政策上的保障,摒弃一切以工业发展为中心的惯性思维;2)为都灵制定国际化发展日程(internationalization agenda),用国际化城市的标准重新审视都灵的基本情况;3)针对训练和科研的转型,进一步提高都灵的研发水平;4)提高企业和就业的策略,特别是提高新兴产业部门,如旅游业的就业规模;5)转变都灵的城市定位,把都灵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和体育的休闲城市;6)运用综合方法,提升都灵的城市总体质量。通过上述这6项策略,冬奥会后,都灵已经成功完成了从老工业都市到现代后工业城市的转型。

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可以说上述三大理念是目前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理念契合的成功典范,作为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夏奥会和冬奥会同时举办的城市,北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引发了全球普遍的关注。根据《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发展体现在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在奥林匹克日常运营中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两条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本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该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在筹办阶段,以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位,通过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施工,为冬奥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举办城市范本,打造“冰+雪”的举办城市办赛模式;2)在举办阶段,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位,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讲与教育,提升北京整体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为城市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产。

6 结语

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构成了双方发展的主线:一方面,冬奥会推动了举办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受举办城市规模的影响,冬奥会也在不断调整并扩大着自身的全球影响及品牌价值。受冬奥会赛事与举办城市规模的影响,冬奥会与举办城市的互动联系可以分为直接利用阶段、规划建设阶段、区域发展阶段、互利共赢阶段以及可持续发展阶段。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冬奥会与举办城市互动最新的价值基础,本着将可持续性发展体现在奥运会的各个方面以及在奥林匹克日常运营中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两项原则,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体现在筹办和举办两个环节,最终,北京冬奥会将为冬奥会打造“冰+雪”的举办城市办赛模式,为北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奥运遗产。

[1]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冰雪奥林匹克之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2]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永恒的奥林匹克之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3] 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4):11-19.

[4] 冯雅男,孙葆丽. 冬季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5):1-8.

[5] 阚军常,王飞.冬奥战略目标下我国滑雪产业升级的驱动因子与创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6,36(6):11-20.

[6] 徐宇华,林显鹏. 冬季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管理研究: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筹备2022 年冬奥会的启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1):13-19.

[7] 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体育科学,2016,36(5):18-23.

[8] GOLD J R, GOLD M M. Olympic Cities: City agendas, Planning, and the World’s Games,1896-2012 [M].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7.

[9] GOLD J R,GOLD M M. Olympic Cities: City agendas, Planning, and the World’s Games,1896-2020 [M].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7.

[10] MILLER D. 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IOC: Athens to London 1894-2012 [M]. Mainstream Publishing, 2012.

[11] OLYMPIC MUSEUM. The Treasures of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M].The Olympic Museum an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4.

[12] OLYMPIC MUSEUM. The Treasures of the Olympic Games [M].The Olympic Museum an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6.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Host Cities

QIU Xue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jing 100061, China.

By apply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Host C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five stages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arts and the latest value found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the Host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tage of direct utiliz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2022 will create the "ice + snow" hosting city mode for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create a sustainable Olympic legacy for host city.

1002-9826(2018)05-0013-05

10.16470/j.csst.201805002

G80-05

A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本17-11)。

邱雪,男,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奥林匹克,E-mail:qiuxue@ciss.cn。

猜你喜欢
国际奥委会赛事阶段
本月赛事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