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看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运用

2018-10-11 06:14张珏
时代经贸 2018年23期
关键词:管控单位事业单位

张珏

【摘 要】最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正在迅速发展中,同时也就伴随着管理会计的普及和进步。事业单位的管理管控是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础的,科学的控制理念可以加大管理的效果。管理會计对财务起着全方位的管控,包括资金资本、开支、收入等,做出一系列的研究、评估和反馈,帮助信息的提供和决策计划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实施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希望通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管理会计的应用,来探讨内部控制制度的功效,能够让人们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并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发展大大优化了事业单位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反贪腐、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功效。管理会计蕴含了管理和会计两个区块,这两部分都离不开内部控制的帮助,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也需要管理会计作为动力来有效实施。

一、研究基础

在20世纪中段,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开始面临管理不力带来的麻烦和问题,因此很多针对性的研究展开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结果,分为不同的派系,包括“社会系统”和“决策理论”等等。这些结果虽然在某些方面是有可取性的,但并不是十分理想和接近完美,并且可操作性也不强。直到后来产生了权变理论,这是一种要求管理中根据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的理论,这对于后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

内部控制是十分重要而且被普遍应用的管理办法。由于管理权和股权并不一致,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也不一致,这就促成了内部控制中监督职能的形成。内部控制是公司运营发展中持续优化、改良、提高的一种制度体系。本世纪初期,经济的发展并不平稳,全世界都开始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基本上都开始认真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用于约束、监督、规范和降低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在外部审计方面的目标,我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公司和单位在进行运营发生业务时,必须要有合法合理的授权许可;第二,财务信息必须要真实可靠、及时完整,不能弄虚作假或是有所纰漏;第三,资金和资产的登记要跟实际相符,要经常核对保证无误。这几点之间相辅相成,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分析

(一)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联系

管理会计是一种致力于优化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搜集、归纳、整理财务会计信息,然后进行报告并帮助管理者的活动。内部控制则是单位致力于达成控制目标,利用规章制度对经营活动等实施管理和风险方面的管控的制度。按照事业单位的特点,我们可以明确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都是作用于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保证运营的流程都是合法合规的,提高资产的安全系数,有关的财务报表数据也更准确,让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影响力。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不是单独不相关的个体,而是有着紧密联系和很多共通性的系统,在很多思路和方法都是可以互相参考、借鉴的。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的作用也不一样了,如果事业单位想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实力和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并严格管理会计的制度。如果想要管理会计能够提高效用并具有分析的效果,首先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基础,加入内部控制体系有漏洞,就很可能导致信息的错漏,管理会计的质量自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推进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进程,因为管理会计是渗透到内部控制的全部流程的,假如科学使用并达到最优结果,则会加大内部控制的效果,让事业单位的运营顺利。我国目前改革正处于热潮中,很多单位都在积极改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在优化过程中一定要切记只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层面,可以调整概念和方法,让实际操作更可靠稳定,就可以实现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完成内部控制的目标。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想要帮助达成经营目标,两者间的联系主要是这几点:

1、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来加大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使用各种方式来整理、研究并上报有关的信息,同时根据已有信息来进行预估和决定,帮助起草计划,管控业务活动,评估业绩等。而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保障单位的业务活动都是在合法范围内的,保护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并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财务信息没有错漏虚假情况,尽可能减少或杜绝腐败现象,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这两项的目标是一致的。

2、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手段是互补的

管理会计的手段包括预估、预算、管控、研究、评价等,而内部控制的手段则有监督核查、归口管理、授权审核、会计控制、信息授权等。两者的实施方向都是事业单位的运营管控,手段上是互补的,能够尽可能减少错漏情况,降低风险,相辅相成。

3、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对象一致

管理会计属于企业会计的部分,主要根据财务会计信息来进一步整合归纳并上报给管理者用于决策的依据。而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降低风险,减少管理者徇私舞弊的可能,也是为了管理者的需求。

(二)管理会计和预算管理的联系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事业单位在做预算时,对全单位的资源管理和配比进行控制和处理的过程,主要作用是为了达完成目标。管理会计不单单可以科学合理地管控资源并提供信息用于未来的决策和计划,还可以根据单位自身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计划。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了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不但提高了控制的质量,管理了预算,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有着积极的鼓励作用。

三、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际操作中的难题

(一)管理会计的信息平台不健全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领域都在大力普及信息技术平台。事业单位的工作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帮助而变得更高效、更安全,这也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是为单位决策提供信息并保证信息质量的,假如信息不能及时提供,或者信息质量不高,就很可能影响到决策。在国内部分区域,管理信息会计信息平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之前出现过很多信息的错漏。并且,部分单位由于缺少经费而无法雇佣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导致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都落后了。

(二)管理会计预算评价指标仍有不足

我国为了规范管理会计的预算评价指标,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来规范制度,主要就是想要预算绩效管控更为合理,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率。实践过程中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很多的漏洞,操作的过程也并不顺利,大部分章程仅仅只是粗略表面性地制定了一些要求,对于细节的执行和流程要求并不明确,对于预算实施的结果和效率也没有清晰的规定和考评体制。并且,有些地方部门没有根据实情来灵活调整标准,也有无视标准进行操作的,这类情况都会对管理会计的预算绩效产生不良的作用。

(三)內部控制的意识不够强,监督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贯穿全单位运营流程的一个系统性体制,必须要各个部门、科室、工作人员的理解和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工作人员都觉得内部控制只是跟财务有关联,跟自己无关。同时,一些管理层也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严格设立财务岗位,缺少应有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和监督体制,出现了很多资金乱用、不清晰的现象。

(四)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不足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长时间来都存在着重大缺陷,很多单位对会计账目和财务处理上都十分随意。财务工作中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报销凭证的缺失、账务堆积等现象。并且,对于单位的资产资源管理也不认真,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不符,这对之后的规划利用都十分不利。

(五)会计从业人员不够专业

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专业知识和综合质素方面有所欠缺,不但在业务活动中由于专业知识匮乏经常导致错漏和失误,对于工作的态度也不够认真,积极性不高。审计过程中常发现账务处理不及时、信息登记错漏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缺少合理的考评监督机制。管理者对于会计人员的知识和素质欠缺并没有重视,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也从来没有有效的考核体系。导致这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危机感,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缺乏进步的动力。加上没有严格的监督体制,错漏情况经常被延迟发现甚至被忽视,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

四、建议

(一)要持续优化和改良管理会计的理论系统

有关单位要积极鼓励并定好科学有效的规范,学习参考外国优秀的理论理念,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况进行改良,制定出适合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

(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

要想建设好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就应该持续投入,并派遣优秀的技术工作者,利用技术分析整理成综合性的信息数据库,以便于之后信息平台的建设更为顺利。并且,应该要出台规范的预算绩效审核评价体制,对于不同的地方政府,要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来合理调整评价体制,调整后的体制应该上报通过审核后再实施,并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体制确确实实是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三)设定事业单位预算评价体制,积极进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活动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有优秀的人才来参加工作。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获得优秀、可靠的专业工作者,可以通过招聘新人才的方式,也可以培养提高现有的人才,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且要有评价体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持续传输管理会计的概念,让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解和认知加深,了解管理会计的作用。

(四)在内部控制中要有严格的审计过程

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把控,优秀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严格的风险管控。内部审计是风险管控的有效途径,因此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保证有严格的审计流程,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尤其是重要的部分更要重点核查。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所在,尽早发现潜在风险,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风险的产生,保障了事业单位的利益。

(五)落实全面预算来强化内部控制

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部分,预算必须要真正落实、严格执行。预算能够约束资金和资源的使用,对于单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只是一个表面功夫,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这样脱离计划的行为很可能给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工程建设中的脱离预算很可能导致前期资金滥用,后期资金不足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工程无法完结,所以必须要保证实际操作和预算相符,在业务过程中保持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杜绝无预算、超预算的情况。预算计划的全面实施,会大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作用。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310020)

参考文献:

[1]刘海云,杨琰.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企业导报,2012(14).

[2]杨颖.浅议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15(1).

[3]周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宂[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刘怒.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一以H市运管局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5]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管控单位事业单位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