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思考

2018-10-12 10:36陈辉王磊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

陈辉 王磊

摘要: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发展带来契机。文中提出以“两双四共”模式开展校企合作,确立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双主导”的“两双”地位,从“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四个方面深入合作,思考了“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两双四共;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C-0019-04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以培养铁路机车司机及检修技师为主。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尤其是培养周期较长、要求较高的铁路机车司机的人才需求量激增。产业的需要为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培养企业用得上、毕业即上岗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铁路类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提出在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开展“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即确立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双主导”的“两双”地位,从“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四个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办法》明确提出:在校企合作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确立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双主导”的“两双”地位,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服务、保障和促进的作用,为更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指引。《办法》中还指导性地提出校企双方可以从“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四个方面深入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两双”内涵

“双主体”打破了传统以学校为育人主体的模式,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中,学校和企业处于同等的主体地位,校企协同育人。企业不再是单一的需求方,而是和学校共担育人责任、共享育人成果的合作体。“双主导”改变了以政府和学校为主导的局面,企业以主人的身份参与育人过程,同时在育人过程中和学校一起主导人才的培养。学校和企业以恰当的契合点实现育人的“双主导”,可达到加倍的成效。

(二)“四共”内涵

“四共”是指“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共筹”即“共同筹集”,学校和企业合作之初就明确责任与义务,共同筹集人才培养所需的经费、人员、设备等,学校和企业处于平等位置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即“共同建设”,依托学校和企业的基本条件,借助所筹集的资金、人力物力,在学校和企业建设相互交织、互相关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紧密校企联系,协同校企环境。“共育”即“共同育人”,校企合作育人不是“切块育人”,而是校企根据各自特长共同参与育人,学校和企业都是育人主体,只是侧重点不同。“共享”即“共享成果”,学校和企业共享育人成果,实现双赢。

二、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英国学者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行动学习,随后众多学者对行动学习不断研究和完善。行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或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过程,而是“需要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自觉的实践建构过程”。学习者在经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理解,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和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先后提出并践行“行知合一”“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重要性。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基于“双主体”“双主导”从“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四个方面开展合作,使学习不仅在学校进行,还要在企业进行,实现“工学结合”,这是一种合作型的教育活动,是产教的深度融合,更是行动学习理论支撑的结果。在“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实践,以“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以培养从事铁道机车驾驶员、检修员、生产制造等岗位人才为目标的。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急需铁道类专业人才,而铁路市场化的推进又对铁路企业提出更高的竞争要求,因此铁路企业对高职院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跨专业、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一岗多责,除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法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在校学习期间,一般都是采用模型、仿真等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与实际有较大区别,而且由于设备较大,价格昂贵,学校实训设施更新较慢,经常出现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很难实现企业的人才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一般都会安排几个月甚至半年的理论学习,企业要求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在企业见习期间取得“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若不能取得则取消见习资格。在正式录用后,签订在两年内取得“机车司机职业资格”的合同,否则解除录用关系。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延长了学生进入岗位的时间,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在高職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施“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和用人企业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既有助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三、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前提是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需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中学校和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培育、共享成果。目前,在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学校热情很大,但企业热情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目标不一致,即学校的公益性和企业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要构建出学校和企业共同体,使合作双方目标一致、协同发展。

(一)高職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框架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首先必须确立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双主导”地位,紧紧围绕“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开展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担负着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也不再是“主客两家人”,而是“双主一家人”。校企合作的成效与企业有着直接关系,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休戚与共。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对应企业一般为各地区机务段,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毕业进入机务段后,需要参加机务段组织的培训和考证,一般大约需要两至三年时间才能真正上岗,各机务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这项工作,而且为了满足在岗工人的持续提升,机务段还会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到学校参加培训,投入较大。学校和机务段的合作中,学校要转变思想,不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主动向机务段抛出“橄榄枝”,打消机务段顾虑,让机务段理解“双主体”“双主导”校企合作是学校和机务段目标的“捆绑”,双方以共同目标育人,不会对企业增加负担,反而会缩减学生上岗时间,节约企业人才培养成本,提高效率。学校和机务段分别将各自在人才培养、设备条件、师资情况、项目开展等方面的情况列出,由学校和机务段从“共筹、共建、共育、共享”四个方面商讨确定如何将机车司机上岗所需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在校期间以校企交叉学习形式实现。

(二)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内容

1.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制订

基于机务段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机务段通过深入调研讨论,确定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学校、机务段综合分析各自软硬件条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生要掌握铁道机车的运用、维护、检修、制造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专业相关课程,还增加了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通识课程。

在课程标准制定中,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提高技能考核的比重,增加对职业素养考核的要求。对于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校内校外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采用校内和机务段分别实施部分教学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校内教师和机务段师傅轮流作为课程主讲人,在校内学习期间,校内教师作为主讲人,机务段师傅作为辅助人员,在机务段学习期间,机务段师傅作为主讲人,校内教师作为辅助人员,课前课后校内教师和机务段师傅及时沟通讨论,互补互促。

2.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和机务段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既可以作为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机务段培训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课件、微课、教材、习题等,并开设在线学习平台,将共同建设的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使学习更加便捷。

在开发课程资源中,充分融入机务段实际元素,将机务段实际问题、真实操作过程,通过加工制作成微课、动画等呈现在教学环节中,并归纳形成文字编写教学资料;将机务段的安全规章、工作条例编写在课程教材中,在校内就进行学习;将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向机务段开放,供机务段职工培训提升使用。学校和机务段对这些课程资源承担共同建设责任,也享有共同使用权利。

3.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的是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机务段拥有的是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在“两双四共”合作模式下,需充分融合校企师资特色,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务段建设“教练型”师傅队伍,全面提升校企教师和技术人员素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用课程教学“双主体”教师、校企教师和师傅“双身份”的方式。课程教学“双主体”即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学校教师和机务段师傅共同承担方式进行,实现教师间的教学相长;校企教师和师傅“双身份”即指教师的校内教师、机务段学徒的双重身份,以及师傅的机务段教师、学校学员的双重身份。

4.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环境搭建

学校有专用场地,教学设施、专项资金有限,设备设施不能及时更新,与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实训设备一般以模型为主,实物较少,展示性、分析性强。机务段场地充足,工序分类明确,设备更新速度较快,设备设施均为实物,实战性强。

在“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以模型分析、仿真模拟、基本技能训练设备搭建为主,具有通用性特点,机务段依托现有设备设施进行分区标识,张贴课程名称、项目名称、主要内容等信息,突出实战性、先进性特点。机务段定期将企业闲置设备放置在校内实训场地,逐渐取代部分校内陈旧设备,最终搭建出具有梯度变化、相互交叉的校企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5. “两双四共”校企合作模式教学过程控制

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及质量控制与机务段实际生产检查验收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两双四共”校企合作中,学校和机务段讨论协调制定教学过程控制机制。在教学过程控制中,校企主要按照自己原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互监督,定期交流教学过程控制过程中的问题,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学校教学过程控制主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拓展等,机务段教学过程控制主要关注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解决、统筹应变等。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培养从事铁道机车驾驶员、检修员等岗位人才的,专业的特殊性使校企合作尤为重要,校企深度融合有助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优质人才的培养,对学校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有极大帮助。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确立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双主导”的地位,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共筹、共建、共育、共享”的四共合作方式更有效地加大了企业的参与度。学校和企业本着公平的原则,形成一体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责任,共享育人成果,有助于校企的良好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industry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rolling stock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mode of "two doubles and four COs", i.e. establishing the status of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ith "two main bodies" and "two leading roles", and 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respectively "co-preparation, co-construction, co-education and sharing".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framework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above mantion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railway rolling stock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ailway rolling stock; two doubles and four CO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