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探寻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8-10-12 11:36黄华玲
新一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高中

黄华玲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中国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审美和情操。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所有高中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古诗词教学实践,探寻能够提高课堂实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于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同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解释。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构建美好生活和未来。

中国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和情操。在传统文化回归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本文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来审视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探析有效教学的途径、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高中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涵咏诗歌,可以发掘古代语言的表现与魅力,养成正确的凝练而有表现力的语言习惯。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方面。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1]。高中古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极广阔的空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方面。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1]。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品味语言艺术,感悟作品的思想魅力,形成独特的审美鉴赏能力。并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现美和创造美,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方面。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1]。古典语言文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益于学生走近并习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古诗词教学实践,探寻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涵咏诵读,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自古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说过:“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诵读法是最有益于培养学生语言感觉的一种方法。相较于现代语言,古诗词的语言更简洁、精炼,更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因而,学习古诗词,最宜采用诵读法。在反复有感情的诵读涵泳中,培养语感,获得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最终在心中构建古代汉语言语经验,进而正确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实践和生活交际中。

比如學习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无需教师多描述,通过诵读,一幅萧飒、壮阔的图景便映入学生眼帘。学习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只需要反复诵读,学生便会自然地调动他们的语文知识、生活经验、个人想象力和理解力,感受到诗句如珠落玉盘般的音乐美,以及其中弥漫着的徘徊低迷和哀婉凄凉。诵读涵咏,助推语言的建构,如春雨润物,悄然无声。

(二)主问题引领,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所谓“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2]古诗词语言精炼,富有内涵,表情达意含蓄隽永,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古诗词教学中,要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促动学生去讨论它,解决它。并在围绕这个问题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古诗词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在执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由标题的“留别”二字引出一个主问题: “李白为什么要用一个梦境留别友人?”在这个主问题引领下,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先是探究“是什么样梦境”,进而结合李白的身世际遇,以意逆志,探究“为什么要写梦境”,至此,学生便能触摸到诗篇中飞扬着的灵魂、寄寓着的理想追求。古诗词教学中的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思考、探究,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思维,实现思维发展和提升。

(三)细品与仿作,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无论是语言、意境、韵律,还是情意主旨,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古诗词蕴含许多美的元素,呈现多元的审美世界,接受其熏陶、滋养,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化气质,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

细读、品味,专注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以品味语言为桥梁,抓住传神的语言,深究细品,还原美的意境;以整饬的语言为抓手,细读慢品,再现美的韵律。如欣赏《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时,紧扣“茫茫”一词,赏析叠词的韵味,感悟诗人心绪的烦扰难安,体会诗人思想深层对前途的迷茫。而鉴赏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时,则抓住“坼”和“浮”二字,感受画面的动态美,领略洞庭湖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图景。通过品鉴语言,可以感受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诗句的用心,体验作者丰富的感情,进而培养审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仿作、自创,助力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提升。语言文字积累的终极目标,无一不是指向内化和应用。当学生的古诗词语言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审美创造就水到渠成了。仿写诗词、自创诗词不仅是让学生变学习获得的“知”为切身仿作的“行”,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热情的有效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设计了一系列的诗词写作活动。先是为诗词“瘦身”,减一减,把律诗变绝句,把七言变五言;或是重组诗句,调整语序,改头换面出新诗。这样简单的游戏,是一种趣味,更是对诗意的再理解和再创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继而,鼓励学生写诗填词。如教学《蜀相》后,设计一项作业:游览昭忠祠,试作一首怀古诗。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布置学生以“念奴娇”为词牌,填一首词。这样,古老的诗词立刻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诗意的种子。当然,这样的创作,难度可想而知,教师要注意引导,在评价成果时也要适当放低要求。仿作和自创,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美、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的审美体验,进而锻炼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开设主题活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高中古诗词,厚积着中华民族精神,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解读鉴赏诗篇的过程,即是传承理解文化的过程。再加上近几年高考重视对文化常识、古代诗歌的考查,高中古诗词教学自是承当起重任,去关注文化常识的梳理,重视给学生构建文化常识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和主流的思想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除了通过解读诗篇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和神韵,增添古诗词课堂的文化味儿,我还不定期开设古诗词主题活动,让古诗词教学走向深广。比如《语文活动之“我爱记古诗”》,设置“背得快”“记得多”“诵得有情”三个环节,激发学生记诵古诗词的热情。只有多读、多记、有感情地走进古诗词,才能不断汲取诗词艺术的精华。比如《语文活动之“宋词新唱”》,基于最早的宋词就是用来传唱的,而今曲谱唱法失传。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品鉴词作的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谱写与之契合的旋律,感受词文化的美丽。还有《语文活动之“与诗同行”》,设置多个游戏环节,内容包括诗词记诵、诗词常识、诗词创作等。在活动中,学生以诗会友,切磋诗词文化,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诗词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古诗词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满足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路上溯,发现诗意和美好。

古诗词是发掘不尽的宝库,历经时代的演绎和磨砺,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无尽的资源。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是一个值得永恒探索的活动,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路上,我们要踏实行走,永不止步。要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古诗教学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R].杭州师范大学,2016.

[2]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7).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高中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