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工作制时代

2018-10-13 06:54高木由美子
中外文摘 2018年19期
关键词:老年人工作

□ [日 ]高木由美子 齐 木

2017年3月的某一天,纽约州奥兰治郡的安东尼·曼奇内迎来了他的生日。前来贺生的除了亲朋好友,还有国内外媒体,他们纷纷赶来对曼奇内的生活及工作进行采访报道。106岁的曼奇内是世界上最高龄的在职理发师。2012年,曼奇内被纳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自20世纪20年代入行至今,曼奇内已有90多年的工作经验。虽然现在他的店一周只营业几天,但他的理发技术和待客之道仍受到专业沙龙经营者的一致好评,据说时不时还有来自英国和日本的常客造访。

但今后,或许媒体不会再继续关注像曼奇内一样的高龄工作者了。发达国家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不断加剧,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退休年龄不断调高,退休后继续工作的人数将越来越多。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退休后继续工作的美国人占劳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2000年是12.8%,截至2016年上涨至18.8%,且在65岁至69岁的老人中,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占30%,在75岁以上老人中占8.4%。

目前这一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全美产业审议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在45岁至60岁的在职者中,打算退休后继续工作的人有42%,3年后增至62%。2014年,日本内阁府也对60岁以上的在职人员进行了“希望工作到多少岁”的调查,回答“只要能工作,就想一直干下去”的人达到42%,创下新高。

60岁退休,享受读书、旅行、欣赏音乐的晚年生活,靠少数劳动者供养数量不断膨胀的高龄长寿者,早已经成为过去式。研究表明,对高龄老人来说,工作对身心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退休金不再是唯一的盼头

面对即将到来的无退休制人生,我们要做许多准备,要制定全面计划。在未来,不退休会成为法律规定的内容吗?它会对社会、经济和劳动者本人造成怎样的影响?

从人口统计学来看,世界正在经历骤变。20世纪50年代,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约有1.3亿人,2015年这一数字上涨至6亿,预计到2060年将达到18亿,超过总人口的18%。现在欧洲平均每4个劳动者需要供养一个退休老人,而到2060年,将变为两个劳动者供养一个退休老人。本世纪50年代,日本将面临平均l.3个劳动者供养一个退休老人的情形。

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人类寿命延长和出生率持续走低。世界平均人口置换率(一名女性一生当中所生孩子的平均数)从1950年的5个,降至2015年的2.5个,足足减少了一半,等到2060年,预计会继续降低至2.2个。而在发达国家,本世纪出生的人极有可能活到百岁以上。

显然,退休金制度难以维持下去。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在128年前首次制定了《老年残障保险法》,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设定为70岁,并且仅限劳动能力较低的人群领取,当时能活到70岁的人并不多,所以养老金资金还很充足。俾斯麦制定的与其说是社会保障金,不如说是一种保险。

但现如今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沃尔夫冈·芬勒和约翰内斯·凯特鲁在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博客上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100岁,工作时间只有45年,那就意味着,他人生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接受社会保障援助,最初是作为年幼的孩子,最后是作为退休的老人。这种制度是无法一直持续下去的。”

也就是说,人们不得不上调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并降低保障金额。德国打算在2029年之前将退休年龄从65岁调整至67岁,但目前还在就是否继续延后进行激烈讨论。日本也开始讨论制定可选择70岁以后再领取养老金的制度。

延长健康寿命的最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变得更长寿,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芬勒等学者指出,考虑到这些因素,人们退休后继续工作也是合理的。而且这样一来,劳动人口就会增多。英国预计,老年劳动者一年可创造800亿英镑的市场价值。老年学学者、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大都会保险的副总桑德拉·蒂默曼认为,老年人就业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稳定的工作可以增加GDP,给国家交税,且不再需要政府的保障支援。”

但仍有人提出质疑,如果老年人期望的职位是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或兼职,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就会受到威胁。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认为,现在美国的劳动市场并不缺乏劳动力:“举例来说,如果老人应聘前台或银行窗口等职位,年轻人可选择的岗位就会变得更加紧缺。”

另一方面,从老年人的角度分析,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加利福尼亚州某咨询公司的员工卡尔·汉森说:“美国人退休后,往往会面临贫困的难题。”为攒钱养老,现年63岁的汉森打算再工作7年。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对1026名35岁以上的全职员工进行了调查,就“真正希望的退休年龄”这一问题,8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需要工作一辈子。专家指出,大部分劳动者认为,退休会导致失去经济来源,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无法安享晚年。

2008年,金融危机让许多准备退休的人的积蓄受到巨大冲击,后续几年也少有人能拿到全额退休金。此外,英国和日本发放的退休金基本只有工资的1/4。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是为了钱,只是单纯想继续工作。在加利福尼亚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和自立援助的非营利组织SCAN工作的约翰·唐宁今年76岁,大学毕业后,他在造酒厂等企业工作过,之后创办了市场调查公司,65岁退休。但是唐宁并不打算从此离开职场,很快,他在SCAN找到了一份兼职,一干就是10年,每周工作26个小时。他说:“这份工作让我每天都面对变化和新的挑战,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多项研究表明,退休后继续工作,会对健康与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对1992年至2010年退休的3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身体健康且比按时退休的人多工作了一年的老人,比直接退休者的死亡率低11%。值得注意的是,俄勒冈大学是将身体健康的老人与身患疾病的老人分开研究的。即便身体抱恙,如果晚退休一年,死亡率也会同比下降9%。

美国大脑健康教育咨询公司Mindramp公司创始人之一罗杰·阿努森,同时也是一名老年学研究人员。他指出,进入老年阶段后,保持心理活跃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工作(不仅限于为获得报酬而工作):“无论医生、公司职员和老师等常规职务,还是从事在家教育孩子等工作,都可以充分调动老人的‘大脑引擎’。如果退休后,每日悠哉游哉、休息游玩,大脑机能就会变得低下。”

与前几辈人相比,现如今65岁老人的身体更健康,学历也更高,整个人的状态更好。年老就会身体虚弱、动弹不得,必须得有人照顾,这些旧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

劳动生产力低下的误解

话说回来,对老年人来说,一副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的身躯,可能难以再继续从事适合年轻人强度的工作。企业方面往往有“老年人灵活性差,欠缺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的偏见,而且为避免支付健康保险费用,他们不愿意雇佣年老的员工。

幸运的是,现如今人类的工作性质已经逐步发生变化。过去的许多蓝领职务逐渐被机械取代,体力负担小的白领职位不断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灵活工作方式不断普及。小时工等非正式服务性工职也越来越多。总体来说,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应当追求的不是升职和高薪,而是在可以适当休闲的前提下赚钱的非正式雇佣的职位。

“老年员工会导致劳动生产力低下”的老生常谈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老年人虽然体力衰减,但出错少,经验及人脉丰富,而且技术更加娴熟。专家指出,高龄员工对文章和讲话的理解力、表现力、注意力、心理稳定性、诚实度、协调和待人接物的能力都比年轻人强。如果将年轻员工和经验丰富的年老员工组成团队,互相弥补不足,就能发挥出“相乘作用”。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在积极聘用高龄工作者了。德国大型汽车企业宝马集团于2011年开办了世界上首个雇佣高龄员工的制造工厂。大型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北美总公司,采用弹性工作制和阶段性退休制度,其50岁以上员工占总员工数的40%以上。

美国老年人就业中心的董事盖里断言:“在我们的调查实例中,没有一例能证明,老年人无法完成与年轻人同样的工作。千禧一代往往在工作半年后,就开始唠叨不断,一年半之后,就开始计划跳槽。而老年人则很少表现出类似行为,可以为职场带来稳定、忠诚和团结。”这些也在统计结果中有所体现。

2014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报告称,老年人比年轻人对公司更忠诚,工作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如果企业雇佣老年员工,可以有效降低离职率,削减招聘、培训新员工的开支。

此外,如果遇到求职困难,老年人也可以考虑自主创业。活跃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自行调整工作方式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称,创业者中,55岁至64岁的人数是20岁至34岁的1.67倍。

随着技术革新与产业结构的改变,今后劳动市场不会再过度消耗劳动者的体力,而是让职工发挥经验与技术来保证生产力。随年龄增长而力不从心的职位将减少。当今老人以及几十年后的老人可选择的退休生活,不再只有在养老院接受看护,或在家消磨时间,他们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赚取薪金,同时还可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退休前一直全职,到了某个年龄突然不工作,这种活法已与时代脱节。不只发达国家,亚洲各国的老龄化也在加剧。或许,几十年后,100多岁的劳动者不会再被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到那时,老年人面对的问题也不再是退休后是否工作,而是如何继续工作。

(摘自《海外文摘》2018年第3期)

绝 不放 弃

因儿子罗浩患脑瘫,今年53岁的周扬琼不论走到哪儿都要把儿子背在身上,这一背就是16年。

每天早上5点多,母子俩就会出门,除了要背着儿子,周扬琼还要拎着大包小包,“衣服、裤子必需带两套,因为他总流口水,在外面打湿衣服不换会感冒,尿不湿还要带两个。他自己坐不稳当,出门必须备一个有靠背的折叠椅和两米长的绳子。”

这些儿子的必需品收拾齐后,还要带上周扬琼“糊口的家当”:捏泥人的材料和摆摊用的箱子等。“之前我卖塑料玩具,但是生意不好。后来我看到捏泥人的师傅,就向他请教。师傅看我肯学,我们母子俩又可怜,就教我。”如今,她会捏小猪、玫瑰花、小兔子……每个从1元到10元不等。“喊价10元一个,但有些小孩想要,父母不肯买,我1元也卖给他们,免得小朋友哭,大家高兴就好。”

为了给罗浩求医,周扬琼跑遍了大江南北,有时他们露宿街头,困难时还曾沿街乞讨。周扬琼说,她和儿子在当地民政部门每月大概能领到300元补助,但实在不够。

现在一边带儿子一边捏泥人,虽然辛苦但周扬琼很知足,“儿子活过了医生说的年纪,已经赚了!”16年,24小时不离身,周扬琼却从没埋怨过。儿子已经“长”在了她身上,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别人怎么看不要紧,丈夫不认娃娃也没啥可怨恨的。现在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还是觉得快乐的。”

母爱为孩子撑起了唯一的一片天,但若有相应保障,母子也许不必过得那么辛苦。

猜你喜欢
老年人工作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