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康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10-13 12:31王新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药制剂糖尿病

王新玉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应用脉康宁胶囊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该药物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专科治疗的87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西药联合脉康宁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糖尿病并发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χ2=12.962,P<0.05)。治疗后观察组44例患者临床症候积分:肢体冷凉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低于对照组(t=3.292、3.314、3.985,P<0.05)。治疗前观察组44例患者ABI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明显高于对照组(t=8.229,P<0.05)。结论 采用中药复方制剂脉康宁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脉康宁;中药制剂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182-02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属祖国医学消渴、脉痹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也随之增高,该病症也是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和残疾、死亡的重要因素,对患者生命健康和家庭负担造成严重威胁[1]。该研究选取2017年1—12月间在该院专科进行治疗的87例糖尿病患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脉康宁预防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该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所有患者确诊,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肢体缺血表现(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酸胀、间歇性跛行);肢体缺血体征(皮色苍白或暗红、皮温低、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动脉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血流减慢。使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4±8.5)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6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3.1±7.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自愿参与研究;③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出血风险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治疗期间使用其他影响治疗药物或未按照医嘱服药者;③合并有心力衰竭、肿瘤等严重疾病者;④肢体坏疽者;⑤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与常规西药降糖治疗,并口服贝前列素钠片40 μ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复方制剂脉康宁胶囊3次/d,3粒/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下肢血管多普勒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效果观察。

1.3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标准制定,以3个月为1个疗程。显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肢血流明显增加;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肢血流改善;无效:治疗3月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肢血流无变化。

根据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症候积分评估:对患者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冷凉感等症状进行观察,分为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无:0分,4个级别,总计18分。并使用ES-100V3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患者踝肱动脉指数(Ankle brachial artery index,ABI进行测定。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肾功能、肝功能、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并观察用药期间各种不良情况,并详细统计。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该组8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对照实验显示,观察组44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有效率74.4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2,P<0.05)。

2.2 比较两组症候积分

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44例患者临床症候积分:肢体冷凉感(2.72±1.01)分、静息痛(2.81±1.15)分、间歇性跛行(2.76±0.97)分;对照组43例中医症候积分:肢体冷凉感(3.44±1.03)分、静息痛(3.61±1.10)分、间歇性跛行(3.56±0.90)分。兩组各项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2、3.314、3.985,P<0.05)。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ABI评分

研究统计显示,治疗前观察组44例患者ABI(0.73±0.07)分与对照组43患者ABI(0.70±0.08)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0.95±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BI(0.87±0.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9,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主要因各种因素诱发的代谢异常所致。患者病症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长期血糖增高可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具有WHO统计显示,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多达100多种,涉及人体足、眼镜、周围神经、肾、血管、脑、心脏等多脏器组织。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现目前,临床中尚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特效药物;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

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变中血管内皮损伤起到重要作用;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对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变基础;随着患者糖尿病病程时间延长,周围神经性病变逐渐对发生与发展,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病情恶化可出现动脉血栓、管腔狭窄、硬化斑块等,诱发下肢缺血,最终形成糖尿病足,甚至截止,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该并发症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现目前,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除了长期有效的血糖控制,应尽早使用中药活血通络等治疗。既往临床中,对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一般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患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不仅疗效不够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高。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周围血管病变属于“脉痹”范畴,其病机为阴虚燥热,导致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其治疗在于益气养阴、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补肾强脾为主[2-3]。该研究观察组在西药治疗上使用脉康宁胶囊治疗,该药物属于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地龙、盐肤木、荷叶、水蛭、山楂、丹参、泽泻、决明子、何首乌、黄芪等中药;其中,黄芪、何首乌具有利尿消肿、排脓、滋阴补肾、益气养阴、补肝肾、益精血功能;丹参、山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消食健胃作用;盐肤木、荷叶具有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升发清阳功用;地龙、水蛭具有通经活络、逐瘀消癥作用,其含水蛭素、蚓激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可有效地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作用;决明子具有利水通便,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具有降濁通络、活血祛瘀的功效[4-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而病症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脉康宁胶囊在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防治中具有显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BI(0.95±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BI(0.87±0.04)分(P<0.05)说明脉康宁胶囊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动脉条件,减轻糖尿病周围病变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随着患者获病时间延长,其各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周围血管病变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采用脉康宁胶囊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其各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安鲁,王靓,彭代银,等.丹蛭降糖胶囊干预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4):1-4.

[2] 卢房利.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18-19.

[3] 覃群婷,路文盛.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25):110-112.

[4] 董芳,张德生.补阳还五汤联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7,38(12):1714-1716.

[5] 吴静.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的价值评估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6):24-25.

[6] 吕树泉,张淑芳,王猛,等.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76-77.

(收稿日期:2018-02-26)

猜你喜欢
中药制剂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分析
2013~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