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0-13 10:23杜晓旭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杜晓旭

【摘要】“核心素养”又被誉为“21世纪的关键素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也逐渐受到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本文在认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看法,以期能够对教师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历史 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8-01

一、认识中学历史核心素养

学生在接受相应时期的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适应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品格及关键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那么,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在中学历史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及其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内容的综合表现,同时还带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及其关键能力。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問题也在逐渐凸显出来,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其认为历史教学就是把教学上的内容机械式的灌输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因此,一些教师只要求学生将教材知识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大量的做题,让学生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学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只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最后,只是记住了知识点,却不会灵活运用,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没有正确的历史情感及其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才能凸显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角度分析历史,以探索的心态认识并思考历史。这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历史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人文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在感受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情感的深厚,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及理解历史事件。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感受历史魅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隋唐盛世》一课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点,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影视与文献资料、以及历史文物的图片与传说故事等,对这个时代的主要人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搜集的历史资料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在看完教师展示的资料以后,对隋唐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相关的一些事项做出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各自的观点并进行相互评价,之后,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将个人对历史的观点或见解表达出来,供全班同学交流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基础知识的坚实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习历史时必须要具备的,主要就是时空观念、辩证问题能力、理解典故能力以及内容的实证能力等,最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生要想具备以上能力,其历史基础知识必须要扎实,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学生能够通过转换时空、换位思考的方式看待历史,并能够融入到历史长河中,使学生能够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知识体系,为良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准备。如,《戊戌变法》一课的学习,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我国的近代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各种改革都是以改变中国近代的落后为目的,我国的有志之士都在为发展中国而努力。有的有志之士从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致使中国“国将不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及凌辱以后,还被其瓜分得四分五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大批有志之士想皇帝上书,要求变法改革以挽救大清王朝,戊戌变法也就此开始。初中生首先要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历史事件及其时间,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意义。之后,学生可能会意识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可能轻易被改变,而政治、军事以及教育和经济上的变革肯定会影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因此注定失败。而学生认为,地主与官僚阶级是戊戌变法的最大阻力,他们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改革的影响,而光绪皇帝虽是皇权的代表,但却没有绝对的权利。学生所具有的时空观念,可以对历史发生的时间及其主要人物都能清楚的了解,还能进一步对相关历史进行分析与比较,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有利于把这段历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理解表达与解释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把叙述的历史事件提升为对其意义的情感方向与理性认识的理解,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以后,能够设身处地的依据真实的历史资料对历史事实有具体的认识,并对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有更好的感悟及理解,了解因果关系,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用客观的态度处理身边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历史理解。而历史解释,则是要求学生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把自己理解的历史作为基础,理性并客观的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以自己的观点看待某个历史人物。因此,初中历史阶段应该将以上两种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

例如,《鸦片战争》一课教学完成以后,对于本课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就我国国内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措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及其政治的发展水平等,联系本课所学的具体史实,分析爆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有的学生站在国内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在当时是地广人多,西方列强若能打开资本主义的倾销市场,他们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将“虎门销烟”作为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借此机会将资本倾销市场打开。还有的学生是以国际角度分析,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比较落后,再加上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制约世界贸易的流通与发展,特别是英国人的利益受到限制,因此才以此为借口挑衅发动战争。学生也会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既活跃课堂分析及讨论的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4.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后人来说,前任的经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对我们有勉励及借鉴的意义,因此,学习历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历史价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就是历史核心素养对历史价值观的要求。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以及在未来研究历史的道路上能走的更远,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这从一定的角度看,也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

综上所述,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铭记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感及其爱国感,通过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加强,丰富其知识储备,强化其历史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系统、科学的学习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86-187.

[2]刘玉璞.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14.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