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的探索

2018-10-13 09:44邹杰婷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邹杰婷

摘 要: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高速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完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笔者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以期有助于提高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门受到我国政府重视的课程,它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引导青年主流思想的功用。步入21世纪以后,受到互联网的沖击,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元性,从而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影响。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鼓励各大院校利用网络平台及资源,探寻与互联网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这也引发了政府部门与思政课导师的思考:学生的思想意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有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对思政教育课程有哪些影响?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和保障机制应进行哪些改变?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研究匹配新形势的教育长效机制,是对于思政教育的重新审视,也是出于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一)使思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互联网的一大功能是使资源实现共享,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经济、各国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料得以普及。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的政治活动、政治体制等进行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也能根据研究方向浏览相关资料。思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思路通过互联网搜寻所需的资料,授课的内容不再囿于单一的教材。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对高校思政教育有推动作用。

(二)使思政教育方式更灵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有明显的区别,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随意,特别是在高校中,思政课程较为简单,学生和教师不容易进行深入讨论,导致部分思政教育仅由教师讲课和学生完成作业组成,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即使有更新教育方式的愿望,也可能因私人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低等原因无法实现。首先,互联网给师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学生无需与教师约定时间地点就能实现讨论,这极大程度提高了师生交流的效率,也无需占用太多教师的私人时间,为师生之间实现互动讨论提供了途径;其次,在师生无需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放松心情,更坦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术讨论更为自由;此外,互联网能为师生提供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

(三)使思政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指引青年人形成正确思想观念,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归根结底是要使理论指导实践;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时事资讯和了解社会状态,这就要求思政教育紧扣时事与社会生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思政教育与时事结合起来有便于教师将思政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实用性。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对思政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并通过作业和考试促使学生复习。“互联网+”不仅为高校提供了新媒体等教育方式,使教学可以通过微信、论坛等途径实施,还传播了共享、创新等互联网思维,这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式,并使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思维接轨,是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权威性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和书籍,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其传播的思想意识有一定权威性。多数人们对思政课倡导的理念深信不疑。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来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得到思政教育资源,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有针对性的资料。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决定了学生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全面的资源,相比之下,思政课堂提供的资源便显得有局限性。这使得学校思政教育课的权威性进一步弱化。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路径的建议

(一)发挥组织机制的推动作用

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首先需要明确组织机制的职责,并制定相关规定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用。在高校中,学校各级行政部门属于主管机构,思政教师、各班辅导员属于思政教育的执行者。首先建议由行政部门牵头统筹管理高校思政教育,并集合高校各部门的资源建设思政教育网站、管理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等;同时建议高校注重相关规定的完善,参考“互联网+”背景下推行思政教育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使教育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方法更具体。其次,建议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加强对思政教师等人的培训,使其了解互联网思维,掌握基本网络技术,能发布网络信息、依托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通过网络与学生双向交流。教师应定时发布相关信息、分享资料、引导主流思想,并负责网页维护、公众号推送等工作。

(二)构建适合的教育内容

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我国已有诸多规定,但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无论作出何种调整,都需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流思想为基础,强调其在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中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的作用,思政课堂的权威地位被撼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不再局限于教师传授的思想,这就给思政教育的内容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教师除了注重主流思想的传授外,还应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如何根据实际形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首先,应以马列主义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重视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道德观念,提升自觉遵守法制和道德规范的意识。再次,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应对社会、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使学生提升情商和逆商,具备初步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然后,还应根据现实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意识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人生规划教育,让思政教育内容与国际社会接轨。最后,建议结合时事热点,对不正确的网络思想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积极的理念。

(三)采用线下+网络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大部分思政教育仍以课堂教育为主,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与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传播的思想可能影响学生的意识,學生在网络环境中自由表达的意见和情绪也能对学生的意识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思政教育中,需要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会将自己在网上的言论与现实的言行区别开,网络环境存在虚拟性,学生可能将网络作为自由讨论和抒发情绪的场所,很少考虑到网络对现实的影响。但实际上网络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是一个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存在的平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论,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线下教育是更重要的部分,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注重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管理,净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环境,引导主流舆论思想的方向。

(四)建立思政教育评估体系

为保障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建议建立思政教育效果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是以教育部门提出的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为标准,采用科学的手段,对高校思政教育过程和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思政教育存在与现实脱节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评估体系,使思政教育更为规范化;同时,教育结果与目标总会存在一定距离,通过这一体系的细化评估,教育工作者可总结思政教育中的经验,优化执行措施,最终不断提高“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水平。 建议高校将思政教育成绩、思政实践课程完成情况、学生思想动态、学生党建、网站建设等多种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中,每学期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奖惩挂钩,调动具体实施者的积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是一项与时代接轨的任务,也是今后思政教育发展的方向,相关机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斯文.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66-67.

[2]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1-52.

[3]潘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5):66-70.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