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2018-10-15 02:16刘梦珂
市场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A股报告责任

◇刘梦珂

社会责任报告,是将企业一年以来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梳理、总结后,向外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的书面文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理念、活动方式、活动结果以及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尤其是非财务信息,变成正式的书面文件,从而更好地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沟通形式。

本文以126家深市A股和428家沪市A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这554家公司2015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发现了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的诸多问题。至于和年报一同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公司,因未单独披露,其相关信息披露并不完善,本文暂不讨论。

一、行业概况

自2006年至2015年十年内,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市场整体履行和披露社会责任的意识有所增强。其中,沪市的上升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从2009年到2010年;而深市自2008年以来基本保持平稳,但偶尔有略微下降。从2013年到2014年深市A股市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增幅仅为5.79%,从2014年到2015年增幅竟为-1.56%;而沪市的增长情况也不容乐观,仅为7.41%和5.42%。说明我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较为随意,并非年年坚持,要达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市场状况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见表1)。

表1 沪深A股市场总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数

按照证监会划分的行业分布,554家公司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达47.11%;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最低,为0。除此之外,采矿业作为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行业,农林牧渔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较多的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作为高耗能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分布广、排放高的行业,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实际情况却是占比仅为5.61%、0.90%、7.04%和6.32%。

考虑到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数不同的情况,金融业已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占该行业全部沪深A股的比例大于70%,是所有行业中做得最好的,这与我国严格的金融监管有着莫大关系。除此之外,其他行业都不足50%,其中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都不足20%(见图1)。由此体现出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问题需引起必要的关注。A股公司尚且如此,中小板、创业板所彰显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二、具体问题

根据对554家样本企业的分析,企业在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时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影响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最终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1.篇幅差异大

在分析的样本企业中,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页数为24.1页。最低页数3页,最高页数高达202页。由此可见,从篇幅上来讲,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与我国目前社会责任报告规范不具体、标准不严格、体系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过于依赖企业自主性,也将导致很大程度的随意性。篇幅过少,很可能导致披露内容不足,使利益相关方无法从中得知必要的决策信息(见图2)。

2.编制依据未列明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并未有明确规定,采用的编制依据也完全由企业自行决定。目前常用的标准有GRI G3标准、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3.0)、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国资委指导意见、上交所指引、深交所指引、行业指南、工经联指南等。标准众多,意味着企业编制内容不一。根据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析,554家企业中只有379家企业明确注明了所采用的编制依据,而其他175家企业则完全没有任何交代,占比31.6%。

图2 篇幅统计情况

3.没有可靠性保证

在所调查的554家样本企业中,仅有261家企业明确表示对其社会责任报告所述内容的真实、可靠、完整负责,保证不存在有意或无意的重大错误或遗漏,并愿意为此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这是此次调查中最高程度的管理层方面的保证。近半数的企业不敢或者不能为其发布的社会责任信息做担保,这也一定程度上埋下了无效披露的隐患。仅有22家企业表示其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了独立第三方的鉴证,而部分企业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为报告的可信度提供证据,但是股东、供应商、客户、员工、媒体、农户的匿名实名评价可信度不高,相关行业机构负责人的实名评价,也不能作为完全代替独立第三方审验的证据。由此,凸显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不足的严峻形势。

4.证据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除了文字,更应该有足够的证据来佐证文字的真实性,比如图片证据、典型案例以及数字量化。从而使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与同行业企业信息的可比性,让信息使用者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已发布的信息,增强外界对企业的信赖和认可,也方便企业获取外部资源。

在所调查的554家样本企业中,仅有216家企业采用了图片作为其表述社会责任的证据;仅有42家企业专门设置部分,明确采用了典型案例增强报告的可信度;仅有318家企业的数字量化工作尚且令人满意,235家企业的数字较少。338家企业既没有图片证据,又没有典型案例佐证,高达61.0%的比例凸显了企业在报告社会责任时证据的缺乏情况。

5.报喜不报忧

在所调查的554家样本企业中,仅有50家企业谈到了自身披露的不足之处,其中还包括了37家企业仅仅一笔带过的描述。严格说来,只有13家企业真正披露了自身的不足,能够把缺点暴露在大众面前,并附上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相对真实的面貌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可靠可信的社会责任信息,占比仅为2%。而这37家企业虽有设置专门部分来交代不足,但仅仅只说自身与社会期望以及相关规定存在差距、仍有提升空间这些空泛的套话,并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仍然和剩下的504家企业一样报喜不报忧,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企业的真实情况,容易误导受众。

6.缺乏反馈途径

对读者意见的不同态度、所采取的措施积极与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司对外界反馈信息的接收,影响公司自身的改善与提高,以至于对公司未来的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读者反馈表一般包括对报告的整体评价、读者对报告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部分、其他内容的补充建议、对公司未来社会责任履行和披露的建议以及读者的个人联系方式等。在所调查的554家样本企业中,仅有72家企业提供了专门的读者反馈表,剩下的482家企业占到了高达87.00%的比例,没有表达出乐意接受读者意见的态度。

三、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应出台具体措施,解决目前出现的以及潜在的披露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报告的有效性,为报告使用者提供高质高效的信息。

1.完善的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朝规范化、标准化目标迈进

在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时,既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又要考虑公众的接受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规范。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细致到篇幅要求、反馈途径、董事会的保证方式以及第三方鉴证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进行讨论评议,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的具体特点,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听取不同行业企业的意见,结合已有的分散的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规定,加以整理归纳完善,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社会责任披露标准。

2.增强企业自觉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识,提高积极性

要提高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积极性,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宣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方式奖励披露良好的企业,通过警告、罚款等方式惩罚披露不足的企业;必要时,采用财政拨款、向报告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

3.提高报告编制者专业能力,为良好的社会责任报告保驾护航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训,提高报告编制者的能力,比如由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经验传授,遇到意见分歧之处多加讨论,与管理层和底层员工保持沟通,从而听取各方意见,以便在编制报告时更加客观全面。同时,编制者本身也应该常常关注相关信息的发布和更新情况,提高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最终提高所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4.加强日常记录,为报告编制提供充足资源

日常记录包括对企业经营环节内和经营环节外的各项活动进行拍照和文字记录。同时,企业内部应设置一些独特的量化手段,对于难以用数字量化的项目通过这些独特的手段来加以表述。通过加强日常记录,企业能够储存尽可能多的信息,无论是对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对企业自身经营的改良,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5.加强独立第三方鉴证审核,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

独立第三方的鉴证服务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的最好支持。独立第三方不同于普通的第三方评价,因其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在提供鉴证审核服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企业有了独立第三方鉴证的证据,那么更大程度地说明它所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它的社会责任报告也将更多地被使用者信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树立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有利影响。

6.加强内部外部双重监管,促使企业发布高质量社会责任报告

监管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要求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比如内审部门,来对企业发布的信息进行核实和审验,派专人来完成内审工作,提高工作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外部监管要求政府部门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比如审计局,来定期对各大企业发布报告的情况进行抽查,奖惩结合,提高各大企业对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监管这一措施,企业在内部外部双重压力下,将不得不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

四、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新时代对国内外企业的共同要求。企业不能再仅以利润最大化为单一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对环境、对社会的种种影响,这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包括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质量,让客户、供应商、股东、员工、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看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猜你喜欢
A股报告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报告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报告
报告
期望嘱托责任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