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2018-10-15 02:16张雄英
市场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精细化仪器资产

◇张雄英

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朝着高速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教育模式上,我国已经从先前的精英模式转入大众化模式;在学校办学规模上,由于政府逐步加强财政拨款的力度,除了整合高等院校之间的资产规模,同时兼顾学校的质量和管理,资金使用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而高校关注度最高的还是财务体系、资金利用等问题,国有资产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便是固定资产,现在它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固定资产的作用很多,包括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教育事业的物质需求,其中,最大的作用便是确保了学校办公、老师教学、学生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要找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配置的有效措施,这也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物质资源。本文仔细研究了实物和价值两种管理对策,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一、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实质上固定资产与商品的关系属于包含关系,这就意味着高校固定资产也具有商品的属性。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可以尝试使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比较综合化的管理方式,主要由价值和物质管理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价值管理有四种管理方式,而实物管理有八种。其中最大的障碍便是固定资产管理产生的分歧问题,严重的会使资金成本与预算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导致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矛盾增加,而高校固定资金精细化的提出,就是解决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精细化的管理核心就是定位精确、责任细化、考核量化,然后形成一定周期的管理内容,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对其管理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和整合,最终成为一种具有高效性、高细致性和高规范性的管理方式。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科学研究设备、教育设施等。这些复杂的资产管理随时会造成不便,再加上部分高校的管理意识淡薄,预算与资产管理相互脱节,而核算系统不完善,学校没有合理的管理,资产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处理,而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这种方法需要严格分工,这样管理者可以了解每个控制环节,同时提升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这种方法还可以确定内部资产管理体系,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使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

图1 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为了探索未来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回顾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经历了很多阶段,它的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这些阶段的划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预测它的发展方向,完善管理制度和配置水平。

图2 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过程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分析

1.缺失效益观念

我们都知道,公办高校获得经费的途径很多,具有繁琐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还是财政拨款,到2012年,我国对整个教育的投入占到了GDP的4%,2014年的资金投入达到16102亿元。但是政府的主要关注点仅仅是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没有重视对高校经济的考核和评价。这种现象很广泛,使部分教职工没有真正理解经济效益的观念,形成一种不好的氛围。具体表现为:购置物件没有科学、合理使用,盲目追求高端、大品牌的仪器;只关注仪器的使用,不注重保养;只注重仪器的数量,不关心仪器的使用效率。例如,某高校的资产检验报告表明,2008~2014年购置的贵重仪器大部分的价格在40万元以上,但是未达标的占70%,如附表所示。

附表 贵重仪器设备未达标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高校在资产配置的预算中常常不能做到一致,大部分原因在于资产管理和预算部分不能相互配合,各为其主,没有真正落实相关的资产管理规定,只是单纯的处于“喊口号”阶段。财政部新出台的一个规定:“高校在利用财政性资金或其他资金采购车辆时,单价为200万或以上的设置在支出时,必须进行资产分配预算。”但是,在规定的新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管理流程和规定,导致预算管理不具备准确性和实用性,例如一些技术部门的审核流程和批准预算流程等都没有进行归纳。除了固定资产运营环境的增加和预算绩效评估显示出的不足之外,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会增大固定资产的随意性和复杂性,比如很多部门没有经过申请换机就直接购买仪器,而这些仪器都没有价值和利用率,反而它的价格却高昂、档次高,这些都加大了仪器购置的预算情况,没有合理的研究论证。

3.权责不够精细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体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重了固定资产多元化的问题,本文以30所高校为样本,通过其网站显示的资产管理构架体系进行整理,分析出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图,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后勤处、财务处和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处于并列位置,没有相应的领导者,并且每个实物管理的部分都独自占有相应的固定资产,这样导致每个部分之间出现重复、交叉、管理漏洞等问题,影响资产细化管理的合作和共赢。每个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使其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存在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财务处不熟悉每个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不能对其进行建设管理,只能盲目投入,激化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四、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朝着精细化发展,因此,面对时代改革的需要,各高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对自身所具有的传统思想和办公习惯进行改变,在管理方面应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中的理念、预算、核算、相关管理制度、资源共享和功能机构设置的研究,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细致管理,如图4所示。

图4 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

我们首先要树立精细化的预算理念,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预算精细化,而预算理念则是它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我们需要在全校的范围内进行推广,使每个学院部门能够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主动向财务处提供经费支出和预算方案,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我们需要从编制时间、编制方法和编制内容上,对预算进行编制精细化处理,提高固定资产的总体预算效率,还要建立预算控制点,加强资产配置的编制体系和预算执行力。在进行固定资产精细化工作时,引进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同时完善相应的会计科目设置,使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更具真实性和科学性,我们还需要抛弃传统管理方式,构建资产的折旧模式,并对其进行划分,具体范围如图5所示。

图5 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精细划分

要想使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有效,需要设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其约束和要求,并完善资产的监督体制,同时加强对会计、审计的监督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工作,还需要将各个组织机构的权责进行精细化划分,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针对高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等构建共享平台,打破先前的封闭式信息模式,将固定资产与科研、财务、教学等一起导入数据库。

五、结语

固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很大,怎样科学、合理的管理资产,是目前主要的研究任务。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遵循“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原则,引入精细化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精细化仪器资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