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2018-10-15 00:49辜艳强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施肥

辜艳强

摘 要: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在日益扩大。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施肥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必须以水稻发育时期需肥特点为依据,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与亩产量。

关键词:水稻发育;需肥特点;施肥

水稻生长周期内,需要种类丰富的营养元素。土壤不能完全供给这些营养,需要人为施用肥料来进行补充。而水稻施肥需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水稻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与吸收量来确定。只有科学施肥才能最大化发挥肥效,达到稳步增产与降低种植成本的目标。

一、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1.氮素吸收规律。氮素对水稻十分重要,影响着水稻产量,而水稻对氮素是否充足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按照水稻的营养生理特点来分析,其体内氮素浓度较高。水稻生长周期内有两个时期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一是扦插后两周左右的分蘖期;二是扦插后7~8周左右的抽穗期,这两个阶段若不能保证充足的氮元素供应,则不利于其颖花生长,必将引起减产。

2.磷素吸收规律。相比于氮素来说,水稻吸收磷元素要少一些,大概占到所需氮素的一半;而吸收规律大致相似,在幼苗期与分蘖期对磷肥吸收量最大。一般来说,移入田间3周左右将出现吸收高峰。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磷元素约占其生长周期所需总量的54%,此时其体内所含的五氧化二磷高达2.4mg/g干物质。若是这个时期不能提供足够的磷元素供水稻吸收,势必影响其分蘖数与干物质累积。另外,虽然水稻各生长周期均需磷元素,但苗期吸收的磷肥可随着生长而向新生器官转移,最终约有60%~80%的磷元素将积累到稻粒里,而当水稻抽穗再补充磷肥,磷素只能残留在根部。

3.钾素吸收规律。在水稻的各个发育时期,对钾元素的吸收相对要更高一些,然而其吸收钾元素主要集中在营养生长时期,大约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形成吸收高峰。此时植株内钾元素含量通常高达2%以上,如此才可维持孕穗期对钾元素的需求,否则将导致颖花退化。而在此之前的幼苗期则无需太多钾元素,即使钾素含量处于0.5%~1.5%之间也可完成正常分蘖。同时因钾元素并不会向稻粒转移,水稻生殖生长时期只需维持钾含量在1.2%~2.0%之间即可。

二、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以植株生长规律与生长状况为依据,科学配制出各种营养元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将肥效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以达到增产目的。

1.施肥原则。对于稻田来说,施肥应遵循农家肥与化肥结合的形式,促进氮、磷、钾协同作用,水稻移栽之前,应在大田施用足量基肥,同时为促进秧苗分蘖,也要尽早施用蘖肥,水稻抽穗以后,施肥应谨慎。总之,施肥之前应当考虑全面,不可操之过急。

2.施肥种类和数量。水稻施肥要遵循平衡原则,施肥之前要对亩产量有一个大致规划,再依此计算出需要肥料的种类与数量,需注意的是,土壤本身也为水稻提供着营养物质,这部分肥量要排除出去。一般来说,棕黄壤开垦水田需要多施氮、磷肥,草甸土开垦水田需要多施磷、钾肥,而经过多年种植的水田需要补充钾肥和富含微量元素的农家肥。应根据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的多寡来施肥才能保证丰产。

3.施用时期与方法。在肥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肥料施用时间与分配比例的不同也大大影响着水稻产量。因此,要对照水稻生长周期需肥特点来施肥,也应积极观察高产水稻的养分变化来进行指导。氮肥施用时要尤其注意分配比例,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可以达到最大效果。

三、高产施肥

1.施肥原则。化肥与有机肥共同施用能逐渐改良土壤,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高,养分组成更加合理;也能使土壤中氮、磷、钾与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增多。如此一来,土壤将具有较好的保肥性、保水性与通透性,并能持续地将肥料释放出来。施肥时要掌握以下两点:一是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使其发生协同作用,防止水稻出现贪青、倒伏、稻瘟病等现象;二是施肥时把握好施用量与施用比例,根据不同大田所含的不同肥力,采用配方施肥方法进行施肥,才能保证产量。

2.施肥方法

(1)基肥。农家有机肥所含的营养元素较为完整,肥效也可保持较长时间,但不易分解,用作基肥效果更好。而水稻生长早期往往处于温度较低的早春,土壤养分释放缓慢,因此,要想保证秧苗快速生长,可将所需氮肥總量的30%~50%用作基肥施用,磷钾肥一部分用作基肥,一部分在秧苗拔节期施用。一般来说,每亩大田所要施用的尿素、过磷酸钙与氯化钾分别为7~8kg、30~40kg与8~10kg,除此之外,每亩大田还要施用6~8kg硅肥。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整地阶段,且应保证施肥深度适宜,以12~20cm为佳。

(2)追肥。水稻追肥主要在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①分蘖期:秧苗移栽两周左右进入分蘖期,这时追施分蘖肥可使有效分蘖量增多,利于提高产量。一般在秧苗返青后施用第一次分蘖肥,以保证分蘖量,在分蘖盛期第二次施用分蘖肥,可促进秧苗稳步生长,提高成穗率。

②抽穗期:水稻抽穗期是形成稻粒的基础时期,所需养分量达到最高峰,因此,这一时期应重点追肥,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内积累更多干物质。水稻幼穗长出1cm左右时非常重要,关系着稻穗与籽粒的正常发育,为防止营养流失,要控制无效分蘖的分化。

③成熟期:水稻抽穗、灌浆至成熟阶段,应以提高籽粒结实率与饱满度为目标,调整施肥量与施肥频率,本着宁少不多的原则追施粒肥。不过粒肥在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止叶片早衰以及提高灌浆率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使用好可以有效提高籽粒品质与产量。因此,粒肥的施用还得视水稻长势而定。

(3)功能肥。功能肥不仅可以为水稻补充营养成分,还拥有其他诸如除虫、除草作用。以除草功能肥为例,此肥可以促进秧苗返青,还可在秧苗出芽前进行稻田除草,一般施用后需要保水5~7d,之后再予以补充其他肥料。另外,其他功能肥如杀螺功能肥、防病功能肥等,都是新型、实用型功能肥。杀螺功能肥内的主要成分是缓慢释放的茶皂素,这种成分非常环保,且可以较为彻底地防治福寿螺,还可快速促进秧苗返青,是新型肥料研究方向。

四、结语

要想水稻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与抗逆性,且达到籽粒饱满、产量高的目的,肥料不可或缺。而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与需求比例也不尽相同,施用时务必根据其发育特点,结合生长势头来确定,采用配方施肥、科学施肥的方法生产优质稻米。

参考文献:

[1] 王丽. 试析水稻高产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14):44-45.

[2] 董晓聃.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无公害施肥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3):67-67.

猜你喜欢
施肥
麦茬夏稻“两稀一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对大田作物增产的影响
闽南沿海森林公园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浅谈对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