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水稻秸秆栽培料在发酵过程温度及微生物种群变化试验

2018-10-15 00:49唐宗阳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变化温度

唐宗阳

摘 要:杏鲍菇水稻秸秆栽培,变废为宝。通过对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进一步掌握水稻秸秆栽培料中微生物种群培育方法,提高栽培料发酵质量,为最终实现高产高效栽培的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杏鲍菇;栽培料;温度;微生物种群;变化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菌株

野树林—杏2号。

2.供试培养基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稻壳34%、棉籽壳35%、豆粕5%、麦麸10%、米糠10%、玉米粉5%、生石灰1%,PH7.0,含水量为65%。

3.發酵方法

按照杏鲍菇栽培料基的发酵方法,每批三个料堆同时开始建堆发酵,每堆料堆2000kg,在料堆的底部、底部靠上、中部、中部靠下、顶部靠下,顶部插4根温度计。测量料表层20㎝以下温度达到60℃以上时,维持24h后进行翻堆,进行3次翻堆后装袋接种。

4.取样方法

以堆料的四周和中心处为采用点,采样点的深度为30㎝-40㎝,各点取样50g左右,混均后,用无菌的纸袋密封。在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分5个时期取栽培料进行分析:Ⅰ发酵初期、Ⅱ第一次翻堆时、Ⅲ第二次翻堆时、Ⅳ第三次翻堆时、Ⅴ发酵结束时。

5.温度测定

以堆料的四周和中心处为采用点,其测定深度大约为40㎝,取5点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堆料的温度。

6.微生物数量测定

采用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进行微生物的数量测定,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真菌采用链霉素-马丁孟加拉红培养基。

二、结果与分析

1.发酵料堆的堆温变化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温度随着发酵进程呈先低,后升高,翻堆后,温度快速降低,总体呈现锯齿形变化趋势。在发酵2d水稻秸秆发酵堆料的温度达到60℃以上。第2d、4d、6d为翻堆日,每次翻堆都会迅速降低堆温,翻堆之前料堆的温度都在60℃左右。

2.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数量变化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数量变化如图3所示,随着发酵的进行,可培养的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到发酵结束时,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值,比发酵初期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细菌是水稻秸秆栽培料堆发酵过程形体最小,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它们分解了大量的有机物和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很多热量,是发酵温度提高的关键因素。

3.发酵过程中的真菌数量变化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的真菌数量变化如图4所示,随着发酵的进行,可培养的真菌数量逐渐减少,到发酵结束时,几乎检测不到真菌的存在。真菌实际存在的数量与细菌相比,存在3个数量级的差异,绝大部分真菌在水稻秸秆发酵堆料温度达到50℃时,就难以存活了,当发酵料堆温达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消失。

4.发酵过程中的放线菌数量变化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的放线菌数量变化如图5所示,随着发酵的进行,可培养的放线菌数量在第一次翻堆时达到最大值,第二次翻堆后又逐步增加,到发酵结束时放线菌的数量比发酵初期多了一个数量级,即在发酵过程中显现“高-低-高”的发展变化趋势。

三、小结与讨论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由低先升高再降低,每次翻堆都会显著的减低发酵温度,水稻秸秆发酵中的微生物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真菌的数量较少。

水稻秸秆栽培料发酵品质的好坏,与发酵料中微生物种类和种群配比有关,是直接影响杏鲍菇栽培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猜你喜欢
变化温度
化开了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这五年的变化
一头猪的哼哧
我来添画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测个温度再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