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陕北农田地膜回收技术的研究分析

2018-10-15 00:49马晓东马冬梅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残膜陕北机械化

马晓东 马冬梅

摘 要:实行地膜栽植技术是农业县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随着铺膜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残膜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回收残膜、减少污染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初步分析了陕北志丹、吴起县在地膜残膜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地膜;回收;技术

一、地膜残膜污染的现状

由于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有抗旱,保墒,增加有效积温,抑制杂草的功效,可以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特别是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我国北部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于种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普及和应用,用于粮、棉、油、菜、瓜果、药、茶、林等40多种农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增值40%-60%,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为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持续使用地膜而造成的残膜无法很好的回收,给农业生产带了严重的土地残存污染,并且随着每年地膜在土壤中的残膜量逐年增加,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此解决好地膜的回收工作成为了政府到农民的一致要求。陕西北部志丹、吴起两县地膜栽培的种植历史已有30多年了,截至目前,各类作物种植铺膜以达20多万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80以上。但如果土壤中的地膜不能及时有效的从土壤中回收,在土壤中形成了隔离层,长期不能分解就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破坏土地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阻碍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根系生长,就会影响到播种种子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最终导致产量减产。同时,可以杀死土壤里的微生物,破坏生态平衡。陕北地区的地膜玉米种植30多年来,每亩地膜玉米种植约需3.5公斤左右的地膜。目前,志丹、吴起等县农田残膜回收主要以人工清除为主,而人工清除只能解决地表的残膜,无法解决耕作层内的残膜,面对30多万亩的铺膜面积,依靠人工回收残膜是不可能的,不仅效率低而且回收不干净不彻底,在这种情况下,每年回收的残膜不到60%左右。据调查,地膜覆盖种植十年以上的耕地,每亩残留7—10克废膜的情况很普遍,连续铺膜的年限越长,地膜的残留量就越多,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就越大。

由于我们传统的人工收膜劳动强度特别大、工作效率特别低、净收率低、伤苗率很高,如果单靠人工收残膜来消除农田白色污染是很不现实的。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解决降解残膜的同时,必须要加大机械化收膜的推广力度。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陕北现在在残膜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广大的农民朋友比较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再增加对生产成本的投入。大部分种植户对地膜的处理方式是将其通过废品收购站回收或者自己进行就地掩埋、焚烧,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我们的农民根本看不到残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及严重后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因此,不愿意再增加生产成本的投入。二是残膜回收机具价格过高、农民的购买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机械化回收残膜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机械设备,而农民的实际收入很有限,因此,面对高额资金的投入,农民不得不退缩。三是由于过薄地膜的使用给覆膜带来了难度,同时也给后续的收膜工作也带来了不方便。目前,我们陕北北部县大多用的是0.008毫米的膜,用现有机械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对策

推广好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大力推广应用规范化的地膜。这是在确保增温、保墒、防病、除草等覆盖效果和作物增产幅度不变的情况下,兼顾生产成本,才有利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发展。为此,农田使用的农用地膜在厚度、拉力、耐候期等方面要符合高效栽培的要求,按照各种作物来选择地膜的类型,这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2.综合运用好各种环保政策,争取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对降解地膜的推广和残膜的回收利用,我们政府和农民应该齐抓共管一起出力,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残膜的回收补贴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用经济杠杆来激发农民对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如果政府对农用地膜回收价格上每吨补贴500元,那么就可以在回收工作上使残膜污染降到最低的程度。农机部门应该研究制定出除茬、整地相结合的清膜机械产品,扩大对残膜回收的利用率,明确农田残膜的回收机构,确立合理的回收价格和残膜回收处理工厂,对残膜回收进行原料的再加工再利用。

3.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机械化回收模式。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的作物进行试验、示范,选择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残膜回收的机型和机械化作业方式,利用召开各类现场会、农机推广会使广大的农民亲眼目睹机械化回收地膜的好处和优越性,从而大大提高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膜的程度。

4.综合利用,提高回收地膜的利用率。针对各类地膜的种类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提高循环利用力度,对不能利用的要进行高温熔化或者运输到远离村庄和江河的地方,用化学或者掩埋的方法进行集中处理,不能焚烧。同时,国家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地膜使用力度,扶持一匹可降解塑料产业,鼓励社会力量研制、开发、推广光解膜和生物降解膜等新型材料的地膜。

5.加大宣传力度,让地膜回收工作深入群眾。 由于陕北覆膜作物面积较大,单靠机械化难以全面回收,因此应该提倡人机结合,以机收为主。总之,长期的残膜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不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导致减产。因此,解决好残膜回收工作是利民利国的好事。

作者简介:马晓东(1975-7-),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大学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马冬梅,农艺师。

猜你喜欢
残膜陕北机械化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浅谈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在阿勒泰地区的示范推广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宁夏研发出残膜机械化回收新技术
基于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