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的探讨

2018-10-15 00:49徐世禄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技术

徐世禄

摘 要:林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相关工业的生产水平及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为此,营林生产部门始终将提高造林技术放在工作首位。在不断的经营实践中,营林生产人员逐渐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本文即对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我国营林生产中造林水平。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设计;技术

在营林生产经营过程中保证其效益的根本在于提高造林技术,从而保证营林的生产数量与质量。而造林技术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造林规划设计技术,这是确保造林存活率的基础性工作。二是,造林栽植管理技术,这是保证造林存活量与质量重点工作。

一、造林规划设计技术

1.原则。首先,必须遵循简单性原则。造林实施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必须保证其设计结构简单易懂,才能保证其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设计人员要遵循共享性原则。这是针对规划设计过程中需多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的问题制定的,保证各部门沟通的时效性。再次,保密性原则。为保证设计数据的安全性,规划设计部门必须做好对相应数据的保密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用户在浏览过程中会受到权限限制。最后,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创新拓展的原则,这是为保证规划设计中方便其他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与完善。

2.内容。造林的规划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当地环境的情况分析,对造林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科学设计,以保证造林整体水平的提升。具体的工作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造林环境进行全面准确分析。首先,确认当地的气候环境,分析当地的气候特征属于湿润、干旱亦或是半干旱气候类型。其次,分析当地的土壤条件,这对树种及种植技术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在分析土壤情况时,应注意其养分含量情况,为造林活动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分析当地的水文条件,确认其对新造林的灌溉能力。

第二,确定选择树种。不同的造林环境所适应的树种是不同的,如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温度过低的地区要选择抗寒能力好的树种。其次,在确定树种时要保证其符合当地农林产业发展结构,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造林设计人员在确定树种时,会优先考虑当地的树种,或是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选择。

第三,设计造林时间。这项设计内容主要是依据温度与降水的变化情况进行设计。温度的高低与降水情况会影响造林地区土壤的板结度及温度,造林时间多选在温度较高与降水较为丰富的时期,以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第四,规划设计造林结构。造林结构对造林的整体效果的影响较大,其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造林的密度,这对造林区域的通透性与该区域的承受能力具有极大影响。科学合理地设置造林密度会保证林苗的健康生长,从而保证林木的量。二,对不同树种的种植方案的设计,这对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对造林结构的规划设计,提高其设计的科学性。

第五,造林手段的设计。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的分析后,根据其结果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手段,以保证造林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造林栽培管理技术

1.从种植方式角度分析

(1)分植造林技术。这种造林技术是将已长成树木的根或枝杈等具有生长能力的部位移植,通过培植使其长成新的树木。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树木根与枝杈部位的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将其移植到新的环境中,只需为其提供所需的生长条件即可,如确保水分与养分的充足。这种造林技术的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且新树木易保留原有树木的优点,所以是较为常用的造林技术。

(2)播种造林技术。这种技术就是指造林地区种植所选树种,培育新的树木。这种技术利于对当地的树种及营林结构进行改良,同时,操作简单适用于大型造活动。但这种造林技术对造林地的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要求较高,因为这会影响到树种的发芽及生长情况,进而会影响到造林活动的整体结果。

(3)植苗造林技术。这一技术也是最为常见、使用度最广的造林技术,适用于各种造林活動中。这一技术主要是通过栽培林木幼苗进行造林活动,这种技术可有效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2.从种植环境分析。在造林生产中当地的水文情况会对造林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从种植环境角度进行分析时,主要是从给水灌溉角度分析其造林技术。主要技术手段有以下三种:

(1)集水造林技术。这一技术主要利用土壤的水库效应,通过整理林地,将至改造成易存水的结构,如水平阶或沟状、鱼鳞状、穴状等。使其有效收集、储存降水,为造林提供充足的水源。

(2)保水造林技术。保水技术就是降低土壤中水分下渗或蒸发的速度,从而保证树苗在生长中可从土壤中汲取充足水分。常用的手段有种植穴覆盖、喷洒保水剂等。

(3)供水造林技术。供水造林技术在于通过各种灌溉技术,保证造林期间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今年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有渗灌、滴灌、微灌等,这些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漫灌等技术下水资源的浪费问题。此外,常用的新型供水造林技术是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技术。

3.从森林灾害防治角度分析。首先,是对造林区间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管理者通过林业管理、化学、生物及物理等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新造林的破坏,进而保证林苗健康生长,提高林苗的质量与存活率。其次,对暴雨、低温等极端天气灾害进行防治的技术。树种及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极端天气的影响降低存活率。为此管理者必须做好排水、防寒等工作。

三、结语

通过对营林地区总体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出合理的造林方案,保证造林活动符合当地的林木种植生长规律,从而可提高造林活动后树苗的存活率。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依据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造林品种与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进一步提高造林活动的效果。营林生产管理者应不断推进造林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加红.干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6(2):216-217.

[2]于震,毕泉鑫.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14,(11):63-65.

猜你喜欢
营林生产造林技术
数字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浅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