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春的故事

2018-10-16 07:43文|章
读者·原创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中文系

文|章 红

九月

火车到达这座城市的时候,暮色刚刚降临,夜尚是柔和的夜。一场阵雨才过,空气湿润清新,愈发让人感受到城市初秋夜晚的明净。

在喧嚣的人流中,我迅速找到南京大学的接站牌,奋力挤了过去。

来自永宁镇的18岁女孩,穿着白色的确良长袖衬衣,领口各绣一朵小红花—那是我母亲的手艺。我母亲的一切手艺都是自学成才:刺绣、纳鞋底、裁剪衣服……我带着母亲绣的红花,雄心勃勃地来到这座大城市,寻求人生的发展和机遇。

“雄心勃勃”,这个词用在这儿再确切不过了。雄心使我无暇为自己的土气窘迫,我可能有点儿紧张,但绝不瑟缩。我走到那块牌子前,大声说:“我是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个男生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让我跟他走,然后我就上了一辆大客车。

车内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车窗外是路灯、车灯照射下一掠而过的树木横斜的疏影—以后我会知道,这条宽敞的四车道叫中央路,两旁高大的行道树叫悬铃木。来自永宁镇的姑娘,表面安静,内心骚动,对车子将要开到的地方有一种急不可耐的期盼。这种期盼鼓舞着她,使得初次出远门的胆怯不再成为一个问题。道路向前延展,树木朝后退去,外面那个庞大世界的声音被车窗阻隔了,只有内心的声音放得无限大:南京,我来了!

元旦舞曲

宿舍是一幢年代久远的四层红砖楼房,在一个世纪前,这所大学尚是一所女子学院的时候就存在了,目前它叫8舍。斑驳的红漆地板被拖洗得发白,楼道宽阔阴暗,回旋着沁凉的微风。每上一层楼就有一面壁立的大镜子迎面而来,在每一个转侧之时瞥到镜中自己的身影,总有一点儿不知如何自处的感觉。

大学生活就这样不容分说地开始了。

第一天上课我就迟到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现在看简直是方寸之地,但其时在我眼中像迷宫一样庞大而复杂。课表上写着:新教402。“新教”是新教学楼的简称,我之前去过一次,模糊知道它的方向。我仓皇地奔跑,跑过主干道,跑过图书馆后面的小径,小径两旁有竹林与层叠的花草树木:一串红、大丽花、鸡冠花、夹竹桃、山毛榉、鸡爪槭……初秋的阳光尚带一丝威力,树叶与花朵的香味在阳光下发酵,我像一只急速扇动翅膀的眩晕的蜜蜂。

集体生活也令我恐慌。桌上摊着饭盆、书本、香脂、镜子、笔、零钱、饭票……床上永远乱成一团。我不会跳交谊舞,不会打牌,不会织手套、围巾、毛衣,不知道怎么和女生亲如姐妹,不知道怎么和男生逗趣聊天,不知道如何像个成年人一样和老师说话……18岁之前生活环境里所有的缺失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些没见过的世面、没关注过的知识、没掌握的技能,统统开始了它们的报复。

舞会越来越风行了,一到周末,大学生俱乐部光影流泻,乐声悠扬。那年元旦,学校在北园草坪举行盛大的露天舞会。我挤在人群中观看,就像观看一种异域风情,绝不认为和自己是有什么关系的。操场上一拨儿一拨儿的人潮,随着曼妙的乐曲舒缓起伏,青春的热烈气息与冬日枯草的芬芳味道混合在一起。冷月寒星缀在无垠的苍穹,好像只有地上热腾腾的人群是可以相互温暖的。

突然,在两首曲子的间歇,一个男生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了句什么。

最初我没有意识到他是在对我说话(我前后左右都是人),没有反应。

他又说了一遍。这次我意识到他是在对我说话,可我没有听清他说的是什么。此时乐曲响起,我猜测他是不是嫌我站得靠前,影响别人跳舞了,就往后退了一步。

不料他跟进一步,继续对我说了句什么,我便又往后退了一步。

他仍然坚持着又说了一遍。我终于听清,他说的是:“我请你跳舞好吗?”

我的脸上“腾”地升起一股热气,脸红得估计不可收拾,慌乱无比地嗫嚅了一句:“可是我不会呀!”

我一边说一边迅速后退,挤出人群,逃之夭夭。

那个舞会的气息长久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真遗憾,我再也没有遇上过那么美好的舞会了。

转系

有一天早上起床,睡在我上铺的皓月把双腿悬在床沿上,笑嘻嘻地说:“你知道昨天睡着以后你说什么了吗?”

一颗心立刻悬了起来,跟着她的腿晃。我说什么了?

“猜猜看,很感人的。”她继续笑嘻嘻。

“是什么?”

“你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

一颗心放下了。然而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梦真是不留情面啊,让你逃不开自己。

高中三年,那是一种囚笼中的生活。做不完的题目、讲不完的试卷、上不完的自习,无穷无尽地重复,反复演练以保证熟能生巧。夜晚,日光灯在头顶嗡嗡作响,笔尖在试卷或作业本上沙沙跳跃,此外,教室里一切都是沉寂的。我想冲破这巨大的沉寂,如同一根草妄图顶开石头。

整件事情像一场被迫参加的长跑比赛,腿早就软了,肺部因为缺氧仿佛要爆炸了,终点—我考进了南京大学化学系。

然而,我发现我学不会高等数学—或许也不是真的学不会,而是丧失了学习的愿望与动力。高中三年彻底透支了学习兴趣,损伤了心性,我的内心干涸了。

我很痛苦。学不下去,又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梦中都在忏悔。18岁的我每天都在想:一辈子就要这样过去吗?永远没有机会去读想读的书,永远没有机会去尝试写作的梦想?进入大学的新鲜和喜悦未及体会,先感觉到了绝望。

有一次去别的寝室,见桌上摆了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忍不住就看起来。总觉得它是随时会被人拿走的,我的眼珠快速地从左扫到右,又从右扫到左。

一个女生说:“你看书的样子很贪婪。”

这种“贪婪”到底促使我下了决心。我写了一封几页纸的信,倾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文系的向往。我把信递交给学校教务处,教务处转交中文系。在曾是赛珍珠别墅的中文系小楼里,老师对我进行了面试,接下来我就从化学系转到了中文系1985级—感谢那个黄金时代,那个时代以及我身处的南京大学都有一种开放宽容的风气,愿意为学生提供挖掘自我潜力的机会。

我转到中文系之后,分析化学专业的一位男生托人来询问转系过程,随即也转了过来,他就是作家李冯,曾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与《十面埋伏》担任编剧。在南京大学中文系1985级,有天文系1983级转来的男生,后来在美国攻读了语言学博士,现在从事双语教育研究;有信息物理系转来的女生,现在是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与博导,同时也是汉语音韵学领域的专家。

中文系

到了中文系,我过上了日日可以读小说、看闲书的生活。宿舍六个女孩,根据个人看书的嗜好分为港台派、山药蛋派、先锋派……一个酷爱哲学的女生荣膺“穿裙子的尼采”称号,我呢,是名著派—我在宽仅90厘米的单人床内侧搁了一块木板,上面全是托尔斯泰、卢梭、狄更斯、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

我们还愿打愿挨地订了条室规:周末必须关在寝室写作,交出文章才许出门。我们很肉麻地把这写文章的事叫作“杜鹃啼血”,坐在宿舍里,像中学生写不出作文一样咬着笔杆,写几行字就瞥瞥别人,不时询问一下:“你‘啼’出来没有?”

文章写好后,大家共用两个笔名:一个是“贝禾”,是“稿费”两个字的偏旁;另一个是“火鸟”,是“烤鸭”两个字的偏旁—预备拿了稿费去吃烤鸭。

那是最愉悦、最轻松的一段读书生活。每过一段时间,寝室里便流传着新鲜的书单:《爱默生演讲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钱钟书的《管锥篇》、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马斯洛的《动机和人格》、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一本书出来,大家就一哄而上,无论懂或不懂,在读书这件事上无人自甘人后。北园门口有家专门卖学术书籍的小书店,一到下课时分,狭长的店面便被挤得水泄不通。

黑板报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媒体。某个下晚自习的夜晚,路经黑板报,在那儿读到一首诗《想起爸爸》。“爸爸,是不是我们苦日子的船回来了”,如泣如诉,一颗心立刻被击中。我站在黑板报前,掏出纸笔,借着一丁点儿昏黄的灯光,用歪斜的笔迹一字一句抄下来。回到宿舍,我像献宝一样,朗读了这首诗。

接下来,宿舍里的每个人都把它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又抄在信纸上,附在家信中寄给父母。那是我所目睹的一次无意识的行为艺术,关于文学如何打动人心……

高云岭56号

有一天系里开大会,地点在第一食堂。辅导员宣布散会之前突然说:“我们年级有位同学以‘章郁’为笔名给杂志社投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非常好,杂志社的老师现在就在会场。请这位同学站起来一下,让我们大家为她鼓掌。”

我坐在人群中,突然觉得整个食堂大厅轰然作响,一种从天而降的声音,高亢而明亮。我的脸上也有灼烧之感,因为这难以置信的好运。

我坐着一动不动,知道命运开启了一道缝隙。

两个月前,我给《少年文艺》杂志寄去了一篇稿件。“南京高云岭56号”,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熟记这个地址,熟悉这本杂志。担心作品不能发表,没有勇气署真名,我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章郁。

一直没有消息,然后我就把它忘了。

“既然这位同学不好意思站起来,那请她散会以后留下来,杂志社的老师在会场后面等她。”人群向出口处拥去。

而我,向命运开启的那道缝隙奔去。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中文系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王海龙作品选
中文系何为?
中文系有什么用?“心底有个泉永不枯竭”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黄振东作品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Triple Personality Theory from Freud:An Analysis of Jude Fawley in Jude the Obsc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