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

2018-10-16 08:29☉姜
政工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浒福尔摩斯武侠

☉姜 涛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喜欢读书?书读的那么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书读得一塌糊涂!难道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相信有不少家长心中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不少读书的人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了错路,进了误区,失去了读书的本意。

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

读书是令人兴奋的事。面对一本未知的书,就像是探险家在进行探险,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探寻到新的大陆,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奇观壮景;又像是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挖掘,拨开层层封土,冲破重重机关,终于发现尘封千年的密室,挖掘出意想不到的宝物。

读书是灵魂的旅游,在书中可以访名山大川、揽名胜古迹;可以入深林幽谷,寻奇花异草;更可以观历史风云变幻,知古今奇闻轶事。

读书是思想的对话,是读者与书者之间,关于某一个问题、某一种学问或某一件事情的沟通交流。交流中或有认同,或有争议,或有怀疑,或有辩论,你来我往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至最后惊喜地发现了真理的光芒。

真正会读书的学生,是切身感受到读书之乐的学生。喜欢就会让人痴迷其中,欲罢不能。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情,还有做不好的吗?喜欢读书,甚至痴迷读书,就会利用一切时间,千方百计地读书,就像游戏上瘾的人一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心甘情愿地“消得人憔悴”,最后也定然能够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外之喜。

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许多人心中,读书变成了至苦之事。

许多学生,尤其是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大都挣扎在读书的苦海中。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痛苦的、被动的事情,读书是老师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自己是迫于无奈才读书,丝毫感受不到读书的快乐。读书也已经变成他们仅求幸免扣分,考试过关,升学、考证的一种苦役。既然是苦役,当然是能不读就不读,能逃避就逃避,能抵触就抵触。一个人不喜欢甚至是讨厌做一件事情,还能做好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这些学生就成了家长们嘴中“不喜欢读书”“读书一塌糊涂”的孩子。

读书本来是个人自由的事情,是主动的事情,与其他任何人不相干的;但现在读书,已经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时时处处要受一些人干涉,如父母、恩师之类,变成了被动的事情。有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心里想的却是父母的“耳提面命”、老师的“谆谆教诲”,这实在是加给孩子的负担。试想,我们在如痴如醉、手不释卷地读《水浒》《三国》,或是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读金庸武侠和福尔摩斯时,是否是主动的事情,是否是一件个人享乐的事情?其实,学问之事,是与读《水浒》《三国》、金庸武侠和福尔摩斯的方法相同的,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事。学生如若不能用读《水浒》《三国》、金庸武侠和福尔摩斯的方法去学政治、历史、哲学、科学,那就是不懂得读书之乐。失去了读书的本意,也就无所谓读书,也就读不好书。如果真能用读《水浒》《三国》、金庸武侠和福尔摩斯的方法去读政治、历史、哲学、科学,读书才能入里,才能够读有所获。若仅仅以被动的方式读书,也许会因为厌恶读书而至学业荒废,也许会因为学不进去而一塌糊涂,即使硬着头皮读下去,也最多会成为只会作八股文章的“举人”“进士”,成为“范进”式的文人。

需要父母、恩师做的事情,就是拯救那些还在读书的苦海中挣扎的孩子,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让他们找到读书之乐。方法就是给他们一个叫“乐趣”的“游泳圈”,让他们借着这个“游泳圈”畅游书海。

怎么样才能找到读书之乐?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对一个问题或者一本书,有兴趣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就不失读书的本意。

世上绝没有看不懂的书,如果有的话可能是作者文笔艰涩,字句不通,不然就是读者学识未到,不能达意。读书是要求深入的,也只有真正深入下去,才能找到源源不断的读书乐趣。但是求深入,必须先从浅开始,由浅到深,首要的就是由兴趣入手。学生如果能够就着兴趣选自己学识够得着的书阅读,即使偶有疑难,不能懂得,但是随着涉猎的广泛,加上各种工具书,或者是老师的答疑解惑,自然会理解。学问的书也是一样,常看下去,积极思考,一次不懂,两次不懂,三次就自然明白了。就怕学生不得读书之乐,没有耐心看下去。学问是相互关联的,找到一本有趣味的书,必定由一个问题而引起其他问题,由看一本书而不能不去找相关的几本甚至十几本,如此由浅入深,自然能够学进去,广读博引,触类旁通,一步步深入,自可以学透弄通一个问题。今日懂一题,明日通一理,积久而成学。须知,读书之道,兴趣所至,循序渐进,学问终成。

衷心劝告那些还在读书苦海挣扎的人,不要受被动读书之苦,要寻主动读书之乐。

猜你喜欢
水浒福尔摩斯武侠
武侠风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大侦探福尔摩斯
武侠影后郑佩佩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武侠教室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福尔摩斯?红发会(中)
福尔摩斯·蓝宝石(下)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